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相关权威人士发表的政策观点引起市场极大关注,如周小川行长表示,中国将综合运用货币、财政等多种政策工具,密切关注价格走势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巡视员李德也称,央行采取加息的可能性已经比较大,但其幅度有限。他们的观点都令市场联想到五一后央行很快将要加息,从而引起市场的较大震荡。我们认为,近期央行加息的时机并不成熟。
经济已短期见顶 加息的一个重要依据是一季度GDP已经达到11.9%,超过经济潜在增长水平,经济今后将朝着过热趋势发展。
我们认为,这种认识过于片面,2010年11.9%的高增速是建立在去年同期6.2%的较低基数上的,它与06,07年GDP同期保持连续较高增速有性质上的区别,如果剔除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低基数的影响,以2008年一季度为基期,则今年一季度GDP相对于2008年一季度的两年平均增速为9%,是低于2000年到2009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经济增速恢复过快,一季度经济有过热的迹象,如央行的数据显示,季节调整后,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为12.2%,增速比上季提高0.9个百分点。但我们认为,这种过热的趋势不会延续。
首先,去年以来大量货币信贷的投放以及经济过快恢复留下的通胀已经开始阻碍经济主体的增长动能,这将强行起到为经济增长降温的作用。
如今年以来PPI快速上涨,3月同比上涨5.9%,环比上涨0.5%,这也是连续12个月环比正增长,其中驱动PPI上涨的中上游产品价格增速尤为明显,如采掘工业同比增速达到30%,原料工业价格保持持续上升,从2月的10%反弹至12%,它们的快速上涨意味着工业生产将进入成本上升快于产品价格上升的阶段,由此将会制约工业增加值,如我们注意到当中上游产品价格快速上涨驱动的PPI增长接近6%后,工业增加值增速都会明显下降。
其次,政策退出过程中的诸多措施会给未来增添更多不确定性,如房地产调控可能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逐渐放缓,而今年以来压缩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严控新开工项目也会制约地方投资增速。二季度投资增速放缓有较大的可能。
再次,外围因素会影响出口增长持续改善,如希腊和葡萄牙的主权债务问题,有可能拖累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进程,进而影响中国出口。
在需求层面增速放缓以及供给层面成本压力上升情况下,市场内生的经济活力将受压制,经济短期有见顶陷入滞涨的较大可能。政府在此情况下的决策也将是相当保守的,不会冒险做出类似带有全面紧缩性质的加息决策。
短期通胀压力正在受控 不可否认,4,5月CPI将迎来较快反弹期,但这不足以触动加息。4、5、6月翘尾因素分别为1.3、1.6、2.1,CPI将逐渐走高,但这并不构成央行需要加息的理由。
从二季度未来主要推动CPI上涨的动力来看,食品价格涨幅有限。旱灾影响很小,粮食价格维持年初9%增速的可能性较大;猪肉价格受制于供给充足,二季度同比价格将难以有效回升。
而就非食品价格来看,考虑到前期推动它上涨的主要因素是居住类价格的持续上涨,在目前地产价格受政府调控已有所稳定的情况下,居住类价格涨幅将放缓。
因此,2季度CPI上涨幅度有限,平均水平位于3附近,而就PPI来看,虽然会受大商品价格影响,但是这种涨幅难以延续,如受制于债务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原油等价格持续上升的动力不足;在国内需求面走弱的情况下,中下游企业也难以将上游价格传导,但国内钢铁价格已经开始回调。
在短期通胀向上压力有限,而政府又需要维持较低利率以刺激市场主体更快恢复经济活力的情况下,央行不会在二季度加息,但是为了保持通胀预期受控的成果,央行仍需要大力采取各种数量化手段抑制信贷和投资增速,而政府其他部门也将继续强化对价格上涨过快领域,如房地产市场的控制。(陈 伟)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