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房地产市场密集出台的紧缩信贷新政,毫不意外地使国内股市再现深度震荡格局,沪市更是一度跌破3000点。但对于债市来说,却相当意外地凝聚了不少人气。
7年期国债意外受追捧 财政部上周发行了最新一期7年期国债,尽管这期国债在期限上通常并不受交易型机构欢
迎,可从招标结果看,其仍然受到市场追捧。
发行结果显示,本期国债经投标确认的中标利率为3.01%,该利率不仅低于此前主流机构预测的3.02%的下限,较目前二级市场同期限品种收益率水平也要大幅低出5个基点。
而在边际中标利率方面,本期国债边际中标利率为3.04%,较3.01%的加权平均中标利率并未有较大偏离,显示出中标机构在本期国债的利率预期上较为一致。
在具体资金认购方面,根据财政部公布的发行情况公告,共有519.1亿元资金参与了280亿元招标总量的追逐,对应认购倍数为1.85倍,略低于4月14日发行的20年期国债1.90倍的认购倍数。在280亿元的基础投标额度之外,甲类成员还追加认购了25.2亿元本期国债,使得本期国债最终发行数量达到305.2亿元。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债券市场研究员郭草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期国债发行利率低于市场预期,显示出市场情绪正逐步偏于乐观。而1.85倍的认购倍数虽然低于此前发行20年期国债时的1.90倍,但仍属于较高水平,意味着充裕的市场资金正在寻求进入债市。
“而这主要得益于地产新政的出台大大弱化了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机构心态转向积极。”郭草敏说。
之前,受通胀预期影响,3月份以来市场对中长期利率产品看空居多。例如,最近两期相近期限的产品就遭到了冷遇,3月24日的10年期和4月7日的5年期国债不仅中标利率都高于预测均值,而且其认购倍率分别为1.65倍和1.42倍。
不过,在当前市场预期并不十分明朗的背景下,本期国债的热销更受惠于资金面宽裕导致的配置需求高涨。
对此,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地产信贷新政的重拳在心理上缓和了前期的加息预期,对债市偏利好;同时市场资金也依旧充裕,加上“五一”假期临近,央行回笼流动性的力度有望暂缓,因而机构的配置压力不减反升。
富余资金寻求避险配置 事实上,就在4月22日,备受关注的900亿元三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出乎预料地下降至2.74%,尽管其下调的幅度只有一个基点,却折射出在房贷新政下,富余的信贷资金使得金融机构运作压力突增。
“这意味着央票的规模已经不能满足国内金融机构,一些银行已经在债券市场加大了中长期债券的购入量,大量信贷资金的回流可能使债市出现一波资金推动的行情。”
太平洋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周明剑表示,房地产新政紧锣密鼓地出台意在抑制过高房价,却间接放大了债市的避险功能。银行的房地产信贷业务直接受到控制,增大了其资金的配置压力,刺激了银行机构投资债券市场的动力。
“另一方面,目前市场对政府后续调控手段预测的难度大大增加,现在整个市场处于非常紧张和充满矛盾的时候,进一步导致整个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债市作为固定收益的品种,此时显得颇为安全。”周明剑说。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其研究报告中表示,地产信贷严控对债市资金面的实际利好今后仍需观察,本轮调控相对于2007年那次,中央更加强调增加住房供给,因而针对银行向开发商放贷的限制相对较少。
不过,国债阶段性供给压力不大,也为上周债市偏热的行情创造了前提。上周一级市场新债的发行频率明显减缓。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公告,上周仅发了280亿7年期附息国债,而前一周除了280亿20年期附息国债之外,还密集发行了两期合计300亿元的国开行金融债及150亿元的贴现国债。
对于后市,有专家表示,在市场气氛转暖、各期限央票利率有望继续稳定的背景下,债市整体收益率水平可能将小幅走低。然而,本期7年期国债的招标结果也反映出市场资金面的充实,因此在加息弱化的市场背景下,不排除近期内债市再出现较强上涨的可能。(李雨谦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