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房市绑架中国经济是个伪命题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任寿根
2010年04月23日01:49
  尽管中央政府再三强调要坚决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势头,尽管中央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调控房市的政策措施,房市仍然好像“醉汉”一样不得清醒,不能领会政府这次调控房市的真正意图。其实,政府此次调控房市有更深层次原因。

  有种说法一直在民间流传,使得人们仍然沉迷于房价还会继续上涨的梦幻之中,那就是不少人认为房市已经绑架了中国经济。他们认为,房市泡沫破裂会影响银行体系,产生金融风险,而且,房地产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与诸多产业或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此外,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较高,目前依靠卖地获得大量的财政收入,如果打压房价的话,会产生地方财政风险。因此进而认为,政府不应该调控房市,应让房市自行运行,住房市场有没有泡沫,泡沫严不严重,由它去吧。

  上述观点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住房市场出现市场失败,由其自行调节,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住房市场泡沫的出现本质上是市场机制失败的具体表现之一。当住房市场出现市场失败后,也就是当住房市场出现泡沫或严重泡沫时,依靠市场机制自身调节,逐步消化泡沫,这个过程会很漫长。政府介入住房市场,调控住房市场,是为了促进住房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使整体经济不至于受到致命性的打击。

  当前,中国住房市场已出现泡沫,而且一些城市的住房市场泡沫还非常严重,这表明中国住房市场已出现市场失败。如果政府不及时调控住房市场,那么房价必定继续疯狂上涨,银行的钱必定更多地流入住房市场,贷款结构畸形化程度会进一步加重,住房市场的泡沫会越来越大。打个比方,假如目前投入住房市场的信贷资金是一万亿元,投入住房市场的信贷比为30%,如果现在政府不调控住房市场,那么,流入住房市场的资金肯定会到两万亿元、三万亿元或更多,住房市场的信贷比的30%可能会到40%或60%。而房价总有涨不动的那天,因炒房赚得盆满钵满的热钱也会悄悄离开中国住房市场。到那时,总体经济受到的伤害更大,甚至会出现银行坏账大量增加,大量银行倒闭的情况。更严重的是,人们可能会争先恐后地到银行挤兑,进而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再出手,再调控住房市场为时已晚。

  从比较或权衡政治成本、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的角度看,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遏制房价上涨,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是其调控住房市场更深层次的原因。即使因为住房市场泡沫破裂给被捆绑的中国经济带来一定伤害,也是值得的。因此,毫无悬念的是,如果既有政策措施还不能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政府会被迫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比如出台物业税。

  另外,调控住房市场固然会减少土地财政收入,但由此带来的风险并不大。自1994年中国实行分税制以来,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政府集聚了相当大的财力,而且中央掌握了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中国政府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地方政府一旦出现财政风险,中央政府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等一些措施予以解决。此外,即使房价出现大幅下挫,土地还是可以拍卖出去的,只不过土地财政收入会减少而已。所以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不会因为政府调控房价而出现不可控的风险。

  此外,与日本、美国的情况完全不同,日本、美国房价暴跌时,它们的城市化进程早已结束,所以当房地产泡沫破裂时,日本、美国的经济受到了重创。而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远未结束,中西部开发还在进行当中,中西部地区还未出现像旧金山、洛杉矶等这样的国际品牌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还比较旺盛,这些建设也能像房地产业一样,带动与房地产业相关的大多数产业发展,比如钢材、水泥等等行业。所以,中国经济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被房地产业捆绑得很紧。(作者系经济学教授)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田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