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商务部网站昨天公布部长陈德铭的署名文章《建设性地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陈德铭在文章中表示,人民币汇率无法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贸易流向的决定性因素是市场供求关系,而非汇率。
陈德铭表示,近来中美经贸关系又出现一些杂音,一些人认为美国在对华贸易中吃了亏,还有人认为中国低估人民币以获取竞争优势,攫取贸易顺差。中美贸易不平衡五个基本事实需要认清,即中美贸易格局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美国对华逆差程度被明显高估;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加剧了双边贸易不平衡;美国长期逆差与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地位有关;以及人民币汇率无法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陈德铭表示,一国本币升值对调解贸易收支的作用有限。2005年-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1.1%,同期美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年均达5.9%,对华逆差年均增21.6%,是史上规模最大、增长最快时期。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而美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的5.7%降至3.5%,对华逆差下降16.1%。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也曾因货币问题向德国、日本施压,迫使两国的货币大幅升值,但到2008年,美国对德国仍然逆差429亿美元,对日本逆差726亿美元。由此可见,贸易流向的决定性因素是市场供求关系,而非汇率。
“中美经贸合作不仅给中国,也给美国带来巨大收益。简单地把中国在货物贸易中的顺差解读为中国受益,美国吃亏,是非常片面的。”他表示,中国出口产品,惠及美国民众,物美价廉的产品有效抑制了美国通胀,提高了美国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中美贸易顺差在中国,利益在美国。”
陈德铭称,中国对美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60%左右,2009年加工贸易形成对美顺差1176亿美元,占中美贸易顺差82%。中国加工企业接单生产后出口,只获得少数加工费,而产品设计、运储和营销等环节的大量利润被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获得。“一台在美售价约12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中国加工企业仅获35美元加工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