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压力喧嚣尘上,美国国会议员甚至联名要求国会施压,如果人民币不升值将征收反补贴税(这相当于人民币变相升值)。由于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民币重新升值,将没有一方会获得益处,而对中国的伤害将更为直接。
避免重蹈日 本覆辙
中国对出口的依赖程度毋庸置疑,近几年中国出口总额几乎占到了GDP的30%(2009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略低,为24%),这一比例不仅远远高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也高于多数新兴市场。而中国庞大的投资中,又有很多支出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是围绕着出口进行的。因此,一旦人民币再度大幅升值——比如恢复2005~2008年间的升值速度——将影响到中国经济全局,这一点在2008~2009年间已经令投资者深有体会。
在经历了前几年人民币大幅升值、激烈的海外市场竞争以及生产成本上升后,中国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尽管很难获得权威的调查数字——相信已经大幅下滑,尤其是那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若人民币重启升值,除了一部分企业破产外,还会促使一部分企业转战国内市场,这将与国内大规模刺激经济所带来的新增产能相重合,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局面,迫使下游企业通过降价来抢占市场,这一点在2010年初已经得到体现——部分沿海地区的出口企业通过降价来抢夺海外订单,因海外市场也面临产能过剩的激烈竞争。
此时,人民币升值伴随着产能过剩加剧,将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下游厂商提价空间有限,导致CPI涨幅受限,难以出现高通胀的局面;二是人民币升值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跌,进一步削弱物价上升的压力;三是产能过剩导致库存上升,企业周转效率下降,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四是随着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坏账增加,银行将收缩信用,导致货币退出流通,滞留在银行体系内;五是升值后可能引发热钱获利平仓,返回境外,从而进一步抽紧中国的流动性。
以上几点综合起来,极易导致出现通货紧缩的局面。实际上,这一先例已经在日本发生过,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经济与当今中国极为相似,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同期日本CPI涨幅自3%掉头向下,1986年底即陷入第一次通缩,此后虽有反复,但日本CPI一直保持着整体向下的趋势,90年代资本市场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长达十余年的通缩,至今仍未完全摆脱其困扰。
产业升级未到时机
有人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加速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但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副作用很大的休克疗法,产业升级必须以新产业转入为前提,但目前尚未见到欧美国家诞生新产业革命的可能性(以上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为代表),若用外力强迫国内落后产业转移或关闭,可能会带来产业空洞化的严重后果。
因此,人民币升值将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在国内产能过剩、内需尚未明显启动、产业升级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一定要慎之又慎。即便升值,也应考虑将升值幅度控制在每年2%以内,给中国经济和外贸企业留出相对宽松的应对空间。
(作者为招商银行总行资金交易部高级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