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冯海宁:应对高校破产危机需要早作制度安排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冯海宁
2010年03月25日07:41

  “随着出生人口基数的下降,特别是随着18岁到22岁适龄大学生青年数量的减少,某些高校,特别是某些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离破产可能不遥远了。”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最近对记者表示,中国某些高校的破产危机并非耸人听闻。

  (3月24日《中国青年报》)

  部分高校距离破产有多远?根据顾海良的说法来推测,大概在10年左右。其实,2008年就有省部级官员指出,“5年后极有可能会有高校破产!”还有人认为,按照严格的财务核算制度,部分高校已经破产,再结合产出(教育人才、科研成果)来衡量,更进一步得到印证。但我们的高校目前依然活得好好的,原因就在于有政府兜着。

  遗憾的是,有关方面没有意识到潜伏的危机:一方面是不少高校举债扩张的步伐没有停止;另一方面随着出生人口基数的下降,生源将会持续下降。

  顾海良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国民教育体系高校的规模数量和结构布局问题。我以为,仅仅控制高校规模数量和调整结构布局还不够,并不能避免高校破产以及破产所带来的麻烦。即使现有的高校规模数量不增加,但由于生源减少和债务危机,某些高校也逃脱不了破产的命运。惟有正视这个现实,并早做准备,才能避免更大损失。

  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不但看不到现实危机,而且还在为高校扩张进行辩护。例如,教育部负责人2007年表示,“部分高校‘破产说’言过其实,教育不会成为第二个国有企业。”理由是,不但高校在校人数相比过去增加数倍,而且固定资产增加了数千亿。显然,这样的目光太短浅,这种漠视危机的态度也让人深为忧虑。

  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最有可能率先倒掉的当然是某些缺乏特色的民办高校,公办高校由于政府兜着,活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我以为,民办高校破产需要制度安排,公办高校破产同样需要制度预防。我国目前尚未制定有关高校破产的法律法规,所以一旦高校破产可能会手忙脚乱。

  即使各高校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不易破产,我认为早作制度安排也能起到警示作用,更何况目前某些高校按财务核算制度来讲实际已经破产,要优化教育资源必须让该破产的高校破产,不破产的话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我建议有关方面既要对高校情况进行摸底评估,又要在制度上对高校破产程序作出相应安排。

  显而易见,由于高校的特殊性,高校破产要比国企破产更为复杂更难以处理,不但是资产、债务上的问题,教师及行政、后勤人员安排上的问题,而且学生后续的教育以及文凭等问题也要作出周密安排。既不能让高校的有形与无形资产在破产过程中损失,更不能让某些高校破产成为无辜学生的噩梦。

  据报道,去年澳大利亚4所私立大学因破产倒闭,致使约2700名外国留学生失学,其中包括近千名中国留学生,但由于澳大利亚有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据说这次高校倒闭不会对学生影响很大。如果我们某些高校有一天破产倒闭,会不会影响学生呢?这个问题值得追问。

  对高校破产早作制度安排,我以为能让教育部门和高校认识到高校资源将过剩,树立忧患意识,进而遏制高校的盲目扩张,促使高校真正回归理性,也能让纳税人意识到可以不养活某些濒临破产的高校。

  

责任编辑:李乔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