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警惕解药变毒药

来源:中国经营报
2010年05月29日02:10
  政府找到了两种治疗楼市高热的退烧药,一是抑制投机需求,一是加大保障房建设。

  投机需求是因为有人钱太多,兴建保障房则是因为有人钱太少,贫富差距在各地楼市房价飙升的过程中显露无疑。政府的本意是让低收入者能租到廉租房,买不起房的“夹心层”享受经济适用房,甚至拥有城市户口的居民可以选择拥有一套政府划定价格的限价房。再通过收紧信贷、限售三套房、卡住外地购房等,挤出投机者,不挚价过快上涨。

  然而抑市良方在现实面前被烧得粉碎。近日,媒体爆出佛山禅城区限价房“宇翠庭”原本限价3000元/平方米,如今已卖到7300元/平方米,国土局官员却给不出合理解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网上公示经适房申购名单,大批领导干部现身其中,有关人士一边辩解“干部收入低,属困难家庭”,一边将申购名单作废重兄配。4月初,深圳第二次保障性住房初审合格家庭公示名单中,至少299户有家庭成员在政府机构工作,有些家庭甚至多人同为政府机构人员,还有不少住在豪宅……

  “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豆腐西施”杨二嫂的逻辑看似粗鄙,却可谓至理。这就不难解释武汉经适房摇号出现“六连号”,上海有人开宝马住廉租房,深圳却将售价3.5万元/平方米的豪宅列入保障性住房购置范围,该项目主力户型为150~220平方米的三至四房单位,最小户型都是90平方米的两房单位。

  原本是让利于民的保障房,不觉间“保障”了政府和有钱人士。于是民众看到了政府每年公布大量开工新建保障房的数字,却感觉只见数字不见房子。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仅完成了保障房计划的61%。

  保障房的建设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还需要政府提供优惠的土地政策,并对建设前期的征地、拆迁进行支持,加之建成后的分配过程又极为复杂,其所带来的“麻烦”往往大于效益。

  “解民怨?拉经济?”某证券机构最新研报用两个问号质疑政府大规模公布的保障房数据。此前,中央与地方签订2010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确保完成2010年保障房建设任务。

  如今一线城市连续曝光的保障房“黑幕”无疑让这种激励政策效力降至低谷。从保障房所涉主体来看,本该居于主导的政府吝于土地财政不愿投入,开发商顾虑资金周转和利润率也大多不愿接手,独独翘首以待的无房者望穿秋水,一次次失望而归。

  土地的双轨制和产权模糊,注定了并无完善制度的保障性住房始终处于尝试边缘。这种主要依赖行政力量的住房不为市场规律左右,从而可以继续无视需求与供给间庞大的落差。

  各地成交减缓,价格开始回落,抑制楼市投机已慢慢显出效力,这种触手可及的变化对经济、对民生都是一剂解药。反观住建部画出的“580万套保障房”大饼,却因为频频曝出的保障房违规操作而沦为“毒药”,时刻警示着决策层的执行乏力和监管失效。
(责任编辑:刘玉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