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环交所提速 中国酝酿打好全球碳交易下半潮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方家喜
2010年04月13日14:13
    日前,“中国低碳经济论坛”在北京召开,参会者对全球碳交易和CDM(清洁发展机制)的完善进行了广泛 讨 论 。 记者注意到,与会官员和业内人士认为《京都议定书》到期的2012年以后,CDM机制会有新的完善和扩展,全球碳交易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由此,中国将会在碳交易平台、交易标准、全国统一市场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设计和构建。

  聚焦各方热议“后2012时代”

  在“中国低碳经济论坛”上,官员和学者们都提出一个问题,“2012年以后CDM怎么办?”

  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发达国家必须在2008年至2012年间将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发达国家可以以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的方式,在没有减排指标的发展中国家实施环保项目,以实现自身的减排任务。这就是CDM———清洁发展机制。

  近年来,基于CDM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迅速。《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增长。2008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达1180亿美元,比2007年的630亿美元上升近一倍。

  经过几年的发展,欧盟、美国等在碳交易方面似乎成熟,但问题重重。一方面,“后2012年时代”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走向,将对今后全球碳交易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各国就对当前实施的《京都议定书》中的有关规定存有广泛争议,2012年以后相关政策的延续性仍是个未知数,这将成为未来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面临的最大政策性风险。

  另一方面是市场分割的问题。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多以国家或地区为基础发展而来,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相关制度安排上存在很大差异,比如,排放配额的制定及分配方式、受管制行业的规定、是否接受减排单位、如何认定减排单位以及交易机制等,这些差异导致不同市场之间难以进行直接的跨市场交易,形成了国际碳交易市场高度分割的状态。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3月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有关部门在北京和上海搞了两次大的CDM能力建设活动,对地区和企业关于构建CDM机制进行调研。

  “经济前几年的发展,CDM处在中场休息的阶段,上半场已经完了,该得分的得分,该下场的下场,中场休息的时候要做好热身准备,这样就可以等待新规则的出台,这样你可以马上开始下半场的比赛。”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CDM管理中心副主任米川表示。

  由于国际C DM市场存在的问题,人们都预期2012年《京都议定书》的期限到来后,世界碳交易市场和CDM机制面临着重构和完善。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农业环境林业部门主任白嘉德表示,“在后2012时代,CDM市场情况还是不太确定,需要融资是肯定的,但对于监管的制度和如何进行监管都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内容,当然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了2400多个项目,大概有700多个中国项目获得了注册,但签发的只有200多个项目。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到2012年12月31号之前把这些项目全部注册、签发恐怕是不太可能,有一定困难的。”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CDM管理中心副主任米川说:“怎么办呢?这些项目有它的出路。我们建议你能做CDM的一定还要做,将来肯定会有解决办法。至少中国国内正在制定自愿减排的细则,也许明年后年细则就会出台。”

  聚焦国内环交所今年提速

  北京环境交易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中国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碳卖家,但此前由于中印缺乏碳交易市场,全球主要的碳买家不得不舍近求远,到欧洲BlueNext市场或美国证券交易所去购碳,这很自然地造成了一个结果:作为卖家的中国和印度,对于自己手里的碳该卖多少钱一吨,完全没有话语权。

  为此,2008年中国最早的三家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成立,开展碳市场交易。

  2009年是中国低碳经济迅速发展的一年,中国的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山西吕梁节能减排项目交易中心、武汉、杭州、昆明等交易所相继成立。

  据记者了解,目前,大连、贵州、河北、山西等交易所也在筹备之中。今年国内的环境交易机构总数将超过10家。

  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说,最初中国企业不太懂行,也不清楚一个碳减排项目要进行评估、核算、验证后,才能进行交易,只能花高价请国外的中介机构代为完成。在行情最红火的时候,每吨二氧化碳减排当量在中国和欧洲的价差达到20欧元。这就是说,如果某个中介机构在中国开发了一个年减排20万吨的项目,到欧洲一倒手,就能净赚400万欧元。

  巨额的价差原本应该成为中国企业的收益。与国际买家打交道越多,中国企业越清楚:要搞碳交易,得先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把碳作为一种资源由专人负责经营,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

  目前,大唐集团、华电、中电投等碳减排项目出产大户分别成立了大唐CDM办公室、华电龙源碳资产公司、中电投碳资产公司等,它们的职责是对公司的碳减排项目进行整合、开发与包装。如果说此前中国出口的碳项目仅仅只是原材料,那么随着专业的碳资产公司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碳项目开始成为半成品和成品,其附加值大大提高。据大唐CDM办公室负责人唐人虎介绍,该公司的碳资产售价能比普通公司高出20%至40%。

  这些专业的碳资产公司是中国的第一批“碳开发商”,它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碳收益,也可以为国内其他公司提供碳交易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也是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第一批碳交易中介。

  4月8日,中国光大银行与北京环境交易所在京签订了《中国光大银行碳中和服务协议》,由此成为国内首家碳中和银行。光大银行通过向北京环境交易所购买碳额度,用以投入符合规定的节能减排项目,以中和光大银行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环保的目的。

  聚焦酝酿“中国体系”

  财政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欢告诉记者,从世界上来看,中国在CDM项目不管是项目量、减排量还是交易金额都是第一。陈欢表示,“英国在欧洲排放贸易体系建立之前,就建立了自己的排放体系,做得很成功,最终促成了现在的欧洲排放贸易体系。我们国家可以参考其中一些做法,这个也是在我们政府研究的范围之内。”

  业内人士表示,建立中国的碳交易体系,首先是要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统一标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崔成说:“目前我国已成立多个地方能源环境交易机构,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作指导,各机构只能催生地方的、区域性的碳交易市场。如果继续割裂发展,不仅不利于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形成,更不利于中国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接轨。”

  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期间,北京环境交易所主导制定的“熊猫标准”正式公布,这是中国联合有关国际机构制定的首个自愿减排标准。它标志着中国对碳交易话语权的争夺开始延伸到碳产业链的最前端。

  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体系中,谁拥有交易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拥有了项目认定、减排流程、核算方法等一系列的话语权。“熊猫标准”确立了自愿减排量的检测标准和原则,并规定了自愿减排流程、评定机构、规则限定等内容,从而完善了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

  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表示,“北京环境交易所发起制定的"熊猫标准",尽管只是一个自愿减排标准,但它是中国第一次在全球碳交易市场的最前端发出自己的声音。今后,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中国的声音会越来越有分量。”

  “中国体系”的另一个方面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交易平台。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昆明等多个城市多家环境能源交易所,但是交易所的功能仅限于节能环保技术的转让交易以及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撮合,真正实现的场内交易寥寥无几。

  根据机构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超过80%的碳交易都在场外进行,各地的环境交易所不仅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而且交易所林立的局面也增加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

  专家建议,在国家推动碳交易试点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强制所有的碳交易全部实行场内交易,并建立全国统一的环境能源交易所,开展电子报价系统,用以联动各地交易所的价格,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碳指标的配额管理。
责任编辑:思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