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等地着手对招拍挂制度进行“微调”,未来土地出让有望不再坚持“价高者得”模式。尽管业界开始预期低价土地的出现。但在当前重点城市房价依然火爆的局面下,新问题随之而来:地价低了,房价就一定低吗?
可以预见,老百姓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会一致——即便大多数人都相信“地价高了房价一定高”的逻辑,而地价下降房价也下降的局面似乎还未出现。
国土资源部(下称“国土部”)下属的《中国国土资源报》13日出版的一组策划文章中对此也持有怀疑态度。来自国土部下属事业单位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中心的佟绍伟在《房地产调控需澄清的五个关键问题》文章中称,招拍挂出让形成的地价是土地市场价值的真实反映,即使政府低价出让了土地,开发商也不会将节省的土地出让金让利给购房者。
在中国楼市近几年上演暴涨——微跌——再暴涨的轮回后,上述结论可能会在民间获得大多数的认可。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在于一些学者并不赞同地价推高房价的观点,而是将本轮房价的飙涨归因为一种货币现象,而当前货币政策尚未见到明显收缩迹象。
另一篇《高房价实质是货币泡沫宣泄口》的文章即认为,这些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最终成了货币泡沫的宣泄口。
“房屋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增长幅度虽然不低,但依然落后于贷款增长幅度,过多的货币追逐相对太少的商品,这个商品又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等领域,房价岂有不涨之理?”该文称。
每一项新举措的推出都可能会伴有新问题的出现,首先,压低地价不一定能够压低房价,其次,以“价高者得”为核心思想的现有招拍挂方式,毕竟对各方参与者实现了公平、公开,一旦转为“综合评标”的方式出让土地,如何更好地保证公平性?
如今,北京等地虽然表态要试点对招拍挂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但具体细则仍迟迟不对外公布,市场仍处于纠结状态,遑论进一步观察政策的实施效果。
千万别把改革招拍挂视为解决当前房价问题的“良药妙方”,否则国务院也不会部署9部委合力促进楼市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