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人物 > 商界面孔

刘晓光:中国企业家需要一种共同的改革声音

来源:《民商》 作者:刘晓光
2010年04月13日16:35

  中国的企业家还是应该有一种共同的声音,一种改革的声音、开放的声音、市场化的声音,要有改革的愿景。因为如果不改革,发展就要停顿了。

  >> 刘晓光 :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一直希望电影界拍一部中国商业百年的纪录片,从一百年前开始导

起,中国的商业萌芽开始启动了,有很多条发展脉络,比如:民国期间是一条线、抗战期间是一条线、到解放战争又是一条线,再从 50 年代到 60 年代、70 年代到 80 年代,一直到改革以后。从中国商业到世界的辐射,不同的线,不同的点,展现那些企业家当时的激情、意志、技术、资金实力、管理方法、创业精神、文化,这些很有意思。

  中央电视台拍过一个“世界金融企业的历史”,说的是投行的这些历史,像美林、高盛、老摩根这些大的投行。但是恰恰没有人拍过中国这段商业史。从那段历史中能受到什么启发?一是中国人本身是很有智慧的,很勤劳、很勇敢。另一个是精神,到今天也要提倡产业报国、民族自立、民族强盛。

  还要提倡东西融合、开放、打破禁锢。再有,在制度方面要提倡产权一定要清晰、治理结构明确。其实,过去山西晋商的治理结构就很明确——老板是老板,东家是东家,掌柜是掌柜,干股是干股,湿股是湿股。那时还没有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理论,山西晋商的治理结构其实跟美林、高盛的 MD 一样,全球都有股东。MD 是技术持股人,他们也有百分之零点几的股份,每年有分红。

  这很像晋商的治理结构,晋商的股东切割分配很科学。历史上的 1928-1938 年是中国民族企业和企业家成长的黄金十年,这是费正清和费维凯总结出来的,那个年代是所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刚刚开始发展的阶段。从当年盛宣怀、胡雪岩他们的那段历史,到 1928 年-1938 年的“黄金十年”,再到今天这代企业家,是有一个血脉的传承:

  第一,在比较痛苦的民族环境和背景下延续而来。从大清没落后,我们长期被人欺负宰割,都有一种自强心。

  第二,到了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门也开了,这代人有知识、有眼界,看到了西方的发达状况,因与国内反差更大,他们的心理更受到冲击。他们都有一定的知识层次,知道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化的管理知识。

  第三,大家还是在想如何能使中华民族摆脱贫困,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我们不能一味地骄傲到成吉思汗时期,那个年代太遥远,并不代表现代中国的强盛。在当代,柳传志、张瑞敏这些人应该是算作同一代企业家,而像我一样的这批人都是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出来的,有的做了私人企业,有的做了国有企业,有的做了上市公司。跟当年的民族资产阶级企业家相比,我们的条件好多了,当然在有些机制上可能活力还不够。

  下一步核心在机制创新

  现在来看,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中国有4.3 万亿的 GDP,日本是 4.8 万亿,虽然我们排在第二位,但人均相比却是日本的十几分之一。

  我们的劳动生产力和效率还是低很多。2009 年,我作为对话嘉宾参加了达沃斯夏季峰会上关于绿色经济的论坛,会后我心里很难受。这次的绿色复苏、绿色革命,导致中国将来会在重压之下,几乎所有人都用异样眼光看着中国,中国已是排放第一大国,发达国家都在攻击和质问中国为什么还在排放。第三次工业革命是 IT,第四次革命可能就是绿色经济。绿色革命的起点很高,发达国家把碳交易规则、碳交易价格都制定下来了,技术也储备好了,又开始发牌了。中国不减排不行,要减排就要有技术,要买他们的技术和设备。绿色经济可能是世界经济利益格局转变的重大转折点,但是我们没有准备:

  第一,能否将绿色革命上升到国家战略上去;

  第二,是否有基本的制度;

  第三,能否令其进入全民的普及教育;

  第四,能否克服一些价格障碍、成本障碍、制度障碍、税收障碍;

  第五,能否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点的全民可实施的战略。

  发达国家排放一个多世纪了,现在不让我们排放和发展了。什么叫 GDP ?原材料、能源消耗加上排气排污排渣,等于 GDP。我们也在减排,我们有自己明确的方案目标,但是发达国家不能跟我们说多少年必须减多少。这其实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较量和博弈。现在我们国家经济行业发展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就像叠罗汉一样,我们在罗汉底层,扛着别人,为什么?技术创新不行。

  技术创新跟经济实力相关,技术创新的核心是人,能把人调动起来的核心是机制,没有这种机制就没有真正的优秀人才,没有真正的优秀人才就没有这种创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太大。如何把人完全调动起来,建立起一套完全创新的机制,使中华民族再上一个新台阶,不能仅仅满足于我们能够安排就业、我们是生产大国了。暂时处于这种状态可以,但长期并不可行。

  比如美国,它把全世界的钱都吸引过去了,把全世界的人才都吸引过去了。实际上这是一个机制问题。技术说到底是创新机制的问题。在中国改革的前沿,深圳为什么突然活跃起来了?它是一种全新的机制,摆脱了原来的束缚,这是一种人的能量的释放。很多老人去了深圳看到这些景象以后,有些人掉泪了,说这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让邓小平回答这个问题,就是“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他讲的很清楚。实际上这还是一个人的原动力的释放,人的能量的释放。你需要让人的思想不断地飞翔,给他一片天地,给他一个新机制。

  中国多年来为什么很少有人研究出新技术?中国有一种土壤,如果你不在这个土壤中行走,你可能会失去生存的地位和条件,所以你只能去适应。还有法律的原因,比如我发明一个技术,几天就被人偷走了,也没有人保护我的权益,这属于知识产权的问题。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如果产权不清楚,就没有真正的治理结构,如果没有真正的治理结构就没有真正的动力机制,没有真正的动力机制就没有一个好企业,就是这种逻辑关系。

  联想为什么那么厉害?35% 的分红权拿走了。激励机制改革后又转换成股权了,现在他们又有了一个更新的动作——29% 的股份给了泛海。联想现在等于标准的“混合所有制”。柳传志做得很好,他开始也不敢大动作,开始时只是获得了一个分红权,分红权给了他们之后他们不敢分钱,最后这笔钱很宝贵,变成了股权的资本。但这只是大概率事件中一个极小概率事件。联想成功的最核心原因是出现了一套宽松的机制,制度是最闪光的一点,凡勃伦的制度经济学说,“制度决定人的扭曲和变形”。

  我们需要改革的声音

  现在中国企业下一步发展大概有这么几个大问题:

  一是改革还要进行,不改革,不进行机制上的塑造,在一个水平上可以走,再往上肯定就走不动了,碰到天花板了。

  第二个,要创新,抢占世界经济的制高点,IT 这一块已经过去了,中国也赶上了一部分,但是基本上是由美国主导。这次的绿色经济,我估计会是由欧洲和美国主导,谁的起点跟他们一样谁就会在经济利益格局变化中更强大。

  第三,还要在中国企业提倡产业报国、民族自立这些观念,要提倡使命感。第四个方面,应该提倡更多企业做一些公益,改变企业家心灵中的问题,体现更高的精神价值。

  另外,要向西方大企业学习。学习他们的管理技术、战略愿景、方法制度、机制塑造、市场的营销技术、品牌渠道。

  中国企业还是要走向国际化。国际化并非合资就算国际化,要有国际化的资本、国际化的人才、国际化的机制、国际化的市场和国际化的营销渠道,这是一体化的。比如芬兰,它是一个森林国,也是造纸大国,但是它自己的森林并不动,它们 90% 的造纸厂是在世界上占领。这次金融危机是最大的投资机会,在矿产、石油、天然气、水源、林业、品牌、渠道各个方面,最好的抢占资源的机会我们没有及时抓住。

  首先是由于主要精力放在了四万亿的投资拉动上了。

  第二,政府更多的关注在民生上。最关键是我们没有做好真正的准备,没有将这个机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们还是要上升到国家战略,组织一些“国家队”或者很好的民营企业,有目的、有战略性的去占领资源,因为我们将来还会面临人多、地少、资源少的局面。当年日本有个拓殖银行,在美国经济不行的时候,它有一段时间很活跃:在上世纪 80 年代,鼓励大量企业进行海外扩张,那个时候日本几乎用十年时间就把美国市场占领了。现在中国的企业家还是应该有一种共同的声音,一种改革的声音、开放的声音、市场化的声音,要有改革的愿景。

  因为如果不改革,发展就要停顿了。如果你的 GDP 发展很快,光看到好的一面,但是改革动力没了,那你可能在这个阶段要停滞不前了。改革要改什么?这是更具体的问题,比如是否要产权制度改革?是否要建立真正的治理结构?一个企业,不论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动力机制,又如何与世界接轨?这都是大问题。否则,我们会总觉得自己过得很好,认为国有企业利润很大,实际上这些数字掩盖了很多东西。我们还是需要一个改革的声音。

责任编辑:田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