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新形势下防治“热钱”需多措并举

来源:金融时报
2010年05月27日08:05
  “热钱”问题一直都是市场和各界热议的话题。的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随着大规模的跨境贸易、投资和个人活动,跨境外汇收支也急剧增长,跨境资本流动情况越来越复杂。从近年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跨境资金流动是合法合规的,但与此同时, 也难免会夹杂着少量违法套利资金,即通常所说的“热钱”。

  有关专家指出,虽然“热钱”整体规模有限,但防控形势值得关注,尤其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尚未完全明确、国际资本逐利有可能引发更多投机资金进入我国市场的情况下,“热钱”防治任务依然繁重,防治“热钱”还需多措并举。

  防治压力正在加大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一语道破了防治“热钱”的重要性。他指出,经济开放度的不断提高需要外汇管理统筹兼顾服务和监管工作。要以全球视野来认识中国经济金融问题,既要为涉外经济企业和个人提供尽可能的贸易投资便利,又要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防范“热钱”冲击,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国内投资机会增多,资产价格不断上扬,吸引资金从境外向境内流动,外汇资金净流入的压力增大。尽管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及外汇收支总体上是合法合规的,尚未发现境外“热钱”有组织、大规模流入境内,但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加之今年以来迪拜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剧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像一块磁铁,不排除一些境外资金试图在国内市场投机获利。因此,“热钱”防治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方明进一步指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的经济刺激计划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前所未有,全球流动性充裕态势自去年以来一直延续。加之今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为应对危机,防止经济“二次探底”,预计短期内全球资金充裕的局面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在美元处于“低利率”时代以及资金套利需求明显等因素的影响下,资本的逐利本质会加剧全球市场的资金动荡,热钱需要寻求“栖身”之所,所以要尤其警惕并加强今后一段时期内跨境资本流动管理,高度警惕“热钱”借便利化程度高的贸易投资渠道混入,冲击我国市场的正常发展。

  “目前的一些数据已显示,短期内资本流入的压力在增大,这里面是否会混杂一些逐利资金,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这种形势已需要引起重视。要防止资金大举进入、大举流出给我国金融体系安全带来的严重冲击。”丁志杰指出,“热钱”绝不仅仅是一个资本流动的问题,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经济利益链条,要从根本上化解风险,标本兼治、常抓不懈、惩防并举。

  加强管理 意在深远

  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将防治“热钱”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在不断完善国际收支监测预警和加强外汇收支管理的同时,开展了针对不同交易主体、不同业务类型、不同资金流动渠道和区域的检查行动,重点包括针对“热钱”假借外商投资、外债、个人、服务贸易、货物贸易等渠道违规流入的检查,并联合有关部门,不断发挥监管合力,以提高应对和打击“热钱”流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有数据显示,2009年外汇管理部门查处了2000多起外汇违规案件,涉案金额49.8亿美元,违规金额46.3亿美元,行政罚没款总额累计近2亿元人民币。为严厉打击“热钱”等异常跨境资金流入,从今年2月开始,国家外汇管理局在13个外汇业务量较大的省(市)组织开展了应对和打击“热钱”专项行动。按照既定的行动方案,目前已完成现场检查阶段工作,发现查实了一批典型案例和涉案主体,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此次专项行动共计非现场排查跨境交易347万笔,累计排查金额4400多亿美元。截至目前,已查实190起涉嫌违规案件,涉案金额73.5亿美元,其中已办结6起,涉案金额2700多万美元。此外,尚有一批线索待进一步查实。

  为有效遏制违规资金利用个人额度管理、以分拆结汇、购汇的方式实现非法目的,2009年年底,国家外汇管理部门还专门发布通知,对个人分拆结售汇行为实行了针对性管理,明确银行对具有分拆特征的个人购汇、结汇行为应履行的管理职责,强化了银行在加强个人结售汇管理中的责任,进一步完善了个人结售汇业务管理。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抑制个人分拆结售汇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抑制了“热钱”以“蚂蚁搬家”方式向境内的渗透。

  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还不断提升检查方法,加大非现场监测的比重,制定异常外汇收支监测指标,充分利用外汇局各种数据信息系统,对发生外汇收支行为的各类主体进行筛选和综合分析,从中挖掘违规或异常案件线索,锁定调查对象,并据此进一步开展异常和违规资金的现场检查。同时,不断扩大检查范围,主动开展延伸检查,确定人民币资金流向。此外还加强了对金融机构办理结汇业务的管理,督促金融机构加强资本金结汇用途的真实性审核,严防不法企业骗取结汇。针对房地产开发周期长,企业往往将资本金、外债等资本项下的长期资金流入并结汇,再改变用途投入到房地产市场中的特点,外汇管理部门从外商投资企业收汇和结汇环节入手,排查异常线索,查找涉嫌违规的企业。通过这些措施,有效防止“热钱”违规进入股市、楼市等领域。

  此外,为震慑违规主体,对银行、企业及社会公众发挥必要的警示作用,建设外汇市场信用体系。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还将外汇违法信息披露作为一项制度化、规范化的常规性工作来开展。外汇违法信息披露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原则,尊重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定期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金融时报》等公开渠道,或采用社会公众查询等方式,对外公布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外汇违法信息。截至2009年年底,国家外汇管理局共披露外汇违法信息7300多条,有力保障了外汇领域市场正常的经营环境和竞争秩序。

  在各项有力措施的共同作用下,目前我国防治“热钱”工作取得不少进展,维护了我国金融市场稳定。

  多措并举防治“热钱”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组织开展的应对和打击“热钱”专项行动发现,违规流入的“热钱”多采取“蚂蚁搬家”方式,呈现多点式、渗透的特点。“热钱”违规流入的主要渠道集中在传统的贸易和投资领域,包括贸易、服务贸易、外商直接投资、银行和个人等,并发现个别商业银行存在未能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甚至“变通”协助经营主体规避外汇监管的行为。从去向上来看,“热钱”流入后有的从事超业务范围的融资活动,或者直接或辗转流入房地产等热点领域。

  对此,专家指出,下一阶段要针对这些特点,进一步增强打击的针对性和精准度。首先,要在完善管理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个人分拆结售汇的非现场监测,进一步加大对分拆购汇、结汇行为的检查力度,充分利用内部监管资源,重点关注和跟踪核查个人多次频繁结汇、购汇的情况,确定其交易的真实背景。建立个人结售汇非现场监管制度,将个人结售汇纳入到外汇局日常监管范围,并对个人结售汇系统中反映出来的个人大额结汇、购汇信息,通过与国际收支监测系统等监管资源的数据比对,完整呈现资金整体流动链条。应加强延伸检查,通过现场取证与非现场监管的相互印证,揭示资金流动的真实情况。对于个人分拆购汇、虚假交易单证等行为,要依法予以严惩,提高违规成本。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现场检查。一方面是要利用信息监测系统查找线索,将日常监管中获取的数据信息、银行自查的资本金收、结汇情况以及从相关部门取得的监管信息进行比对,在此基础上对资本金进入的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资本金来源、结汇人民币资金的去向、用途以及增减原因等进行分析,筛选可疑线索,确定需重点关注的企业。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重点关注企业现场检查的力度。外汇管理部门可依法查阅企业相关会计资料,对企业经营状况及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分析,实地了解企业及其行业背景,了解投资者与境内企业之间投资、关联交易及其外汇收支等情况,进一步判断企业资本金的进入与使用是否存在违规和异常情况,对于违反外汇管理法律规定的,要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此外,要进一步完善转口贸易外汇收支管理,规范转口贸易交易行为。在现行转口贸易管理制度背景下,加强对提单、装箱单等重要单据的审核,保证单证对应、单单对应,强化转口贸易真实性审核力度。同时,通过相关管理系统和部门协调,对转口贸易资金流入、结汇及结汇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测,延伸调查转口贸易外汇及结汇人民币资金去向,及时发现资金跨境流动的异常情况,为防范“热钱”跨境流动冲击风险构筑有力、有效的防火墙。

  在打击过程中,形成“合力”十分重要。各部门要形成监管合力,强化对境外资金从进入、结汇、使用到交易等各个环节的监测,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的真实性审核,确保外汇资本金结汇后的人民币用于企业生产经营,严控“热钱”借此渠道流入境内股市、楼市,促进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境外投资资金通过合法渠道进入股市。

  记者了解到,为健全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信用信息共享力度,下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还将进一步推进外汇违法信息披露工作,扩大信息使用范围,提升披露工作质量,提高披露工作频率,保证外汇违法信息的及时有效,以加大对外汇违法行为的警示力度,促进外汇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发挥外汇违法信息披露在防治“热钱”工作中的作用。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