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退保555亿:不当的人买了不当的保险
来源:
金融时报
2010年04月23日11:19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国寿、平安、太保三巨头2009年的寿险业务退保金合计为555.42亿元。其中包含新会计准则下,万能险部分领取计入退保,拉升了退保金额的因素。
在555.42亿元退保金构成中,以个险为主,平均占比为70.37%。
555亿,相对于2009年中国保费总收入11137.7亿元这一庞大数据来说,可谓九牛一毛。然而,就555亿这个数字本身来说,却又不是一个小数字。拿个险退保金额来说,按平均70.37%的占比计算,个险总退保金额达390.58亿,按件均保费2000元计算,就是19529000份保单!而每份保单都牵涉一个客户,对于这份保单、这个客户来说,退掉的这份保单,那可能就是100%的占比!
大家都十分清楚,退保,损失最大的就是客户,客户将因此蒙受很大损失。保险的利益,保险的售后服务已荡然无存!那么,导致客户退保的原因是什么呢?归纳起来,无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让不当的人买了不当的保险
实践中,我们总是习惯于按自己的意志“推销”保险。当然,这也与保险公司的宣导有关。今天是“保障型”保险好,明天是“分红型”保险好,后来又是“投资”型、“万能型”保险最好,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莫衷一是。真正需要保险的人却没有话语权和选择权,最终,客户由不得不听你的,于是,便有了不当的人买了不当的保险这样的事情发生。
例如,一个年收入仅为两万元左右的家庭,生活原本拮据,最需要的是基本保障型的保险,而你却一味地向他宣称“万能型”保险最好,最适合他,一交就是6000元以上,第一年还要扣除基本保费25%的首期费用。试想,这样的客户能够持续交费吗?一年以后他能支取多少钱?保障又有几何?又能维持多久?如此一来,除了退保,还会有别的选择吗?
让(经济)能力差的人“强”买了保险
我们常说“人人需要保险”,这一点不错,但是,难道所有需要保险的人都能够买得起保险吗?显然不是。对于一个吃国家低保,勉强维持正常生活的家庭来说,可能买保险基本上是一种奢望(意外险除外),然而,却真的有人让这类客户买了保险,一年交一两千块钱,结果过不了多久,他只能要求退保了。
让(经济)能力弱的人“多”买了保险
对于温饱不成问题、略有结余的家庭来说,他们会考虑自己基本生活以外的保障问题,但必须是适当的,钱不多,要花在刀刃上。可是,有些营销员无论是给什么样的客户做保险,一律是多多益善。于是,凡是公司有的保险都会向他推销,什么保障的、养老的、健康的、分红的、投资的、万能的等等。因此,这个经济能力并不是很好,但保险意识却很好的客户无意中多买了不少保险,有朝一日交不起保费了,就只能退掉一些“多余的”。
让(经济)能力强的人“乱”买了保险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拉大,许多较为富有的人是各家保险公司及其营销员争相追逐的对象。也许是碍于个人面子,也许是迫于人情,也许是其他原因,总之,这类客户身边总少不了五花八门的保单,究竟买了些什么险种、买了多少,兴许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楚。然而,真的是应了那句话,“风险无处不在”。对于一位商人或者企业家来说,最常见的还未必是意外风险,而是经营上的风险和经济(资金)上的风险,即资金周转上的困境,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在银行贷款和保单质押贷款也不能解燃眉之急的时候,他便会选择将那一摞摞的保单变成能够周转的现金,于是退保便不可避免了。
上网从搜狗开始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