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温总理提防止“政策叠加”负面影响 八专家细解详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证券日报
2010年05月25日08:48

  主持人/本报记者 侯捷宁 采访/本报记者 傅苏颖 夏青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天津考察时表示,当前国民经济继续回升向好,但国内外形势仍然极其复杂,宏观调控面临两难问题,应防止多项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

  由于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外围环境出现新的变化

,宏观调控面临诸多的“两难”处境。在如此背景下,温家宝总理有关“防止多项政策叠加负面影响”的表态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和热议。

  我们该如何准确理解温总理讲话的内涵?总理提到的“两难问题”主要是指什么问题?哪些政策叠加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最近,已有专家做出紧缩政策可能暂时放缓的揣测,是否真的如此?资本市场将由此受到怎样的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8位专家,请他们一一解答。

  嘉 宾

  刘煜辉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王 庆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汪 涛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左小蕾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连 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郝大明 银河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魏凤春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

  调控政策已经历了一个“密集期”

  再出台政策尤需谨慎

  国家已有调整货币政策,也通过很多政策去调整经济增长。温总理是提醒在使用政策上要更加的谨慎,再多加一些政策可能对经济不会产生极其正面的效果,所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但也不能因为怕政策叠加,就不出台政策。

  各种政策出台后,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所以政策叠加也是多个方面的。其中,房地产行业受到的政策叠加影响较大,影响范围较广。

  

  主持人: 最近,温总理针对宏观调控的新情况,提出要防止多项政策叠加产生的负面影响。那么,请问各位,哪几项政策叠加会产生负面影响?我们该如何理解总理所担心的负面影响?

  刘煜辉:宏观调控的多目标必然会产生矛盾。一方面,要防止通胀;一方面,又要保持经济增长,其中关键在于平衡能力。我理解,中国经济复苏的势头不能持续,这是总理提出注意政策叠加负面影响的根本。就是担心去年花大力气才拉起的经济,真如市场所猜想的那样出现“二次探底”。

  魏凤春:政策的叠加效应主要体现在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国际上,由于欧元区债务危机而导致欧元贬值,进而影响人民币币值不断攀升。据初步统计,今年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对欧元已经升值15%之多。同时,中国的出口将会受到影响。

  而就中国内部而言,需要打压泡沫,有些措施正在实施。同时,对整个经济可能出现“二次探底”有所担心。如果“二次探底”不幸成为现实,中国经济很难有能力再像当年那样被刺激起来。这主要体现在国家的财政压力较大,使得调控力度不够,而造成经济严重下滑。

  王庆:多项政策叠加,从方向上来看,都是同一方向。例如,信贷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控制,挤压房地产泡沫,还有就是市场上关注不多但影响也比较大的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会导致有些企业关闭,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上也会表现出来。

  这些政策加在一起,加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需要特别加以关注。

  左小蕾:中国近期通过数量型工具回收市场的流动性,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三年期票据。其实,中国的通胀率不高,才达到2.8%。经济体允许一定程度的通胀,换句话说,通胀伴随着CPI的上涨,经济的发展有可承受的通胀水平。

  市场上普遍将实际利率为负数作为央行可能加息的一个原因,却未曾想过真正加息,经济很多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同时,国家已有调整货币政策,也通过很多政策去调整经济增长。因此,温总理是提醒在使用政策上要更加的谨慎,再多加一些政策可能对经济不会产生极其正面的效果,所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郭田勇: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央行一再提高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现在有学者提出要加息,也有学者主张人民币升值,更有人表示升值的同时加息。这些措施肯定有帮助,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融资成本大大提升,对经济未来的增长将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对于房地产来说,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加上货币政策,还有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导致信贷规模将大大下降。可能对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不利,对经济增长也会造成一些不利情况。但也不能因为怕政策叠加,就不出台政策,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提高,该加息不加,这样最后会造成一个大的资产泡沫出现。

  连平:作为高层管理者,考虑的肯定是政策对整个宏观经济的效应。因为各种政策出台后,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所以政策叠加也是多个方面的。其中,房地产行业受到的政策叠加影响较大,影响范围较广。房地产政策出台以后对投资消费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房价受到影响,就会影响下一步的投资,成交量下降就会影响到消费。

  郝大明:房地产行业是政策叠加最多,影响也最大的。行业政策包括行政的、货币的、财政的、法律等多方面。行政政策包括地方政府负总责,限购;货币方面的包括首付提高等;财政的包括营业税二改五,契税等;法律方面的包括打击捂盘惜售等。行业叠加方面,房地产调控压缩相关产业需求,治理产能过剩,节能减排,都在压缩这些产业的发展。

  保增长与控通胀是最大的“两难”

  经济增速可能减缓但不会“二次探底”

  最大的问题是经济增长下行,通胀上行。抑制通胀,必然影响经济增长;保增长,必然刺激通胀。其次还有其他不少两难,代表性的是房价、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产能过剩治理与经济增长等

  主持人: 温总理在讲话中提到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着两难问题,请各位专家谈谈,“两难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煜辉: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是,宏观经济要保持在一个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同时却面临着资产价格上升、泡沫出现等负面效应,可能导致通胀压力的不断增强。

  魏凤春:一方面,针对资产泡沫被不断“吹大”,政府采取措施给予抑制。但同时,政府又担心调控过度导致房地产等投资的下降。那么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放缓,进而对就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左小蕾:“两难问题”主要体现在,国家一方面又要“保增长”,一方面又要“防通胀”。“保增长”意味着国家需要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而“防通胀”则表示需要回收市场部分流动性,同时,国家对过剩产能的控制,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又相应的减少投资。

  郭田勇:遏制通货膨胀、资产泡沫与保持经济增长之间的两难。

  连平:控制物价上涨、资产泡沫与保持整个宏观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从5月11日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可以看出,当前经济遇到了国际国内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是不意味着“二次探底”。

  现在的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增速回落的要比预期快。目前的情况看来,经济“偏热”的可能性降低了,加息的可能性随之降低。

  郝大明:最大的问题是经济增长下行,通胀上行。抑制通胀,必然影响经济增长;保增长,必然刺激通胀。其次还有其他不少两难,代表性的是房价、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产能过剩治理与经济增长等。

  王庆:宏观调控三大方向性看点

  一是中国这次紧缩调控,包括房地产政策,出来的时间与2004年,2007至2008年调控不一样。前两次调控时间过晚,调控力度比较大。这次调控没有政府换届的影响,调控的时机比前两次都早,因为早,所以调控力度不应该那么大。

  二是从当前国内经济周期状况来讲,也不支持强有力的调控。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非常快,通货膨胀也比较高。2007年、2008年通货膨胀也比现在高很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也很快。现在通胀仍然很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在放缓,这两个周期性因素也不支持强有力的调控.

  三是从外部经济环境上来看,政府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判断比较谨慎。目前外部环境在好转,但起点很差,从政治周期、中国自身经济的环境、外部经济环境的情况来判断,房地产紧缩不应该造成市场所担心的“经济硬着陆”。

  从宏观层面来讲,决定中国宏观调控最大的因素是通货膨胀。目前对通货膨胀的判断是PPI在4月份已经触顶,随后会下行。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目前处在一个相对的平静时期,不会加息,信贷控制不会进一步收紧。如果到了四季度通货膨胀连续3个月下行,房地产价格下行,不排除整个信贷控制有所放松。

  宏观调控进入“观察期”

  高层对形势判断很清醒

  总理的讲话传递出,宏观经济政策更加需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根据形势的变化分析清楚加以运用。

  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一个大的背景就是“转型”,必须抑制房地产泡沫,这才能“治本”。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层对于加息措施会比较谨慎。总之,仍然强调政策实施的艺术性、灵活性。

  要“以静制动”,宏观经济政策先不要急于出台,或者不要出台力度太大的政策

  主持人: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总理发表这番讲话后,紧缩性政策可能会暂缓,各位怎么看?请各位专家谈谈,总理讲话对下一步宏观调控有哪些指导意义?

  刘煜辉:我认为,宏观调控可能会有一种犹豫的心态。

  魏凤春:总理提出宏观经济面临两难境地,那么,在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必然要权衡两者的重要性。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一个大的背景就是“转型”,必须抑制房地产泡沫,这才能“治本”。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层对于加息措施会比较谨慎,毕竟,加息后可能会使经济出现一些问题。总之,仍然强调政策实施的艺术性、灵活性。

  汪涛:温总理的这段话释放了一个信号——新政不会密集出台。我认为,从货币政策方面来看,加息会延迟。年内加息的次数为1至2次。

  左小蕾:实际上,我国目前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仍然是粗放式。按照逻辑,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首先要了解我国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通胀预期环境下,管理通胀预期的政策目标是什么,需要运用哪些政策工具。通过分析形势再进行判断。

  目前,我国的利率根本不需要叠加。因此,总理的讲话传递出,宏观经济政策更加需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根据形势的变化分析清楚加以运用。

  王庆: 从温总理的讲话中可以看出,政策层面对内外部环境的认识是非常清醒的。 政府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灵活性,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的调控。

  今年是在整体宏观调控大的背景下对房地产进行的调控,房地产信贷控制非常严,对开发商控制非常严,这次不是一次整体的宏观的调控。对房地产调控主要是从需求层面上调控,还没有到限制开发商获得贷款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房地产调控针对需求面调控力度比上次大,针对供给面的调控力度不像以前那么大。

  郭田勇:要“以静制动”,宏观经济政策先不要急于出台,或者不要出台力度太大的政策。

  连平:就房地产来说,恐怕不能马上出台进一步的相关政策,尤其是力度大的政策。在目前全球复苏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很可能就在目前的状态下度过一个观察期,然后再决定。货币政策,加息的可能性目前也降低了。

  郝大明:这可能意味着紧缩政策过头了。现在应该进入一个观察期,新的紧缩政策可能会缓出缓行。

  加大对外部环境的研究

  谨慎把握国内政策

  一个月前,中国经济面临最大的因素还是通货膨胀,当时是全球大宗商品上涨引起了输入型通胀,迫使政策收紧,表现在信贷的收缩上。而信贷收缩可能会引起经济放缓,经济硬着陆。信贷收缩还会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的迅速显现,这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

  主持人:对于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你们认为最应当担心的因素是什么?最大的风险因素是什么?

  郭田勇:我认为是国际形势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前段时间,有人说,中国经济可能要出现拐点,经济要探底。一方面,一季度经济增长势头很快,未来有出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而且,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会形成第二波冲击,会对国内的经济造成影响。

  虽然这个说法还有待证实,但是目前,全球经济确实还没有形成一个确定的趋势,因此,不排除“滞涨”出现的可能性。就像2008年,中国也是一再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防止经济发展过热。没想到出现了金融危机,结果就出现了政策叠加的负面效应,导致经济面临危机。

  王庆:一个月前,中国经济面临最大的因素还是通货膨胀,当时是全球大宗商品上涨引起了输入型通胀,迫使政策收紧,表现在信贷的收缩上。而信贷收缩可能会引起经济放缓,经济硬着陆。信贷收缩还会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的迅速显现,这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

  但是目前,通货膨胀已变得从容很多,我们担心的最大风险已经大幅降低。

  我认为,政策层面已开始关注目前经济中出现的下行风险,下行风险本身也是因为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也给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一个警示,即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是杞人忧天。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政策把握方面就比较微妙。

  汪涛:短期内,对中国经济的担心是多项政策叠加的影响以及国外的经济环境恶化。

  目前来看,明年经济会有一定下行的风险。明年的基础设施会继续放缓,甚至可能出现下降。房地产市场的增速也会比今年要减弱。制造行业的投资,明年会有比较大的回升。因为目前为止随着经济复苏一段时间以后,产能利用率在各个行业都处在比较高的位置,而且盈利情况都比较好。在这种情况下,制造行业处于开始扩展产能的阶段。所以这个对经济会有一个支撑的作用。

  连平:国内对国际经济环境的预测和关注不够。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说不上对中国的出口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肯定会有影响。本来今年预计出口比较好,回升比较快。而且危机是不是会到此为止,还是会继续发展,或者向其他方面延伸都是很难预料。

  在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国内挤压房地产泡沫时应该考虑到这个因素。以前有过这样的经验,国内专心致志解决问题的时候,国际的环境发生变化,预测、关注都不够。国际形势已经很不好,而国内还在大力度的采取措施,导致经济产生一个比较大的波动。因此,应该谨慎调控政策。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何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