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炒房团大举撤退 在严厉新政的打击下,曾经风光无限的温州炒房团,处处折戟,由于资金链紧张而大举撤退。
以南京为例。今年楼市新政出台之前,房价疯涨的南京市场上温州炒房团的身影再次出现。3月中旬,南京一家楼盘推出了200多套房源,面积在8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左右。正式开售前几天,一批温州人找到该项目,要求购买一整幢楼。据了解,这批“炒房团”一共有三四十人,最后联合买下80多套房源,每平方米均价在万元上下。
4月中旬,新政挟雷霆万钧之势而出,其中规定,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保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此新政一出,异地购房客立即“歇菜”,许多楼盘的外地买房人被迫违约。对向来以小博大的温州炒房团而言,资金链更是无法维系。
据知情人士透露,曾经被温州炒房团买下数十套房源的某楼盘,最近接到买房人的知会,因无法贷款将集体违约。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该楼盘的开发商连夜开会商讨应对策略。“前些天他们已经赶往温州,跟这些温州买房人商量,寻求解决途径”,该知情人士表示。
炒房客陷困境焦虑成疾 据新华网报道,在丢失了传统赚钱本领——炒房发家之后,这些有组织、有资金的投资客陷入了困境,有的是在经济层面,而更多的则是在心理上。
新华网的报道指出,不少温州炒房客由于资金被套入楼市,心情抑郁,于是成了医院心理诊室的“常客”。
据悉,随着新政后楼市转冷,这些昔日叱咤各地楼市的精明商人,开始出现情绪低落、心情烦躁、抑郁等心理疾病。
温州大学医学院的一位主任医师透露,现在他们平均每天能接诊四到五个与此相关的患者,一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抑郁症症状。
一位接受采访的温州炒房客表示,自己通过亲戚、朋友集资炒房,结果遇到楼市新政后大家都要求退出,现在手上房子无人问津,资金也难以周转。在这样的背景下,个别炒房客甚至坦诚自己有轻生的念头。
采访中,不少温州炒房客反思,自己“原本没有炒房打算”,是看到“别人炒房比自己老老实实工作来钱既快又容易”,因而“四处借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炒房客行列”,以为能够稳赚不赔。没想到新政一来,红红火火的市场形势迅速转变,让他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就陷入了资金困境。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黄绍伦先生,在评论地产商暴富时曾说过:他们对社会工作伦理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回报和付出的联系没有了,投机成了影响社会最大的价值观。
其实,这不仅是地产商独有的问题,它也是温州炒房客的问题所在。在资本逐利的本性与好逸恶劳的天性相结合之后,近年来不断升温、以钱滚钱的房地产市场,就成为了投机的最好场所。结果,不少温州炒房客成为了扰乱市场的一大因素,他们在挤占别人置业空间的同时,还常常助推当地房价。
如今,旨在打击投机的房产新政一出,温州炒房团自然是首当其冲地受到打击,在投资失败的影响下,部分投资客甚至出现了“抑郁症”的倾向,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是资本逐利的本性,好逸恶劳的天性,这些都是客观存在且难以改变的。在这里一味地看温州炒房团的笑话,并非《扬子楼市》关注这一事件的出发点,我们关注的是温州炒房团产生的土壤是什么?如今通过严厉的政策将温州炒房团打压下去之后,抑郁的炒房客难道就会将手头的资本束之高阁吗,他们还会不会卷土重来?
我们认为,如果要给温州炒房客开出一服“药方”,那就是在此次新政严打之后,通过增加保障房供应,增加土地供应等一些治本的方式,促进楼市的长期稳定发展,使楼市不再成为暴利的温床。到那时,“温州炒房团”将彻底成为一个过去的名词,而“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因为炒房而生的“心病”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责任编辑:黄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