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对欧洲债务危机影响感触最深的当属出口欧洲的中国企业了。人民币兑欧元累计升值超过14%,这意味着汇兑损失将导致一家出口企业的利润被压缩15%~20%。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通过金融工具规避汇率损失,甚至将业务向其他国家转移。
欧元套保增多 《第一财经日报》昨
日从几家中外资银行了解到,在欧债危机爆发前,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预期较高,进出口企业做的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产品主要是美元品种,近期欧元产品才逐渐多起来。
欧元大幅贬值让出口欧洲的企业的业务陷入泥潭。威尔克贸易(嘉兴)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何建良昨日对记者表示:“自从3月份开始欧元就一直在跌,现在企业的利润和以前相比下降了15%~20%。如果欧元继续下跌,那么出口欧洲的这块业务很可能要"连根拔起了"。”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销售总监陈汉业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最近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所引发的欧元急剧贬值,很多企业在套保业务的操作中变得更加积极,比如保值比例的提高,产品选择多样性等。
陈汉业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企业固定出口欧洲五金工具,通常在年初会确定未来一年的出口合同以及价格。在2010年初,公司确定今年的汇率成本为1.3200,当期欧元的汇率水平为1.3500。因此公司根据每个月出口额200万欧元,锁定欧元/美元结汇汇率为1.3450。 那按照目前的汇率1.22,公司通过该远期合约可获得每个月25万美元的补贴。
陈汉业同时强调,如果欧元上涨,公司该远期合约会有损失。但是由于该合约锁定价格已经高于公司的成本,因此公司还可以保证1.90% 的盈利,从而保证公司业务长期稳健发展。
金融工具有限 由于目前中国尚未开放人民币的期权市场,衍生产品的种类相对有限,且以美元兑人民币套保产品为主。常见的外汇兑人民币套保产品有远期外汇买卖、平价远期外汇买卖、结构性远期买卖。
何建良告诉记者,其所在的公司也通过远期结汇等金融工具规避汇兑损失,但是他认为,“金融工具并不能解决出口欧洲企业的根本问题,只能是避免企业的一些损失。我们已经开始寻找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贸易机会。”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测算,如果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兑欧元升值幅度按年率计算“持续维持”在10%左右,则中国对欧元区的出口年同比增速将下降到个位数;如果升值幅度“持续维持”在10%~20%,则对欧元区的出口将出现个位数负增长;如果升值幅度“持续维持”在20%~30%,则出口同比可能出现两位数的负增长。
一家中资行人士还对记者表示,由于人民币汇率政策目前尚不明朗,银行选择“按兵不动”,待人民币汇率政策明朗后再确定业务方向。
(责任编辑:黄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