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目前三大矿山话语权难以打破;应重视资源战略,在加强中国资源的勘探、开发的同时拓展海外渠道
日前,铁矿石谈判再陷僵局。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与日本钢企确定,铁矿石供应给将以季度定价方式结算,必和必拓也声称,与大多数亚洲客户达成了“更短时间的”结算方式。令要求坚持长协价的中国钢企备受压力。
4月1日,由财新传媒与第一财经传媒联合打造的《首席评论》节目对此进行探讨:中国作为世界最大铁矿石进口国为何总是受制于人?我们的谈判的团软肋在哪里?在长期发展上,应该采取怎样的战略?
联合金属网铁矿石分析师杜薇表示,中国是最大的需求国没有错,但这也反而成为三大矿山的筹码。因为我们对进口矿的依赖度很高,不可能停掉任何一方的供应。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中国钢企在谈判中声音不一致,也是影响谈判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中小企业绕过中钢协,和三大矿山的供应商谈判,给矿山增加了筹码。
不过,李新创认为,现在三大铁矿石企业控制70%以上的贸易量,话语权目前是什么机构也难以打破的。虽然商务部、公信部、中钢协等都在发出言论要抵制短期价格,但市场是一种实力的抗衡,不是喊口号、下文件可以改变的。
两位嘉宾认为,中国目前的铁矿石困境是历史上对产业链重视不够造成的。惟有加大战略力度,一方面加强对中国资源的勘探、开发,另一方面海外战略采取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不能过多地集中在三大矿山上。
新财年的铁矿石长期协议价谈判从去年11月拉开序幕,本应于4月1日结束,但谈判非但没有达成,反而陷入僵局。三大矿山要求的涨幅从40%到50%,80%,90%。并且,三大矿山改变了长协价的定价方式,要求采用与现货市场挂钩的短期合约,取代年度合同。巴西淡水河谷与日本钢企达成的短期协议,铁矿石价格涨幅高达90%。中国钢企被步步“逼杀”。
更多精彩点击 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