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进出口银行发起设立的第一只目标百亿美元的东盟基金,将如何走向市场化、专业化运作之路?
中国进出口银行(下称进出口银行)主导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下称东盟基金)起锚在即。首期已募集近10亿美元,且有中国投资公司(下称中投)出资并参股两成,引来
业内颇多关注,同时带来的疑问是,东盟基金能否去除与生俱来的官办色彩?进出口银行人士介绍,这是该行发起设立的第一家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也是中国与东盟间首个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的私募股权基金。
作为国内首只对东盟各国成立的合作基金,该基金分十期设立,目标规模为100亿美元,刷新了中非发展基金(下称中非基金)创下的纪录。中非基金原是迄今国内最大规模的PE,由国家开发银行发起设立,目标规模高达50亿美元,存续期为50年。
“无论是中非基金的50亿美元还是东盟基金的100亿美元,现在都还是目标规模。现在中非基金第二期募集资金30亿美元刚启动。”一位PE界资深人士指出,一期投资成败将成为市场检验的试金石。
从结构而言,东盟基金比中非基金略有改进。由于中非基金首期出资人只有开行一家,管理人和投资人完全重叠,因而被业内更多地看作投资公司的性质。而且中非基金虽为美元基金,但注册地在北京,适用中国法律。
东盟基金则采用国际上PE通行的有限合伙制结构,基金管理公司凯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下称凯富投资)在香港注册成立,离岸运作,适用于香港法律。
“基金完全参考国际上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模式,包括股权结构、利益分配方式等,由来自全球招募的管理团队精选项目。”进出口银行有关人士称。
但是,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基金的出资人和其投资顾问公司凯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股东仍高度重叠,目前的管理团队的主要高层,仍都来自于进出口银行。
“进出口银行自身的市场化运作程度就不高。东盟基金是否能走上真正的市场化、专业化运作之路?”业内有关人士不免生疑。
去官办化挑战
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和行长李若谷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称,东盟基金是进出口银行“在融资模式上的一项重大创新”。
东盟基金的股东包括进出口银行、中投、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进出口银行为控股方,占55%股份,中投占21%股份。
东盟基金去年10月间开始启动,于上月底在香港低调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凯富投资。李若谷兼任董事长,总裁为进出口银行副行长诸鑫强。在2007年加入进出口银行之前,诸鑫强一直供职中行,历任资金部总经理、全球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行长助理等。
东盟基金的结构与渤海产业基金(下称渤海基金)颇为相似之处,即出资人同时也是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且一期基金先于管理公司成立。而国际通行的做法,是产业基金投资者根据能力和业绩来选择基金管理人,出资人一般并不参与基金管理,根据项目进展,投资人再将资金随时到位。渤海基金是国内首个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之初有关法律条件尚不完备,故采取公司制,但在管理团队上努力实现了市场化招聘,而非大股东直接控制。而东盟基金此次实行有限合伙制,结构上更合理,但目前高管层基本来自大股东,说明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是否市场化,关键取决于决策委员会的成员构成,是否由业内公认的专业投资人士独立决策。中非基金决策委员会全部来自国开行,很难做到股东不干预。”中非基金人士坦承。
进出口银行有关人士强调,虽然该行是控股方,但不会直接主导和参与企业的具体管理和运作,未来将依靠专业团队管理运作基金,利益分配也将遵循国际通行的有限合伙制的激励方式,“股东主要是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并不依赖股东在管理公司中派出的人”。
以渤海基金的前车之鉴,其市场化运作的过程充满曲折。业内专家表示,东盟基金更具行政色彩,未来何以理顺与外来职业管理人的关系,不变成“自己人在玩”的游戏,确实是个挑战。
引资和成本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进出口银行完成了该基金首期近10亿美元的募集,其中进出口银行出资3亿美元,凯富投资已与前述三家主要股东及世界银行下属国际金融公司签署了投资谅解备忘录。
据相关人士介绍,在首次募集完成后,东盟基金将进一步面向国内外专业投资机构开放,特别是东盟国家的专业投资机构。一期投资合作方的投资门槛原则要求在3000万美元以上。
据前述进出口行人士介绍,东盟基金没有期限限制,一期规模约为10亿美元,当基金一期完成70%的投资时,将发起基金二期,以此类推,共分为十期,直至100亿美元总规模。
中非基金的初期规模也为10亿美元,二期增至30亿美元,最终将达到50亿美元,第一期资金由国开行独立出资,第二期将有其他国内机构参与出资,在增至50亿美元的过程中或引入国际投资者作为出资人。不过自2009年启动第二期募资工作,至今未有功成的信息传出。
因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东盟基金此番拉中投公司“入伙”,也有确保募资之意。接近中投的人士称,看好东盟区域有很好的商业机会和收益。目前中投投资了至少两家中资背景的PE,除东盟基金,还有成立于香港的中信资本基金管理公司,中投以20亿港元持股40%。
东盟基金单笔投资目标一般为5000万美元,目标投资区域是东盟十国,涵盖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宾、印尼等国。基金退出控制在项目运作的5-7年后。相对铁路等基建项目而言,退出时间偏短,进出口行有关人士称,是否延续将依照工程所在国情况确定。
进出口银行首期3亿美元的出资将占用其资本金,需要考虑投资回报率是否能超过贷款收益,这也对基金管理人提出了切实的要求。根据进出口银行对东南亚市场的调查,东盟基金预期内部回报率为13%至16%,在此水平下,资金成本才能得以覆盖。
“东盟属于新兴市场,经济成熟度高于非洲,比如越南缺电,对基础设施建设有稳定的增长需求。”进出口银行人士颇为乐观。
资本输出新方式
“东盟基金是顺应中国资本输出的新发展阶段。此前主要是商品贸易交易,现在的基金投资是一个尝试,但需要长期经验的积累和经济周期,检验具体的投资战略。”前述进出口银行人士表示。
据进出口银行测算,从2008年到2012年,东盟国家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规模将达到2023亿到3565亿美元。如果按照20%至35%的股本比例,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股权投资约405亿至1248亿美元。
2009年4月18日,温家宝在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上正式宣布,中国决定设立总规模为100亿美元的东盟基金,支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双方开始开放投资市场。
进出口银行人士介绍,首期资金完成投资之后,后续基金将从中国-东盟国家经济合作的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投资方向和领域,例如制造业、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等。
李若谷近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该行还将争取承办或参与符合国家政策、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