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年底地方融资平台 负债总额或达到10万亿
来源:
东方早报
2010年04月06日03:13
莫尼塔
尽管不少大银行在年报中最新披露的11.5%监管要求比去年底对大银行11%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显示银监会仍在渐进地提高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但随着各家银行融资方案的披露,短期内再融资已不再是核心问题。
然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天量信贷引起投资者对信贷资产质量的担忧。
由于融资平台贷款具体投向、投资状况不透明,银行单方面的解释难以完全消除投资者的担忧,背后的不确定性成为压制该板块估值的核心。
不过,我们测算的结果显示,在宏观经济没有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融资平台贷款的损失依然可控,不会对银行的资本金和盈利水平产生实质性的伤害。
贷款损失风险可控
2009年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余额接近6万亿元,其中新增贷款规模3.8万亿元。
假设这些政府项目投资周期在三年左右,按照该比例推算,包含今明两年的新增贷款,本轮地方投资的突进将带来8万亿元左右的贷款增量。计入2万多亿元的历史存量后,到2011年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总额大约在10万亿元的水平。
我们参考经验数据对这些贷款的资产质量进行评估和压力测试。依据2002年末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对1998年国债项目贷款所作的调查,在2002年的时点上那些国债项目整体的不良贷款占比为2.37%,另有18.2%属于关注类贷款。在2003年以后逐步改善的宏观经济中,这18.2%的关注类贷款最终有多少迁徙为不良贷款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给出中性和悲观两种情形进行测算。
在中性条件下,假设本轮地方政府项目的资产质量与1998年的项目水平相近,同时18.2%的关注类贷款中有30%最终迁徙为不良贷款,全部项目最终形成8%左右的不良贷款比率;而在极度悲观情形下,不良贷款规模可能达到15000亿元。
上述不良贷款并不完全需要上市银行来承担,由于上市银行规模上的优势,其融资平台贷款中省级、地市级项目相对更多,所承受的风险在银行系统中相对有一定优势。目前已上市银行信贷规模在全部的贷款余额中大约占到43%。出于谨慎性原则的考虑,我们假设上市银行按照贷款的规模等比例承担不良贷款的损失。
每年损失2000亿
最坏“打算”概率小
如果按照中性假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最终形成8000亿元不良贷款,按比例推算上市银行将负担3000亿~4000亿元的不良贷款,假设这些贷款最终损失率为50%,那么上市银行将承受1500亿~2000亿元的损失。按照3-4年的时间跨度分摊,每年将产生500亿~600亿元的损失。
2009年上市银行的税前利润总额5000多亿元,考虑到今后三年的增长,到2012年这些银行的利润总额将超过8000亿元,每年500亿~600亿元的摊销将对利润增速产生7-8个百分点的侵蚀,对银行业的整体影响依然有限。
当然如果出现悲观的情形,融资平台项目坏账率大幅上升叠加土地价格下跌,导致贷款损失规模大幅度上升,那么10万亿元融资平台造成的上市银行的损失将达到6000亿元,三四年中每年有1500亿~2000亿元的损失,将导致利润出现比较明显的负增长。如果政府项目按照悲观预期发展,其所对应的整体经济也将经历明显的冲击,坏账上升的风险将不仅仅局限在地方政府基建项目里。
但就目前的经济环境而言,出现极度悲观情形的概率很小,叠加各种悲观假设并没有太大必要,目前困扰银行板块的更多是相关资产的不确定性对投资者心理和情绪的影响。
上网从搜狗开始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