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
我们曾经以为,市场中的人们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从股票市场中现有的那些投资机构的行为来分析,确实如此,因为无论基本面的状况是优是劣,那些机构的代言者看起来总是信心十足。
难道说他们真的无所不知?他们真的知道“市场先生”明天要去哪儿、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吗?如果他们知道的话,他们又何必如此地勤奋?如果他们不知道的话,他们又怎能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
“垂直打击”
2010年4月16日,中金所第一版股指期货合约正式上线交易。
此前,多数意见是,市场将以此为契机选择上涨行情。乐观者称其为“震惊世界的创举”,“中金所将成为未来全球最大的金融期货交易所”。然而, 4月19日,沪深300现货市场走出了5.36%的跌幅,上证指数连破3100和3000点的整数关——收市跌去了整整150点。这一走势不但击穿此前的支撑,而且在一个长达两个月的“大三角形整理末端”走出了向下破位。不但令现货市场多头损失惨重,期指多头损失同样非常惨重。特别是主力合约,跌幅达到6.81%,但交易者却能很坦然地面对,并无恐慌盘出现。
同样的“多杀多”,在现货市场,在盘口上,其表现是结构的分化;机构之间,有大输,无大赢;但在期货市场,其表现却是小输小赢,基本上是以“平局”收盘。
由此可见,期货“抗打击”的能力,远远超过现货。
“脱颖而出”
据统计,直至开市前一天,在中金开通的交易账户不足10000户;保证金托管,约120亿元;相对于每天成交超过900亿元沪深300的股票组合,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但据中金所“4·19”的盘后数据显示,股指期货全部合约成交12.36万手,比首日(4月16日)的5.84万手,增加112%,这一交易,甚至超过了当天香港大恒指期货8.1万手、小恒指期货3.1万手,以及国企指数期货4.9万手的交易量。单边统计,主力合约在当天的成交市值,市场“惊喜地发现”期货成交总量,已经超过现货成交总量,二者的量差,有300亿元之多(仅指沪深300的成交)。
由于盘中震荡剧烈,以及多空双方均以比较激烈的交易进行风险“对冲”,比如成交量与持仓量之比,4月16日为16∶1(就是说,盘中每16手对冲交易,最后只有1手持仓),4月19日为24∶1,这说明期货可以完全摆脱现货的风险,犹如“锥处囊中,脱颖而出”。
“小输小赢”的背后
对于“4·19”股指期货的“小输小赢”,只要通过一定的分析,我们就能发现,越是活跃的市场,风险指数越低。
其实这就像“赌马”一样,如果参与赌局的人都精通此道,那么,首选的筹码就会有最多的人买进,赔率也将少得可怜——虽然说赔率最低的马几乎总是跑第一,但“热门马”的胜率之高,赔率之低,足以令赢家感到无聊。
选马是这样,期货的主力合约,也是这样;斯指的交易者们,与所有的赌马者的行为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众所周知,马迷们也搜集同样的各种数据,参考大量的专家意见,这种分析令筹码的集中度增加,令赔率下降。因为任何“集体判断”,都将本能地指向那些“冠军马”,选择大概率事件,恰恰就是“市场”最典型的功能之一。如果胜出,那就代表了“集体的智慧”,如果失败,那就代表了“集体的愚蠢”。
“高标准,稳起步”
任何资本市场,资金都是第一位的。在市场涨跌的后面,是买卖的意愿。每个人都看多的股票,将没有新的买入增量,每个人都看空的股票,也没有新的卖出增量。这就如同当岸上的每一个人都下河之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河里的人数,只会减少,不会增加。
所以,对于“绝顶配置”的投资组合,同样如此,甚至股票指数期货的交易合约,也是这样。
近期在现货市场的表现是完全无序地暴跌,以至于溃不成军。但在期货市场的表现,却获得了业界的赞誉,评价很高。
对此,我们除了从资金面寻找答案之外,还应当从交易层面总结经验,发扬成绩,以利长远。
在股指期货上市前后,监管层三令五申地强调,一定做到“高标准,稳起步”。可以这样说,能不能“稳起步”,有时并不取决于场内因素,但当我们面对场外因素的强势干扰,只要能做到“处变不惊”,就是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