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北京国际车展已于5月2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正式落下帷幕,此次北京车展规模达历史之最。据组委会数据显示:专业观众第一天有8.6万人持票进入展馆,单日最多观展人数达14.59万人次,观众人数超过2008年的67万人,达78.56万人次。
除了人数上的突破,本届
以“畅想绿色未来”为主题的北京车展在车型上也实现了超越,参展车型990款,其中新能源车型占了近十分之一,几乎所有参展厂商都推出了新能源车型,展出的概念车也多是混合动力或电动车,与车展主题非常契合。
各厂商争相示“绿” 在“后哥本哈根时代”的影响下,低碳、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汽车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北京国际车展更是一派“绿”意盎然。车展上,各汽车厂商不仅展出了新能源战略车型,也发布了绿色发展战略。其中,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一汽、东风、上汽、吉利、比亚迪等都推出了各种新能源车型,有的即将量产,有的已将上市计划提上日程。
吉利集团专设“新能源主题公园”,展示了2款电池动力车、2款混合动力车型,还有1款可以太阳能为
动力源的车型;作为近几年异军突起的新秀,力帆汽车此次携麾下SUV、620CVT、2010款520、620电动车及微车力帆丰顺5款全新车型参加北京车展,其中力帆620作为上海世博会警务工作用车,单位里程能耗仅为每公里0.16千瓦时,节能表现优良,预计该车今年年底将实现量产;双环汽车推出了目前正畅销于美国市场的纯电动汽车——红星小贵族电动乘用车,这款零污染、零排放的纯电动车目前已获得美国20多项电动车认证;奇瑞汽车则以2大模块、4大品牌、35款整车和5大最新动力总成强势出击本次车展。奇瑞新能源汽车总经理袁涛表示,今年奇瑞将推出M11ISG等中度混合动力车型,另外QQ、瑞虎等纯电动汽车也将于今年陆续上市。
能否规模化尚存争议 本次车展自主新能源的展车不仅数量多,品牌涉及面也很广,不仅有比亚迪、吉利、奇瑞这些曾经展出过新能源车型的厂商,还有包括像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华晨、海马、江淮、力帆等众多厂家也都拿出了自己的新能源展车,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然而,新能源车更多还停留在试水阶段,国内迄今为止真正上市的自主新能源车仅比亚迪F3DM一台,而且从销量看也仅停留于“概念”阶段。
对于规模化与否,厂商之间存在不小的分歧。长安福特销售公司总经理何俊杰认为,新能源这块的成本仍然比较高昂,一般消费者消费不起,所以长安福特短期的注意力还是放在EcoBoost GTDI发动机上,因为这款发动机一方面成本低廉,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非常好的燃油经济性。
“新能源是好,但是谁能活到新能源成熟的一天是更大的问题。”一汽马自达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洪江同样对记者表达了对新能源车普及化的忧虑,他表示,“如果说十年之内混合动力成本没降下来,电池技术没有真正实现商品化,那么这十年之内,传统的技术改善再没有跟上,风险就非常大。”
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秘书长、北汽
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赵景光则对记者表达了不同看法:“新能源汽车,福田研发不是最早的,但是产业化是最先的,大家都在做,都在探讨的时候,我已经产业化了。”他认为新能源车不是花瓶,必须产业化:“你要实实在在把它产业化,商品化,这个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发展模式以谁为主? 此外,关于未来汽车的动力系统,也形成了几个派系:日系企业以混合动力为主力车型;欧美系侧重发动机的优化;而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则着力于电动车技术的精进。北京车展这个国际大舞台上,三大系的对决也恰好表明,新能源车发展模式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从2012年开始,在本田的网络中,混合动力车将与汽油车一起,成为两个不同的产品格局,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丰田在混合动力方面也进行得不错,它更多走高端路线,主要在雷克萨斯上不断引进车型,目前已经初获成效。
本田社长伊东孝绅很能代表日系生产商家的做法,他们认为目前最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方法,当是发展普及混合动力车型。
欧美厂家却站在另一面,从现有的动力基础上进行提升,用更小的排量创造更大的动力是他们的方向。大众的“蓝驱”,通用的“绿动”,以及福特新为蒙迪欧致胜装上的2.0T,都表明,欧美厂商偏重于涡能增压,这是最现实的方案,大众已经用销量数据证明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通用也在增压上面找到了感觉。
与此同时,中国则似乎选择了“押宝”电动车。24日,在北京车展上,众泰集团董事长吴建中与副总裁樊成伟,将北京首块纯电动乘用车牌安装在一辆众泰2008EV电动汽车上。此举意味着,纯电动汽车已获准在京行驶。
“国家"十二五"电动车发展规划正在由有关部委制定,下半年有望出台”,4月25日,在“第25届世界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车大会”(EVS25)新闻发布会上,EVS25组织委员会主席、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段瑞春表示,“2010年将是中国电动车产业崛起的一年,也是走向新发展高峰的一年。”
绿色经不起太长等待 正如本届车展的主题想表达的,对于很多厂商来说,新能源更多还停留在“畅想”阶段,新能源战略作为备用战略、未来战略,还没有被提上紧迫的日程。但是,现实似乎不容许太久的观望和徘徊。
人类面临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制约作用,而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资源消耗大国,却同时也是全球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年产销上千万辆,无疑对汽车工业发展的“绿色化”,提出了更为紧迫的目标。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最后一年,就在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 “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并指出:“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会议提出八条措施确保实现20%的目标。其中包括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全面推广高效节能空调、节能汽车等,中央还将安排833亿元,支持十大节能和治污工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认为,一些节能建筑材料、节能照明、节能汽车等行业可能将更多地受益于政策支持。或许,在政策“东风”的助推下,已经具备生产能力的汽车企业将不再犹豫,新能源汽车的春天虽不算早,但终于来临。(牟修锐 )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