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大长安:强势覆盖的战略预谋

来源:中国经营报
2010年05月29日02:14
  “我们不愿再为他人作嫁衣裳。”长安汽车集团一位高层长吁了一口气说:“如果铃木不做出不在中国再寻合作伙伴的承诺,我们就不整合了,拖住它(指铃木)!”

  在2009年11月新长安汽车集团正式组建后(长安集团收购哈飞与昌河),在长安的主导下,将昌河铃木和长安铃 木整合为一体的项目便迅速上马。然而,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场整合将会让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步入一个发展新阶段之际,一切却发生了变化。不仅如此,长安最近还在用改变PSA(标致-雪铁龙集团)新合资项目的生产地址和绕开一汽而拉拢大众成立商用车合资公司来宣告,“强势”将是未来自己在面对合资合作战略时的主要思。

  扩产玄机

  5年多来,重庆市和长安汽车集团一直在争取的长安铃木第二工厂建设计划,或已成“黄粱之梦”。

  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从重庆市发改委获悉,长安铃木扩能改造项目已经获得核准,该项目总投资达4.54亿元,由长安和铃木进行对等比例投资。有了扩能改造项目,也就间接宣告了长安铃木第二工厂建设计划告吹。

  “目前不清楚这个事情,已经很久没有听说了(指长安与铃木建设第二工厂)。”长安铃木市场总监汤青表示。

  来自重庆市发改委方面的信息显示,长安铃木的扩能项目建设选址在重庆市版南区鱼洞镇长安铃木厂区,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长安铃木的整车生产能力,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而对于长安来说,停止长安铃木第二工厂的建设还有另外一个秘密目的。

  在长安实现对昌河的整合之后,昌河铃木与长安铃木的整合大计就被迅速提上日程。按照长安集团的思,两个铃木合资公司除了要在渠道和零部件配套方面实现共享外,长安集团还准备将两者整合为一个合资公司,而计划中的长安铃木第二工厂就是为昌河铃木准备的。不过,长安集团逐渐发现,由于两个铃木合资公司的整合将为铃木在中国腾出一个合资名额(按照中国汽车产业政策规定,允许一家外资汽车企业在中国有不超过两家生产同类车型的合资企业),铃木最近在中国频繁物色新的合资对象,以此达到牵制长安的目的。

  铃木的计划被长安识破,以第二工厂为平台的两个铃木合资公司的合并工作被迅速叫停。

  “他们怎么能这样做呢?”一位长安汽车集团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颇为愤慨地说:“我们正在谈如何整合的时候,铃木却在开始寻找新的伙伴。”据他透露,在2009年底,铃木(中国)上海分公司正式成立,同时,铃木开始秘密与上汽等企业进行接洽。据了解,得知情况的长安曾对铃木进行过劝阻,但铃木方面的表态却让长安大为光火。“目前暂时还没有寻找新的中方合资合作伙伴的计划,至于将来会不会有,现在不好断言。”不久前,铃木(中国)总经理樽本浩司向外界如是表示。

  “我们绝对不会让铃木得逞,大不了我们停止整合。”上述长安集团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铃木难题

  停止整合或许能够彻底打消铃木与中国其他汽车企业合作的企图,但是对于昌河铃木和长安铃木的后续发展来说,这或许并不是件好事。

  近年来,两个铃木合资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畅。尤其是进入2000年以后,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的市场份额却节节败退。爱建证券分析师龙春表示:“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后续表现不佳的原因,在于日本小型车企业在中国缺乏战略投资的决心,他们在资金投入上远远低于欧美车企的力度,产品引进速度上也非常缓慢,始终认为凭一两款产品就能够收获中国市场。”

  正是由于缺乏战略投资的决心,才使得铃木错失了中国汽车市场的诸多机遇。在中国汽车业狂飙突进的2009年,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的表现让人失望:长安铃木在2009年的销售数字只有15万辆,这甚至不及一些其他品牌合资公司年销量的1/5,盈利能力低下的长安铃木已经在长安集团内部被边缘化;而昌河铃木的销量则更低,同时还有大量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由此不难发现,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的整合工作势在必行,无论是渠道、配套还是车型研发方面,整合将使两者在成本控制、市场开发等方面形成合力。但如今,长安对这两个合资公司的整合工作却因铃木的异样心思戛然而止了。

  “今后,昌河铃木和长安铃木是否进行整合,肯定要看铃木的态度了。”上述长安集团人士表示,“如果铃木能够做出只与长安集团进行合资的承诺,昌河铃木和长安铃木的整合合并工作就会快速落实。”通过此前对昌河的收购,长安集团已经对昌河铃木的人事结构进行过调整,话语权掌握在长安集团手中,长安集团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强势。

  不过,此时的铃木却并不愿向长安妥协。“铃木正在加速建设属于铃木(中国)的独资营销渠道。”樽本浩司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据了解,铃木准备将一些合资车型放到自己独资的直营店里去进行销售,以此来实现与长安的对抗。

  “铃木这是在玩火,”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认为,“看看日本大发公司在中国的遭遇就知道,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稳定的合资伙伴,大发终于在2009年选择了退出中国市场。”与大发一样,铃木也属于小型车制造企业,在目前中国小型车市场消费环境并不成熟的背景下,铃木单兵作战的难度将十分巨大。

  长安意志

  让铃木“难受”,这或许正是得知铃木的异样心思之后,长安目前最想要的效果,长安的强势可见一斑。其实,除了铃木事件之外,最近发生在长安身上的其他一些项目,也凸显出了这种“强势”的性格。

  近日,一位长安集团高层表示:“重庆有中国最强的汽车零部件加工能力,如果PSA来重庆生产整车,只要稍加努力,其零部件就可以很快实现本地化,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法国驻中国大使馆商务参赞方怡对此也不失时机地回应:“法国标致-雪铁龙公司有意在重庆投资发展。”

  其实,按照之前的规划,PSA在中国的新合资项目要落户深圳生产,因为那里有哈飞的工厂,而在长安之前,一直是由哈飞在与PSA讨论合资之事。不过,在收购哈飞之后,长安显然准备改变原来的思,准备将与PSA的生产地址放在自己的大本营——重庆。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从重庆市发改委了解到,重庆目前已经为长安与PSA的合资公司规划出了用地。

  长安在强势推进与PSA合资项目的同时,对于长安福特马自达合资工厂错综复杂关系的整合也进入了最后阶段。日前,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从长安集团了解到,在获得了福特汽车的支持后,长安与马自达单独成立合资公司的计划准备在最近开始正式实施。

  但这还不是全部。在乘用车合资板块上强势出击的长安集团,日前又将目光瞄向了重型商用车——来自长安集团内部的消息显示,长安正准备与大众成立商用车合资公司。

  在与年产销量排在自己前头的上汽、一汽和东风的对比当中,长安在重型商用车领域里一直是个软肋,对于这样一个利润空间较大、增长较为稳定的细分市场,蓄势“篡位”的长安决定奋起直追。只不过,按照正常逻辑来看,即便要在中国成立商用车合资公司,首选对象也应该是目前已经有重型商用车业务的现有合资伙伴——一汽或上汽,而不是长安。

  “绕开一汽和上汽,直奔大众,长安这一步棋极为激进,我们会保持持续关注。”国内某汽车集团负责人感叹。虽然与大众成立重型商用车合资公司一事尚未最终确定,但长安的强势作风已经给业界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如果说福特当年与长安的合作是在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下,中央送给长安汽车的"礼物"的话,那么现在实力增强的长安集团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意志左右着合资伙伴。”某汽车业内专家表示,“重组哈飞和昌河之后,无论是在整体规模、合资公司话语权还是集团排名座次上(2009年,长安集团位列国内汽车集团产销量排名第四位),长安都急切地想上升一个台阶,这也造成它在某些项目的推进方面显得颇为高调。”当然,至于最终效果如何,还有待于时间来检验。
(责任编辑:刘玉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