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北京朝阳区:城乡接合部是机遇也是挑战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2010年05月05日13:13

  陈刚北京市朝阳区区委书记

  2010年这个春天,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陈刚的日程表安排得满满当当。

  从3月到街道调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到4月带领朝阳区党政代表团到天津东丽区考察,陈刚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如何使朝阳区这个位于首都且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区取得可持续发展——不光是城市更加现代化、跨国公司更加集中,而且使生活在这个城区的人们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3月30日,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视察朝阳区时首次提出朝阳区要建设“新四区”的要求,即建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建设世界城市的试验区、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建设和谐社会的模范区。

  如同高速运行的汽车加大了马力,朝阳区的发展大有可期。

  解决民生不光是钱的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朝阳区财政收入超过190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可以说是个相当富裕的城区。一般大家理解,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加大投入,有钱就好办事。你如何看这个问题?对一个富区来说,做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不是相对容易些?

  陈刚:解决民生问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当然没有钱是不行的,但仅仅有钱是不够的。第一,认识要到位。认识到位了,才能主动谋划未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第二,要有恰当的方法。无论是组织资源还是做好社会工作,都要有恰当的方法,老百姓才会接受;第三,要能搞好社会动员,整合资源。比如“空巢老人”,我们要组织志愿者为他们提供服务,也可以组织老人成为志愿者,既能丰富精神生活,又能使之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朝阳区很像中国的一个缩影,公共经费投入总量不少,但人均数量少,因为人口很多,常住人口有300多万,朝阳区在全市的人均公共经费排名是倒数的。

  从民生来看,我们区内已经形成共识,那就是朝阳区要取得长久、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民生问题,必须解决好区域内老百姓的生活困难问题,避免贫富两极分化。朝阳区的经济发展比较快,有钱人很多,但这个区域还有穷人,还有困难户,差距比较大,这会引发社会矛盾。我们一个重要的工作目标就是使这个区成为一个富裕而且和谐的区,所以必须在民生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实践,而且证明很有成效。

  比如,在看病方面,朝阳区对老百姓社区看病实施零差价,即老百姓从社区医院买的药跟生产厂家出厂价相比无差价,其中的补贴由政府承担。这项工作在全区都已经实行了,这几年已经累计补贴了3000多万元,帮助困难老百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同时,我们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到每个角落。现在全区所有的乡镇都建立了社区卫生中心,老百姓可以就近就医,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的模式基本形成。

  另外,如公共交通,我们2010年预计投入10亿元,改造区内54条堵头路,让老百姓出行方便安全。

  日报:北京这几年房价涨得很快,住房成为民生的关键问题。朝阳区区内有大量的高档商务区和高档社区,从整体规划上,你们如何做好政策性住房和高档商务区的协调安排?

  陈刚:住房的确是个热点问题。朝阳区内高档社区不少,买房者全国各地都有,对我们来说,解决好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非常关键。朝阳区原来是工业基地,后来工厂搬走了,但是留下工人和家属。他们基本上属于中低收入群体。搬迁的时候,我们不是简简单单地给些钱让他们去买房,按当时的房价水平他们是买不起房的。政府就建设一些对接房,安置时定价低一些,最便宜的只有4000多元/平方米。比如,在CBD东扩过程中,对待拆迁居民不会采取简单的货币补偿,而要采取综合补偿的办法,尽量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当然,我们现在的财力、工作能力比较有限,但按照这个方向努力,肯定能取得成效。

  关于政策性住房建设,这也是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的重要一块。总体来说,朝阳区在政策性住房建设方面,要注意几个要点:一是注意政策性住房的规划布局,低收入者没有车,选址和建设都要考虑到,比如在地铁附近,做好配套公共交通建设。

  另一个就是要注意公平问题,对购买政策性住房的资格把关要严,像老百姓意见很大的“开着好车买经济适用房”的现象要想办法杜绝。

  最后就是要从解决最困难的群体向次困难群体延伸,扩大受惠面。毕竟最困难的群体还是少数。

  城乡接合部是机遇也是挑战

  日报:朝阳区拥有很大面积的城乡接合地带,往往这些地方是令城市管理者最为头疼的。朝阳区在推进城镇化方面有何心得?

  陈刚:城乡接合部的问题,我觉得是机遇也是挑战。所谓机遇是因为城乡接合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城镇化的改造能够节约更多的土地用于城市的绿化,恢复更多的农业用地进行土地耕作,包括用于一些产业的发展。这也是挑战,因为会涉及到农民生活、生产方式改变,从原来的农民变为居民,从种庄稼、种蔬菜转变为到工厂、服务业工作,同时政府要解决社会保障问题,这些都是新问题。

  在全国各地,特别是一些县和二级城市,它们的城镇化主要是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变化问题。而在大城市实际上是一个农村城市化,农民居民化的过程,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更加复杂,怎么兼顾公平、兼顾各方面利益,处理问题的经济承受力都需要细心考量。总体来说,北京作为特大城市,在城镇化方面已摸索了一些经验。

  日报:最近北京市对朝阳区提出的“新四区”要求包括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下一步朝阳区准备有什么新动作?

  陈刚:我们一直在探索、尝试。最近也准备学习一些地区先进的做法,比如农民用宅基地置换新市镇住宅等做法。去年朝阳区大望京城乡一体化试点取得成功,朝阳区将土地储备作为推进农村城市化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已经开始在全区8个乡启动了土地储备工作。下一步会进一步探索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增加就业岗位和农民收入的办法,使农民能够共同享受城市发展的好处。

  立足“新四区”的新飞跃

  日报:2008年时就有人担心,朝阳区这样一个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会否在后奥运时代发展变缓。大家当时没想到的是,奥运刚结束就迎来了全球金融危机。这给朝阳区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你们是如何应对的?

  陈刚:奥运之后,朝阳区的经济不但没有低潮,还有了更好的发展。2009年我们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就是个明证。奥运会对朝阳区的宣传和带动效果非常明显,尽管去年的金融危机很严重,但还是有一些跨国公司决定加大对朝阳区的投资。比如西门子,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我到西门子中国区拜会,他们对我说西门子在全球进行了收缩,但在中国增加了投资。

  未来朝阳区的发展取决于两点:第一,中国整体经济发展不出现大波动的前提下,北京市和朝阳区的发展势头不会改变;第二,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下,如果不出现2008年那样的大波动,依然不会对北京和朝阳区造成不利影响。我认为北京也好、朝阳区也好,未来5年至10年发展依然很积极、很乐观。

  日报:“十二五”规划中,朝阳区着重发展的是哪些领域?

  陈刚:市委书记刘淇提出朝阳区要建设“新四区”,我们的发展方向就是如此。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有四点:一是环境建设,包括交通、大气污染、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要为城市发展塑造良好的承载环境。

  其次是注重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要适应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比如低碳,我们这次CBD东扩就要按照低碳排放等设计理念,建成一个全新的低碳商务区。

  其三,要注重文化建设,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有人文概念,可以体现出永恒的魅力和长远的价值。

  其四是要注重民生、公平。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的城市很难成为一个美好生活的承载区。

  朝阳区是北京涉外资源最集中的区域,在国际商务、国际文化、国际交往上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建设世界城市有很多可以先行先试的地方。朝阳区开放程度、国际化程度最高,在这一领域大有可为,当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很有信心。

  作者:王羚 金英支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克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