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做强中国工业”为主题,中国工业报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工业论坛于3月27-28日在北京举行,搜狐财经作为独家门户网站支持从现场发回如下精彩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吕政:我今天用很短的时间讲一个大的题目,叫经济增长和低碳经济节能减排。
十一五规划到今年年底结束了,明年要实行“十二五”规划,“十二五”中国工业将有什么样的增长格局,我们做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做了一些前期的研究。我们认为由于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受资源环境和国内外市场的约束,以应对国际金融为转折转折点,中国经济将与前十年的高度增长转向适度快速增长,既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在未来十年增长速度不可能在向过去的十年GDP平均增长10%,工业增长值平均每年增长15%,有的年份达到了17%,这种高速增长的格局不可能再持续下去,到底增长多少比较合理,在研究“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中间有一个初步或者比较务实的意见,认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平均保持在7恩%左右的水平比较合理,也就是说未来的十年到2020年如果中国GDP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也就是平均增长7.2%。今年中国GDP增量按照当年的价格计算,将要超过35万亿,去年已经达到了33万亿,今年增长9%,今年在35-36万亿。如果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总量翻一番,那么到2020年按照比较保守的估计,将会要达到70万亿人民币,也就是按照2010年的价格计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吕政 |
那么这个十年可能是这样一个分布的格局,就是前五年从明年到2015年的“十二五”规划期间,年均增长7.5%左右,工业增值值要增长10%-12%。到2016年第13个五年规划,增长速度可能要进一步下降,要降7%以下,这是对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做一个简单的预测和分析。
那么重点要讨论的主题是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的关系。过去九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7%,而能源消费平均每年增长9%,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0.9,如果结构不调整,技术不进步的条件下,既使平均每年增长7.2%,到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9亿吨标准煤,2020年将达到51.47亿吨,这样未来的十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要增长6.48%,也就是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0.9的情况。很显然无论是中国资源供给条件,还是环境的约束条件都是很难承受,中国不可能在挖这么多的煤,再进口这样多的石油,当然还要增长,但是不可能,也不应当再继续以前十年的速度、比例和规模来消耗能源。因此未来的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必须建立在节约能源和消耗的基础上,我们有一个控制合理的选择是在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应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尽可能低于40亿吨标准煤,和2010年相比再增加10亿吨标准煤,增长33%,增长三分之一左右,可能资源环境和国际条件才能够承受。
如果按照这样一个水平,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要比2010年增长28%、30%,年均增长2.7%,未来十年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从过去十年的0.9降到0.357,才能够支撑未来增长7.2%的水平。每亿元GDP消费的能源从2010年的0.89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0.57万吨。
那么能不能实现未来十年能源消费低增长,到底有没有这种可能?首先回顾一下过去十年,中国的能源消费高速增长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和90年代、80年代相比显著加快,就是GDP平均每年增长10%左右。第二更重要的原因是,结构变化,就是过去十年资源密集型的高耗能工业持续的高速增长,2009年和2000年相比,生铁产量增长了280%,钢材增长了325%,水泥增长168%,平板玻璃增长200%,我们的人口总量造成了5%,我们高耗能资源密集型的产品以100%以上的速度中国处在一个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和中国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在过去的十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目前重化工业增长的速度平均比轻纺工业要高出4个百分点,去年重化工业平均增长在17%左右,轻纺工业在13%左右。在工业增长值的构成中,重化工业与轻纺工业的比例1998年为55:45,2008年为69:31。过去十年重化工业的产品价格大幅度的上升,而轻纺工业的价格是稳中有降的。
中国重化工业生产能力,目前除了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上游产业供给不足,大多数一般产品的生产能力大于市场的有效需求,可以说未来十年中国资源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将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甚至是低速的增长,也有人预测到2016年中国密集型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特别是铝等资源密集型高耗能工业的增长将要到峰值,或者到谷顶,在这之后资源密集型重化工业的增长可能会逐年的递减。
另外分析一下中国的能源消费,就是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间,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占70%,也就是说去年消费了30亿吨标准煤,其中有21亿吨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费的,在工业消费中间石油加工,炼焦及这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等六个高耗能能源的消耗占整个能源消耗的79%,这六大能耗占了中国能耗的55-56%,中国高耗能增长速度下降以后,对中国能源需求也会下降。德国能源消耗总量只有6亿吨标准煤,但其出口额和我国的出口额基本持平,说明德国的工业出口是以附加值高的产品为主。中国也就是在去年才超过德国的出口额,中国出口是附加价值低,或者是高耗能产品。在中国工业产品结构式两头大,一是资源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和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为主导,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产品比重低,这是中国能源消费降不下来的主要的原因,因此中国要想降低能源消费,降低单位的能源消费的强度,必须把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作为降低未来的能源消费强度的主要方面。
其次是技术性节能仍然有较大的潜力,我们通常用单位GDP或者每一万美元消费的能源来和国际进行比较,中国是美国、德国、日本很多倍,这个比较是不科学,一个是人口总量的因素,用物理量计算的能源消耗量则比较真实的反应了中国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差距,如果单位产品能源消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的能源消耗强度也会有显著的下降。比如说火力发电比中国先进水平高18.6%,还是指中国大型火电发电水平的平均水平。吨钢综合能耗比世界高17.1%,水泥能耗高23.7%,中国高耗能和行业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至少平均在20%左右,因此我们如果在这些高耗能产业降到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我们这些高耗能的能耗也能降低20%,也就是我们的高耗能工业占整个工业能耗的55%,相当于16亿吨标准煤,如果降20%,至少可以降低3亿吨的标准煤。
第四个问题是关于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目标问题。根据国际能源署的计算,2005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是55.99亿吨,2005年GDP总额是183217.5亿元,每万亿GDP排放量是2.7万吨。如果减排40%,2020年我国每万亿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应当为1.668万吨。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重,降低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发展清洁能源和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比重方面找出路。中国不可能承诺总量减排,只能承诺总量减排和强度减排。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什么叫低碳经济?我想要简单定义一下,低碳经济就是在当代生产力发展条件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经济。就是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二氧化碳废物物越小,能实现社会福利化的最大化,主要指标是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水平。是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都能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的废弃物的排放过程。
能不能形成一个低碳经济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模式,取决于这样的一些因素,第一是取决于资源的禀赋条件,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间煤炭占70%,这就决定了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废弃物要高于石油天然气和清洁能源,所以中国的资源禀赋条件为什么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这么大。第二个是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就是中国和美国,和日本和和欧美不一样的,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任务没有完成,我们不可能按照美国和欧美节能减排的总量目标来要求中国来做出这样的承诺,因为中国的发展阶段不同,还处在就业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高耗能的产品。第三中国人口规模,尽管日本消费总量不到7亿吨,但是日本只相当于中国的十分之一,很难按照日本的水平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第四个是取决于产业结构,你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导,或者越过重化高速发展的阶段,美国、日本钢材产量比重也很大,现在大幅度已经下降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占了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对于中国当代节能减排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第五个取决于生产技术水平,特别是能源利用效率。第六个是生产社会化的水平,这个分工社会化的分工是不是合理,会不会在社会化程度很低,在生产和流通运输过程造成了很多无效的消耗,这也是影响了一个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第七个是消费模式,到底你是公共交通工具为主,还是以汽车为主,你的消费模式的房子大家都想买大房子,还是按照国家的资源和能源消耗条件来决定城乡居民的合理建筑面积。就像日本全国的户居平均居住面积是77平方米,就是全国的每户平均在100平米,大多数是低于这个面积的。消费模式也会影响到能源的消费。
那么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我概括有16条,简要讲一下。第一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把节能放在优先的地位,中国不可能或者不应当实现水多加面,面多加水,来支撑中国高速适度发展,必须把节能放在优先的地位,德国人用6亿吨的标准煤,他的出口产品总量和中国出口总量按美元是差不多,我们出口一辆国产小汽车平均售价也就是7、8千美元,必须把节能放在优先的地位。与这个相联系我们的重点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第三个就是要突出重点,降低好耗能工业的能源消耗。中国六大部门的能耗占了整个能耗的55-56%,所以必须要抓住重点。第四个必须提高高碳产业的准入门槛。第五是运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税,以及适当提高能源包括二次能源的价格,价格杠杆迫使居民降低这种不合理的能源消耗。第六个企业降低成本的重点必须是放在降低物化劳动的消耗上,中国工业增加值平均是28.5-29%,我们的工业产品价值构成中间71-72%是转移的价值,都是消耗掉的东西,发达国家工业附加值平均在40%以上。就是说我们不要老盯着降低工人的工资,特别是在资源密集型的行业,你的降低成本的重点必须放在降低物化能源的消耗上。第七个就是必须促进资源密集型产业生产能力向技术先进大企业集中。全国都有石油化工厂,除了西藏没有的,现在我们到500万吨到1000万吨就是大企业,因此一方面在淘汰落后的小企业,一方面又在建大钢厂,技术更先进和规模更大的钢铁企业,来代替这些小的钢铁企业。包括水泥也是这样,中国生产水泥超过16亿吨,占全世界水泥生产重量的50-60%。这种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生产能力向大企业集中以后会不会产生国进民退,我们成为这里只有生产力的标准,谁能够降低能源原材料的消耗,谁的生产规模大,能够达到现代化的要求,谁就进,谁的生产能力落后谁就退,必须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必须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当民营企业实现这几个转变以后,同样也能够进入资本密集型的行业。第八加快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就是在去年到今年四万亿的投资中间,用于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比例太低,大概只有200亿,占全社会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不到3%,怎么样摆脱经济危机,除了搞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以外,必须要转向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新新的一轮技术增长建立在新的生产能力的技术水平。第九个是强制性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第十个是优化区域经济布局,该集中就得集中,尤其是大运输量按照合理结构向沿海和沿江集中。第十一个优化出口结构,限制高耗能产品出口。07年我们对高耗能产品进行了出口退税进行了调整,原来又调回来的,从未来发展趋势和节能减排的压力看,必须还要继续限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第十二个是推进信息化和现代物流体系的瑞和,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减少不合理运输。我们现在在运输环节消耗的能源,南菜北运,回去运什么,司机往往等几天也等不到货,一方面整个产业结构相互之间有问题,第二个是信息不对称,回去找不货就空运,现在推进信息化和现代物流体系的融合,所谓发展新的物联网来优化运输结构,减少产品制造出来以后流通过程的能源消费。第十三个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现在一些企业余热发电之后自用了,但是不能按照电网计价来计算消耗,必须要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余热发电和综合利用。第十四个就是提高服务业的比重,通常的服务业通常耗能相对较低的行业。第十五个积极开发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比重,一个是太阳能的本身核心技术没有把握,第二个装机的成本比较高,是目前常规火电的四倍,因此必须要解决关键技术,降低太阳能和风能装机成本,同时国家实行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来支持非化石能源新能源的发展。第十六鼓励节能型的消费模式。有这样一个计算中国的房子从生产建材到建房子,建成以后搬进去居住,安空调,安电扇,供暖、供水,全过程的能源消耗占中国整个能源消耗46.7%,现在房子该用的饱暖材料不用,有标准但是推行不下去,如果我们的密封更好一些,保暖的材料更好一些,我们在后面运营使用中间大大降低供暖和电力的消耗,对所有的房子开物业征收税。必须要探讨一个人多资源少,必须要找到一种节能型消费模式,这样从生产、流通、运输到消费全过程,来认识和把握任何来发展低碳经济。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8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