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次又失败了。”5月31日,满心期待股票复牌后能获得好“收成”的小张失望地告诉记者。这已是ST金化(600722.SH)增发方案第二次闯关失败。
当天,ST金化以跌停板开盘。上午10点20分,一笔15万手的大买单将其强力拉升至6.33元,振幅达8.5%。尽管旋即涌出的
卖单令股价回落,但收盘时该股仍上涨0.02元。
尽管ST金化对此次重组失败给出了解释,但在专业人士看来,上市公司的解释难以服众,“要么是故意欺骗小股东,要么就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北京一位资深投行人士认为。
ST金化重大资产重组两度失败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
未结案致重组再搁浅
苦候一个月的小张,并未看到期望的结果。
4月30日,ST金化宣布,因“正与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讨论重大事项”停牌,并承诺30日内给出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否则在股票恢复交易后3个月内将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这也是ST金化重大资产重组第二次遭遇滑铁卢。实际上,ST金化的重组方案已孕育2载,其前一次非公开发行胎死腹中。
本以为迎来一位具备相当实力的大股东,公司将从此走上正轨。但ST金化股东没想到的是公司“涅槃重生”竟遭遇如此多的坎坷。
早在2007年12月21日,因原大股东河北沧化集团被破产清算,时称金牛能源的
冀中能源(000937.SZ)通过公开竞拍,以7000万元获得沧化集团所持的ST金化(时称ST沧化)12765.48万股,同时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新任大股东的到来,加上冀中能源不菲的实力,以及后续资产注入的联想,消息公布后,ST金化连拉13个涨停。
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6月3日,当ST金化宣告停牌,冀中能源准备开始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之时,麻烦便不期而至。
一个月后的7月2日,ST金化复牌并发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
这份由国泰君安投行部操刀的重组预案显示,ST金化将通过向冀中能源、邢矿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冀中能源下属邢台金牛玻纤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和与公司相关的不超过4亿元流动资产,及邢矿集团下辖金牛钾碱分公司全部资产。
尽管上述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获得河北省国资委的同意,但却因拟注入资产的盈利预测难以编制,及相关资产的评估工作无法完成而搁浅。
两年之后,ST金化重组方案再次受阻,但原因却与上次迥异。
据ST金化5月28日的公告称,公司与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就重组方案已基本达成一致,但因公司2006年12月23日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至今未能结案,导致本次预案搁浅。
“我们还没接到报告,前一次从资产角度审核是没有问题的,但毕竟只是预案,需证监会及相关审核通过才可以。”河北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士告诉记者。
由于资产注入一直无法开展,冀中能源进驻ST金化后,公司基本面未有改观——2008年每股巨亏3.54元,2009年ST金化每股收益仍为-0.06元。
“公司今年若再亏损,将因连续三年亏损暂停上市。”前述投行人士称,而ST金化一季度净利润再度亏损及高达近16亿元负资产的事实的事实,也让股东开始为其前途捏了一把汗。
一套标准两种尺度?
对于ST金化给出的重组再次失败理由,投资者并不买账。小张甚至认为,公司给出的理由有造假之嫌。
“如果是因为公司被立案调查还没结案的理由成立,2008年就同样不能公布预案,因为立案是在2006年底,既然上次能出预案,为什么这次不能出?”这位投资者反问。
前述北京投行人士对ST金化公布的重组失败原因同样表示“看不懂”,“相关规定的确有,但自从公布后,基本都没有执行”。
2006年5月,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第五款规定,“上市公司或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犯罪正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正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不得非公开发行股票。
“其实,ST类公司很多都被立案调查,但错误是前任大股东和管理层遗留的,而重组则是新的大股东进入以后做的,所以实际操作基本不受影响。”前述投行人士坦言。
实际情况的确如此。例如,5月20日有条件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审核的ST张铜于2008年12月20日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
但此时,ST张铜正处于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期间。资料显示,ST张铜2008年6月30日被调查后,至今未能结案。
而ST张铜不仅公布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而且还分别于2009年6月19日和2010年5月20日,分别获得国务院国资委和证监会并构重组委的审核通过。 比ST张铜稍早过关的
棱光实业(600629.SH)亦是如此。棱光实业于2006年12月29日被立案调查,至今仍未结案,但重大资产重组暨定向发行股票事宜于今年5月10日获得通过。
与前两者相比,
天津松江(600225.SH)的经历稍显坎坷。
2008年10月24日,时称ST天香的天津松江公布《重大资产出售及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两个月后,公司公告称,上述方案遭到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会否决,但未给出否决原因。
2007年4月17日,ST天香因违反相关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这一因素在当时也被市场认为是公司重组方案被否的直接原因。
但2009年1月23日,公司重组方案获得并购重组委通过。当时,ST天香的立案调查并未结案。直到今年2月22日,完成重组和更名的天津松江才收到证监会开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真实原因扑朔迷离
“立案调查有好多种,只要立案调查的原因对重组事项不构成影响就没问题,否则就不能通过。”5月31日,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委员、平安证券总裁薛荣年接受本报记者时表示。
不过,薛荣年坦言,他还没遇到过因立案调查被否的重组案例。
ST金化公告显示,当年公司主要是因涉嫌“虚假陈述”被证监会天津监察局立案调查,2007年12月,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曾就此事发表法律意见书,认为“调查结果不会对公司后续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
为尽量符合重组条件,ST金化将原管理层尽数撤换,但仍未避免噩运。
前述北京投行人士认为,比照薛荣年的观点及中介机构给出的法律意见,ST金化的立案原因显然并不足以影响公司重组。
在此情况下,ST金化重组失败的真实原因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记者就此事联系国泰君安投行部,但项目组成员不承认本次有所参与,因此婉拒采访。
ST金化董秘邱玲获知记者的采访意图后,始终不愿意正面回答。
事实上,A股市场不乏对重组失败原因语焉不详的现象。
4月6日,
ST昌鱼(600275.SH)宣布停止重大资产重组时称,虽然“目前与控股股东及各重组方就重组方案已达成一致”,但因“相关手续未能及时办理完毕”失败。
“既然手续还没办好,为什么要停牌,究竟是什么手续,以后还能不能办好,什么时候能办好,这些问题公司一概不公告,我相信公司要么是有难言之隐,要么就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前述投行人士坦言。
ST金化究竟为何屡次在重大资产重组面前马失前蹄,公司未来的重组之路又将如何演进,本报将继续关注。
记者博客
投资属于细致活,我等草民炒股上天堂还是地狱,往往就在能否求得甚解的一念之间。
但是,5月末,停牌一个月的ST金化重组失败后,摆在数万名股东面前的却是模棱两可的理由。何去何从?进退失据的投资者再次迷失。
事实上,王小石案曾促使证监会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比如IPO审核时公开发审委名单、要求发审委员给出通过及否决理由并保留工作底稿,以及实名投票等。
受此影响,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的审核过程发生变化。2008年7月,证监会并购重组委第一次对
银星能源(000862.SZ)定向增发方案给出否决意见。
斯时,证监会并购重组委给出其定增方案存在包括用地出资问题、资产评估、税收和负债率过高等八方面问题。上述意见以文件的形式被证监会出具,上市公司予以公告。
然而,短暂的透明后,对于重大资产重组的审核重陷混沌。“相关条件尚不成熟”、“相关手续未能及时办理完毕”等模糊字眼,纷纷被当作重组被否理由。
“我只是想知道,公司究竟为何被否。”ST金化投资者的无奈溢于言表。
究竟是什么让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讳莫如深?为了利益还是其他不为人知的目的,我们难以猜度。但重大资产重组屡屡造富的现象,很难排除集体沉默背后是否有人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取暴利。
而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审批链条上,包含国资委、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等环节,证监会无疑掌握最终的话语权。
尽可能地让并购重组审核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对于各方而言均是善举,无论哪一方都不应以简单的“有条件通过”或“未通过”搪塞投资者。
从投资者角度讲,即便重组失败,公布失败原因也可以便于其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规避不必要损失;从机构角度讲,公布失败原因能让后来者避免犯同类错误,降低不必要的交易成本;从监管机构讲,则可以让监管权力受到市场监督,在阳光下运行。(郑世凤)
(责任编辑:何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