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TPG操盘 “再造”达芙妮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5月17日00:06
  7.65港元。

  这是达芙妮国际(210.HK)5月13日的收盘价,相比去年TPG宣布投资达芙妮时不到3港元/股的价格上涨逾150%。

  但这并不是TPG能满足的价位,因其对达芙妮的“改造”才刚刚开始。

  2009年6月,TPG以5.5亿元人民币对达芙妮进行策略性投资。根据双方协议,TPG认购达芙妮于2014年到期的无担保可转换公司债,并可按指定条款转换为达芙妮的普通股股份,初步行使价格为每股3.5港元。同时,TPG还将购入达芙妮1亿份的认股权证,行权价为4港元/股。

  2009年9月,TPG董事总经理兼合伙人马雪征加入达芙妮董事会担任非执行董事,而TPG的营运董事金珍君则于同时加入达芙妮担任马的替任董事。

  去年底今年初,TPG为达芙妮引入的新任CFO、供应链管理副总、人力资源副总等4位新任高管陆续就位。

  如此前所期,无论是董事会还是执行层,达芙妮都实现了自己所定义的“去家族化”。

  达芙妮式“去家族化”

  事实上,在引入TPG投资之前,达芙妮的银行账户上还有大笔现金。

  引入TPG,很大程度源于达芙妮的一个“心结”。

  2007年8月,一个叫张文仪的人被台湾警方逮捕并押回台湾服刑。应此消息,达芙妮股价大跌26.44%,创下1996年11月8日以来的最大日跌幅。

  张是达芙妮的创始人之一。虽然达芙妮迅速对外澄清,张文仪被捕的原因与其无关,但此事之后,在2007年剩下的时间里,达芙妮的股价持续低迷。

  当然,还有业绩的关系。达芙妮2006财年的业绩逊于市场预期,大摩、花旗等机构先后调低了对达芙妮的评级,这也为其低迷的股价“雪上加霜”。

  达芙妮方面认为,“这两件事情让资本市场对公司的治理产生比较大的疑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家族式企业在公司治理上有欠缺。

  而要消除这种疑虑,改善企业形象,达芙妮认为,他们需要“去家族化”,至少要让投资者看到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

  他们最终决定,“找一个独立的人士进入公司董事会”。

  在与众多基金谈过之后,TPG成为最后的赢家。按照协议,如果TPG所有的债券及认股权证被全面行使,其将最多可获得达芙妮国际扩大股本后14.5%的股权。

  但据其2009年12月31日年报,陈氏和张氏家族成员共持有达芙妮45%以上的股权,仍然是大股东。他们在董事会也各占2席:陈英杰担任董事会主席,创始人之一陈贤民(陈英杰之姨丈)担任董事总经理;而张文仪的两个儿子张智凯和张智乔也分别在董事会担任执行董事。

  而作为投资方,TPG的代表马雪征进入达芙妮董事会担任非执行董事,金珍君则担任替任董事,“一旦马雪征不能参与达芙妮事务,由金珍君代为负责”。

  说到“去家族化”,一个可供参考的例子是同样由台湾人创办的企业自然美(00157.HK):从股权结构到董事会再到执行层面,“一去到底”。

  对此,达芙妮方面坦言,相比TPG进入之前,陈氏和张氏家族在股权及董事会层面的变化“不大”,但他们认为,在执行层面,“达芙妮职业经理人化的程度已非常高”。

  这也跟TPG的风格有关。在投资一家公司之后,TPG惯用也善用的做法之一是,引入自己组建的管理团队。

  在达芙妮也不例外。

  TPG进入之前,达芙妮作为一家上市公司,CFO的位置已经空缺了2年,财务工作则由公司的其他副总兼任。

  而达芙妮董事会主席陈英杰通过马雪征的介绍后,才认识到,企业到了一定阶段,CFO不能继续“传统”,工作不能再简单等同于“记账”,CFO还要管账,管现金流,管预算,高级阶段的CFO功能则更多。

  恍然大悟的陈英杰因此委托TPG帮忙引荐CFO,这也是TPG向达芙妮做出的一个承诺。

  2010年1月,在TPG的引荐下,达芙妮的新任首席财务官林哲立走马上任,此前他曾在一家美国汽车公司服务近20年,其中有15年是在总部负责财务工作。

  同时,TPG引入达芙妮的还有一位人力资源总监陈俐丽。陈此前曾任百安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在人力资源方面经验颇丰。

  对于在人力资源方面也引入高管,达芙妮给出的理由是,“公司越来越大了,希望在人力资源上也能跳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走制度化、专业化路线”。

  事实上,在TPG入股以后的2009年下半年,达芙妮负责人力资源的高管已经离职,直至新任高管到位,这个位置一直空缺,而工作则由其他副总兼任。

  几乎在同一时期,TPG还为达芙妮引入了新的营运总监。

  据了解,达芙妮的家族成员中,陈英杰主要负责战略工作,而目前负责工厂业务的陈贤民计划于今年底退休,届时达芙妮家族参与具体执行的将主要是陈英杰一人。 供应链升级

  刚加入TPG不久的马雪征,最初去看达芙妮的时候,被其近“180天”的库存周转期惊呆了。在她看来,“180天”是不可思议的数字,因为在联想“18天库存都要死人了”。

  事实上,库存周转缓慢已经困扰陈英杰良久,也是被投资者和分析师诟病较多的问题。

  存货周转天数表示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存货从入账到销账周转一次的平均天数。 这一指标可用来评价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如果存货积压,则周转天数长,变现能力差。

  财报显示,2006-2008年,达芙妮的存货周转天数连续上涨,分别为147、151和171天。

  UBS的研究报告认为,存货较多是中国鞋类零售企业普遍面临的风险之一,从达芙妮自身的数据看,这几年其在控制存货方面的表现似乎每况愈下。

  原因何在?

  百丽国际(01880)控制存货的方法是:各销售地区首批订单量一般占其预计当季产品需求总量的约50%,随后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再进行补单。

  百丽国际称,其迅速补货的能力是这一做法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百丽国际在接到补货单15-20日内即可出货。

  而达芙妮的补货时间几乎是百丽国际的2倍。

  因此,为避免因补货不及时而错失市场良机,达芙妮生产的首批订单量在总需求量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不过,一旦产品不受市场欢迎,就会带来大量库存积压。

  达芙妮认为,补货能力跟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密切相关。换句话说,达芙妮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还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这也是TPG能够投资达芙妮的原因之一。

  TPG在全球有40多位运营合伙人,他们主要任务是,在尽职调查阶段就去了解和辅导已投或要投公司的运营。

  投资之后,除马雪征外,金珍君(Jin-Goon Kim)加入达芙妮董事会,也是TPG要在管理系统方面增值的意图体现。

  这个能讲一口流利中文的韩国人,早前曾在麦肯锡公司(McKinsey)出任IT及高科技快速成长战略主管,他还担任过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戴尔的韩国业务董事总经理。在戴尔的4年里,他使得戴尔的业绩增长10倍。

  而TPG曾向达芙妮做出的第二个承诺是,帮助其物色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专才。今年1月新上任的营运总监胡焕新就是由TPG引荐的。胡此前曾担任吉百利(中国)大中华区供应链总经理,也曾为其它跨国公司服务,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有逾15年的经验。

  记者了解到,今年达芙妮一个很明显的改变是,尝试将订货会由原来的每年4次改为6次。

  “订货会比较频繁一点,在每次下单的时候,量比较小一点,这样我们可以用第一次的订单来测试市场的反应,再根据这个结果来做第二次订单,依此更贴近市场。”达芙妮一位高管告诉记者,这是改善库存的一个主要方式,而这种方式就需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协调和配合。

  据2009年财报,达芙妮的存货周转已经由上年的171天缩减至156天。但这并不是供应链改善的直接结果,而是其它原因。

  “供应链系统提升之后对存货的改善效果会更明显。”达芙妮负责投资者关系的副总应宗杰称,达芙妮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已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提升,而且“会持续大概至少2-3年的时间”。

  多品牌出击

  对达芙妮而言,往上走的还不止是股价。

  虎年伊始,达芙妮国际宣布已与Full Pearl International Ltd (下称Full Pearl)达成协议,以1.95 亿港币的总价收购后者60%的股权。

  Full Pearl 是一家BVI公司,间接控股爱意精品鞋业(上海)有限公司(下称爱意鞋业)主要在中国内地一、二线城市及台湾和香港经营中高档女鞋的零售业务。

  事实上,这次收购也是台湾台中地区两个制鞋家族之间的联姻。

  爱意鞋业的投资方,除了创始人是台湾人李芳外,还有台湾的宝成集团。

  宝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制鞋企业,2009年通过旗下企业裕元工业(0551.HK)成为爱意鞋业的一个股东。

  但宝成擅长的是运动和休闲鞋类,女鞋并非其最拿手的业务,相比之下,达芙妮在女鞋领域有约20年的经验,而TPG的入股又使得达芙妮账上有充足的现金。

  据说在台湾的台中地区,几个制鞋的家族之间彼此十分熟稔,也有固定的聚会。

  也是在这样的聚会上,达芙妮董事长陈英杰与宝成集团的老板聊到合作的话题,双方达成的共识是:由达芙妮帮助宝成一起经营女鞋业务可能会更好。

  由此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也就有了后来的入股。而TPG则发挥专业优势,参与了整个项目的评估过程。

  截至目前,爱意鞋业旗下共有4个品牌:“爱意(AEE)”、“爱魅(Ameda)”、ALDO 和Jessica Simpson。

  而从2008年起,达芙妮已通过取得两个国际品牌Arezzo和Sofft/Born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分销权,杀入中高端市场。 通过入股爱意,达芙妮将获得一个有中高端品牌经营经验的团队,而且会将此前代理的2个高端品牌交由这个团队管理,而达芙妮原来的团队将专注在达芙妮和鞋柜两个品牌。

  这在中银国际分析师胡文洲看来,达芙妮已经“转型为多品牌鞋类产品零售商”,并为2011年的增长做好了准备。

  而对于“达芙妮”和“鞋柜”这两个品牌,达芙妮的长期目标是:每个品牌都要超过5000家店。

  目前达芙妮约4000家店中,绝大部分是直营店,这已让达芙妮感到“管理非常庞大、复杂”。

  因此,即使有5.5亿元在手上,达芙妮未来还是会做多加盟店。

  2009年,达芙妮成立了加盟部门,以此来管理加盟商。不过,达芙妮表示,未来在所有的渠道中,加盟店的总比例“还要再看”,要根据实际运营情况而定。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侯力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