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深度阅读

末世“大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朱振 张志勇
2010年04月23日13:43

  五万“蚁族”和他们的房东走到十字路口 本报记者再访唐家岭

  唐家岭这块巴掌大的方寸之地又一次吸引了公众的目光。等待近半年之后,21日唐家岭的拆迁补偿方案方一出炉,便因村民代表的全票否决而宣告延期。

  唐家岭真的不遥远。在北京中关村打听唐家岭,任何

一个出租司机都能言简意赅地勾勒出它的位置:沿五道口城铁向北,经过上地软件园,就到了,如果不堵车,用不了20分钟。

  但是真正找到这里,又不免打心里惊叹它的存在与外界的巨大差异。这里垃圾堆成了山,街道污浊不堪,从“无痛人流”到“员工招聘”,各类小广告近乎放肆地布满了眼所能及的所有建筑物。纵横穿插的窄巷两旁,拥挤错落着高矮不齐的灰色砖楼。如今,鳞次栉比的楼门不少都已紧锁,像紧闭的眼睛冷漠地拒绝着每一位造访者。

  因为“蚁族”一词的迅速传播,居住于此的近两万80后外来居民也被放在了聚光灯下。在此之前,他们在网络上称这里为“大唐”,而他们自己则称自己为“大唐人”。短短个把月之内,随着全国媒体的骤然聚集,“大唐人”的生活正在发生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3月29日,唐家岭地区村民回迁楼及多功能产业用地正式奠基,这标志着“大唐”的整体改造全面启动。随着唐家岭拆迁改造的大幕拉开,5万余“蚁族”群体和他们的房东一起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被拆迁”与“被幸福”

  “唐家岭很好啊,它让我想起了曾经的深圳”

  走在唐家岭的街道上,很快便会发现房屋租赁已经毫无争议的成为了这里的主力产业。在这里,最大的话题就是租房。

  在每一个建筑的门旁,都会标注着出租的信息和联系电话。从路边的摩的司机到中介的老板,都可以打听到详尽的出租房屋信息,从每月100元到每月1000元不等。因紧邻中关村科技园区,以及便利的交通和低廉的生活成本,最高峰时,原本本地人口只有3000的唐家岭,所容纳的外来人口超过5万。

  随着外来人口的剧增,唐家岭的社区生态也迅速达到饱和,当前,唐家岭村内合法建筑与违章建筑的比例已达到了1∶5,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而据介绍,村内多年前铺设的供水和排水管道也早已无法承载激增的人口压力。唐家岭村党支部副书记董建华说,全村95%的村民都盖房,租给附近学校上学或毕业的学生和外来务工者,这种现象在2003年就开始了。

  今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何永智、张礼慧、严琦到唐家岭看望“蚁族”的消息被大众媒体集中报道,唐家岭也由此进入公众视线。因此对于3月底唐家岭地区的改造启动,很多人也认为是由此而来。然而伴随着整体规划的实施,大批的“蚁族”面临着搬家的境遇。不少居住在唐家岭的蚁族认为,公众的过分关注是他们被迫搬迁的原因,而一旦搬出唐家岭,再寻找到低廉生活成本的地方已着实不易,因此是拆迁使他们“被幸福了”。

  “其实我们大唐人,真的很无奈。”在百度的唐家岭吧,一位“蚁族”如此留言,最近谈及搬迁的帖子已经成为热点话题。很多留言都表达了对于这里的留恋。事实上,在唐家岭相对恶劣的环境与低廉生活成本之间,不少“蚁族”已经达成了“默契的妥协”,而且他们也并非将自己定位为“弱势群体”。

  而日前在唐家岭贴吧非常流行的一段视频中,作者也发出了这样的呐喊:“我们不是弱者,也不是贫穷者,这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过程而已!!!”

  “唐家岭很好啊,它让我想起了曾经的深圳”一位居住于此的“蚁族”如此表示。

  而随着被迫搬迁的临近,不少蚁族也将不满宣泄出来,在网络上,不少“蚁族”甚至开始将不满发泄到因当初接受政协委员访问而出名的“唐家岭兄弟”李立国和白万龙身上,指责他们“助推”了唐家岭的搬迁。

  而随着被迫搬迁的临近,不少蚁族也将不满宣泄出来,在网络上,不少“蚁族”甚至开始将不满发泄到因当初接受政协委员访问而出名的“唐家岭兄弟”李立国和白万龙身上,指责他们“助推”了唐家岭的搬迁。

  搬或不搬焦虑的博弈

  “5万人呢,说搬走就能搬走?!”

  事实上,在2009年,唐家岭就已列入北京市50个“市级挂账整治督办重点村”。按照计划,唐家岭地区整体腾退将在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安置房及多功能产业用地建设将在2012年完成。村民们在宅基地上私搭乱建的“公寓”楼将被拆除,村民按宅基地面积置换回迁房,集中上楼。腾挪出来的土地,一部分还耕还绿,一部分留作村集体的产业用地。

  而就在同一年,居住在唐家岭的董家兄弟四人集资2000多万元盖起了一座董家大院,如今这座高达7层的建筑已经成为了唐家岭的地标,为吸引租户,董家兄弟还安装了中央空调并设了班车,但如今他们的压力很大。面对政府的改造工程,不少住户选择搬出唐家岭,而这栋楼让董家欠了一屁股的债,租户不足成了一家人最为头疼的问题,在等着拆补方案的同时,他们也开始忙着开辟短租服务。

  在董家大院,记者发现搬与不搬的博弈正在激烈的上演。据董家大院内的超市老板介绍,目前董家大院的入住率还算“满意”,300多个房间有250个左右已经出租,而由于这里条件过硬,房租要高于唐家岭其他地方,基本定位在每月800-1000元之间。而谈到搬迁对于租户的影响,这里的老板似乎比较乐观。“短期肯定搬不了,5万人呢,说搬走就能搬走?!”这位老板甚至向记者保证,在这里住上一年绝对不成问题。

  而就在董家大院门口,记者还碰见了刚刚入住的小师,扛着几袋行李的小师告诉记者,他已经在唐家岭住了一年,而因为董家大院的设施比较齐全。因此决定和原来的室友搬到这里,“虽然房租多一些,但是条件好多了。”对于搬迁,小师还是表示,“说实在的,还是不希望搬走,毕竟对这里已经很熟悉了,时间长了,有感情了。”

  但是和小师观点不同的也大有人在,在董家大院门口的街道上,记者碰到了张贴出租房屋广告的情侣小陈和小王。他们告诉记者,他们并不住在唐家岭,而是来自离此不远的一个公寓小区,因为各类关于唐家岭拆迁改造的消息已经满天飞,因此特地向外迁的“蚁族”出租自己的房子。

  一位此地的房屋出租中介老板对于唐家岭的未来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她向记者介绍,她目前出租的房子大多是一个月一签合同,而对于半年以上的合同,能不能执行到期她自己心里也没有数。

  拆或不拆是个难题

  拆迁方案第一稿出炉不久,就被村民代表们全票拒绝

  老张是记者在唐家岭认识的一位黑车司机,今年60多岁了,平头,一脸褶子。他每天都在唐家岭的公交车站前拉活。老张说,目前每天都会有不少人搬出唐家岭,“现在住在这里的人也就只有以前的一半了。”

  老张是土生土长的唐家岭本地人,对于这里拆还是不拆,他似乎并不在意,他最关心的还是拆迁的补偿问题。据老张讲,他们家在2008年8月也盖起了自己的出租房,虽然只有两层,但一层就有600多平方米。“那可都是我们家祖上留下来的土地。”老张不无骄傲地说。

  和老张一样,唐家岭的村民对于拆迁的补偿都寄予着厚望。老张告诉记者,他当年建房子的成本已经达到小一百万,但从出租到现在,收回的成本大概有1/3左右。

  高度的期盼还是引来了一次正面“交锋”。唐家岭村的拆迁方案第一稿日前出炉,但在征求意见时就被村民代表们全票拒绝。21日,唐家岭村委会称,将考虑村民意见调整方案,月底前公布第二稿。这意味着,唐家岭的拆迁时间表或将延后。

  按照此前公布一张西北旺镇唐家岭村委会的公告,唐家岭的拆迁方案计划4月底出台,5月将启动拆迁。而据媒体报道,唐家岭村拆迁将采取房屋安置加货币补偿的方式,安置房面积按村民原有宅基地面积1:1置换,合法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补偿2500-3000元。拆迁奖励期为3个月,村民在此期间签订拆迁协议并搬走的,可获得10万-30万元奖励费。

  在唐家岭,多数的建筑都达到了3层以上,针对于此的补偿显然是分歧的焦点,拆迁方案一稿规定,二层的扩建房屋每平方米补偿800元,没有加盖二层的村民也可获补这笔钱。二层以上的房屋则不再补偿。新楼入住前,被安置村民每人每月可获900元周转费。由于不满方案中的补偿条件,出席征求意见的村民代表们、村党员代表们当场拒绝接受。

  村委会表示,方案第二稿将在4月底继续征求村民代表意见,“也许还有第三稿、第四稿”。唐家岭村原定5月启动的拆迁将因此顺延。

  “拆迁方案第一稿正在调整,会考虑村民们的意见。”21日,唐家岭村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二稿的调整思路已定,货币补偿数额不会调整,但在置换安置房上将照顾宅基地小、人口多的农户,允许他们以450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额外购买安置房,目前正研究购置面积的上限。

  最近有媒体报道,唐家岭村东两块巴掌大的空地上,工人们正忙着加盖村民的自建房,砌好的砖墙将每层分隔成同样大小的房间,厨房与卫生间的轮廓也已经成型。房东坦言,一方面是抱着拆不了的心态盖房的,也希望能增加补偿。

  “确定”和“不确定”的未来

  “唐家岭将成为历史和记忆,海淀区不会再出现第二个唐家岭。”

  和本地村民一样焦虑的,还有仍坚守在唐家岭的“蚁族”。找房、搬家、找房东退违约金,已经成为居住在唐家岭的“蚁族”忙活的主题。“拆了唐家岭,还会有张家岭、王家岭。”“蚁族“小黄说,对于唐家岭现象,政府不应一拆了之。在贴吧里,多数“蚁族”开始发帖怀念唐家岭的生活。

  对于唐家岭的未来,官方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构想。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表示,在海淀区唐家岭村等城乡结合部改造中,将建设公租房提供给外地人口和大学毕业生。西北旺镇新闻发言人也表示,将建设的公租房建筑面积不低于10万平方米。建设时间会略晚于回迁房,但也会在2012年左右竣工。而与此同时,海淀区政府也表示今年将在北部地区建设30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满足新毕业大学生、科技园区低收入科技人才的住房需求。但目前公租房一级土地开发成本、税费、租金、户型、室内面积、申请人的条件和申请流程等相关细则办法还需市政府研究,尚未出台。

  但对于规划中未来的公租房,刚刚搬出唐家岭的刘峰表示,他不会再回来,“唐家岭的未来属于唐家岭,但已不再属于我。”

  而伴随着唐家岭的动迁,传导效应也开始波及到周边地区,居住在六里屯的网友在天涯社区中留言说:“如果唐家岭拆了,也只能就近找地方,那也只能是六里屯了,如果住到回龙观那边上班也不方便,那边虽然车多但是经常堵。哎,用现在的说法叫“蚁族”,也确实是这样的,有点风吹草动就得搬来搬去的,何时是尽头?”

  据了解,唐家岭改造仅仅是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一部分。在未来几年内,北京市一共有227个行政村待拆迁改造,共涉及62万户籍人口和280万流动人口。

  而似乎也有一些东西可以确定,就在不久之前,北京海淀区区长林抚生在做客广播电台节目时表示,目前唐家岭的整体改造已开始,海淀区将严控违法建设,3年内将拆除375万平方米的违法建设,林抚生表示:“唐家岭将成为历史和记忆,海淀区不会再出现第二个唐家岭。”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侯力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