证监会:审慎推荐房地产等8类公司创业板上市
来源:
东方网
2010年03月19日20:46
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全文)
证监会:创业板"欢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公司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19日表示,证监会今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旨在进一步确定创业板市场功能定位。《指引》明确要求各保荐机构向创业板重点推荐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领域的企业,以及其他领域中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成长性强的企业。
证监会:审慎推荐房地产等八类公司创业板上市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19日表示,《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明确了保荐机构应审慎推荐的领域,主要是纺织、服装;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等公用事业;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土木工程建筑;交通运输;酒类、食品、饮料;金融;一般性服务业;国家产业政策明确抑制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行业。(.中.证.网.申.屠.青.南)
1-2月A股IPO筹资额已达09全年水平的一半
证监会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A股市场IPO筹资额达到927.74亿元,已相当于09年全年水平的一半。
2010年1月和2月A股市场IPO筹资额分别为469.69亿元和458.05亿元,而09年全年A股IPO筹资额为1831.38亿元。
2009年创业板IPO通过率约80%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19日介绍说,2009年,创业板发审委共召开了40次发审委工作会议,审核了74家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其中通过59家,通过率为79.73%;未通过15家,未通过率为20.27%。(.中.证.网.申.屠.青.南)
证监会:被否创业板公司涉及七大问题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19日介绍说,2009年,15家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没有通过。这些企业共涉及持续盈利能力、规范运作问题、财务会计问题、独立性问题、主体资格、募集资金运用问题和信息披露问题。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这些公司中,有的涉及一项问题,有的涉及两项问题,还有的涉及多项问题。
66家企业创业板上市筹资近400亿元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19日介绍说,截至3月12日,已有66家企业在创业板公开发行,筹资近400亿元。
证监会公告[2010]8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
现公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请遵照执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九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
一、为进一步提高创业板保荐工作质量,切实发挥创业板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发展的市场功能,支持和促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引。
二、保荐机构应当顺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导向,准确把握创业板定位,切实履行勤勉尽责要求,全面做好创业板拟上市公司的辅导培育、尽职调查、审慎核查和依法推荐工作。
三、保荐机构应重点推荐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领域的企业,以及其他领域中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成长性强的企业。
四、保荐机构推荐下列领域的企业,应当就该企业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履行严格的核查论证程序,并在发行保荐书和保荐工作报告中说明论证过程和论证结论,尤其应当重点论述企业在技术和业务模式方面是否具有突出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否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一)纺织、服装;(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等公用事业;(三)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土木工程建筑;(四)交通运输;(五)酒类、食品、饮料;(六)金融;(七)一般性服务业;(八)国家产业政策明确抑制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行业。
中国证监会对保荐机构的论证过程是否科学、依据是否充分、结论是否合理履行专家评议程序,根据评议意见决定是否受理该企业的申请,评议及受理情况作为对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执业能力及其是否勤勉尽责的考核依据。
五、保荐机构选择、推荐创业板企业,应当重点关注企业的创新能力,深入核查企业是否拥有关键的核心技术、突出的研发优势、创新的业务模式以及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并在成长性专项意见中予以说明。
六、保荐机构应当按照勤勉尽责原则,结合企业的行业前景及其地位、业务模式、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市场前景、营销能力等因素,同时考虑企业持续成长的制约条件,综合分析判断企业的成长性,出具结论明确的成长性专项意见。成长性专项意见应有严密论证程序和依据充分的专业意见做支撑。
保荐机构应充分揭示企业的成长性风险,并督促企业在招股说明书中作"重大事项提示"。
保荐机构应重点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成长性的影响。企业的业务属于产品制造类的,应就其核心技术和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对成长性的影响发表明确分析意见;企业的业务属于非产品制造类的,应就其业务的特色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性对成长性的影响明确发表分析意见。 (来源:东方网综合)
上网从搜狗开始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