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使”的光环坠落,真面目被撕开的那一刻,一切丑恶暴露在阳光下。
4月16日晚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指控高盛集团(GS)及其一位副总裁欺骗投资者,在一项与次贷有关金融产品的重要事实问题上向投资者提供虚假陈述或加以隐瞒。
高盛的信用几乎在一夜
之间被其实际举动一手扼杀,道德操守不仅受到质疑,更受到封杀。国内投资者对高盛的不道德行为的质疑呼声四起。高盛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实际比他的“丑闻”更多。高盛在中国到处吸金
不难理解华尔街巨头们不约而同频频造访中国。高盛早已瞄准中国庞大的市场,长期以来视中国为重要战略基地,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就把中国作为全球业务发展的重点地区。
1984年高盛在香港设亚太地区总部,又于1994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代表处,正式进驻中国内地市场。此后,高盛在中国逐步建立起强大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分支机构,以为中国政府和国内占据行业领导地位的大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名义进行渗透。
中国到处都有高盛的影子,高盛在中国的股票和债务资本市场中已经建立起非常强大的业务网络,入股了中国石化、中粮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有专业人士直斥:其甚至主导发动金融危机,企图整垮中国。
在过去的十年中,主导中资公司海外股票发售:中国移动通信于1997年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40亿美元,随后在2000年10月进行了后续股票发售交易(筹资69亿美元)及可转换债券发售交易;中国石油、中国银行 (香港)、平安保险先后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中高盛扮演重要角色;参与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中兴通讯4亿美元的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发售。2005年,高盛还成功完成了交通银行22亿美元的海外上市项目以及中国石油后续股票发售,筹资27亿美元。
为更好地中国开展本土A股上市业务,2004年12月,高盛专门成立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近年来高盛以金融顾问角色多次参与在中国的重大并购案,如日产向东风汽车投资10亿美元案;戴姆勒-克莱斯勒向北汽投资11亿美元案;TCL与汤姆逊成立中国合资企业;汇丰银行收购交通银行20%股权案以及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等等。
然而在上述风光的背后,我们也经常在每一个中国巨鳄企业爆出违规等震惊业界的硝烟散尽之后,看到高盛的身影。
仅三年时间,西部矿业成为高盛的摇钱树。西部矿业2007年上市之初,业绩每股0.81元,股价最高68.50元。高盛以9615万元入股,在鼓吹大蓝筹上市后套现70亿元。两年后,西部矿业业绩只有每股0.02元。然而2009年中期,高盛已悄悄退出了西部矿业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在双汇发展涉嫌虚假陈述之时,高盛却在“悄然”减持,在境外注册控股股东曲线入驻获取中国企业控制权,股权运作以牟利,如法炮制,双汇在蒙牛乳业和雨润都有相同的足迹。在双汇的案例中,鼎晖成为帮凶。
两份不负责任的合同,中航油在高盛子公司向其出售复杂陌生的衍生工具巨亏。
高盛对参股中资银行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2006年4月28日高盛以25.822亿美元的总价认购164.76亿股工行股份以来,四年获利近120亿美元,增4.65倍。高盛原持有工行164.76亿股H股,其中两成已经解禁,其在去年6月沽售约30.32亿股,已套现19亿美元。根据当时签署的协议,高盛持有50%股权于今年4月28日解禁,如果市场传闻“高盛会减持部分工行股份”属实,高盛在28日以后将出售15%到20%的工行股份,又将套现10亿美元。
高盛不放弃任何一次在中国赚钱的机会,2008年,金融危机刚过,高盛近期斥资2亿~3亿美元“养猪”,企图渗透中国养殖业的整条产业链,处心积虑的闯入中国农a>产品市场。
2010年,高盛旗下全资子公司GSPharma持有创下A股最高发行价的海普瑞4500万股,以148元的发行价计算,高盛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将浮盈65.89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高盛在中国涉及领域很广泛,资本本身是中性的,只是赚钱手法是否逾越中国的道德底线。”
高盛惯用手法
泡沫投机攫取暴利
在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资银行和现代金融业巨头中,高盛是不多见的一个。
在一场席卷欧美的次贷危机中,华尔街巨头狼狈不堪,美林将自己卖给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国国际集团无奈让权美联储、摩根士丹利苦苦支撑,只有高盛成为最大的赢家。
在对外频频掘金之余,高盛不忘“肥”了自己,向来以高待遇闻名天下的高盛管理层可谓以天价获利,员工奖励计划、福利频频升级,且利润不菲。
在不稳定的世界经济中,有人指控高盛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泡沫,不顾后果地大肆掘金,在世界经济崩溃之际,肆意分享暴利。
房地产泡沫的后果,直接导致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和AIG的彻底崩溃。高盛也在地产泡沫灾难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房市泡沫破裂后高盛官司缠身。
如今,高房价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实物资产价格虚高,开发商、地方政府和银行三方为了各自的既得利益,房价被人为哄抬,房地产金融风险凸显。
在中国专家呼吁房地产泡沫已经四起需要警惕之际,高盛鼓吹房地产泡沫忧虑言之过早,泡沫不会立刻破灭。就如同,以高盛为代表的利益团体一直把目前全球通胀、油价飙升、粮食危机等引发的最大原因归结在中国、印度这样的新兴经济体身上,实际上他们怎么也不会承认在油价高涨背后的投机推动炒作、推高油价之嫌。专家指出,高盛在这几年高歌猛唱助长油价的时候,却也大发横财。
如今,一度趾高气昂的高盛终于被美国证监会(SEC)盯上,高盛声誉严重受创,华尔街的贪婪和黑暗在高盛案显露无疑。
4月16日,美国证监会正式向高盛公司提起民事诉讼,称其在2007年发行一组衍生品时,没有透露一家华尔街对冲基金进行“做空”交易的事实,这为投资者带来最多10亿美元损失。SEC因此起诉高盛公司和该产品的主要负责人高盛副总裁布雷斯·托雷。
28日,经过11个小时的漫长舌战的高盛听证会,终究以高盛略胜一筹结束,如此一场“主持正义”的听证会所大批专业人士直指“作秀”。
如何监管外资投行巨头?
对高盛的起诉也传递出了美国政府将要加强金融监管的信号,然而在中国,对于外资力量的监管是否更加需要思考?
随着经济一体化,国金融机构竞相广设境外分支机构 ,角逐国际金融市场。90年代以来,大量的外资银行登陆中国。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当日,取消了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对象限制,在承诺和审慎监管的框架下,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北京分行正式向本地居民开办人民币业,拉开了中国金融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的序幕。中国监管当局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已经被提上日程。
有专家认为,中国监管能力仍旧薄弱,中国目前尚无建立一整套科学指标体系来评价外资银行进入的风险,因此,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带有主观性、随意性和不透明性,存在着金融安全隐患。
目前实行分业监管体制,而外资力量监管的难度和成本增加。业内人士提出,必须重视在外资银行的市场准人、市场运营、市场退出各方面存在的监管薄弱环节。
赵锡军表示:“我国对金融业监管还是比较强的,我国是渐进式改革开放路径,很多做法是以前没有尝试过的。对外资的监管体系还需要摸索,摸索着开放,摸索的过程,也是很好培育我们自己的监管理念,建立自己的监管制度,创造发明自己的监管方法的有效手段。通过实践一步步摸索出自己的监管经验。我们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体系,目前我国监需要做的是:‘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情’。是渐进式的发展和改革开放道路,这种做法更加稳妥,才能稳扎稳打。这更多的是一种事实就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