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最雷的不是张悟本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6月02日08:54
  近日,卫生部门对江湖医生张悟本的悟本堂进行现场调查,表示未发现悟本堂内存在诊疗行为的证据,所以无法判断张悟本或悟本堂存在非法行医行为。张悟本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所谓“民间神医”,是畅销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作者,他极端化“食疗”理念,提出诸如“医 院就是你家厨房”,“绿豆治疗百病”等等言论。一些专家和官方人士积极且畅快地揭露了这位民间大师在身份和学历上的“浮夸”。他们甚至将近来蔬菜、绿豆等农产品的价格飙升“归罪”于张悟本,认为正是张悟本对这些农产品的“推崇”导致信徒们大量购买,哄抬了价格,刺激了整体物价水平。

  民间江湖的中医神汉从“对绝症的妙手回春”到“食疗防病、百毒不侵”、从给患者吃芒硝治癌的“神医”胡万林到以绿豆、冬瓜汁、生吃茄子等食物为“主打药方”的张悟本,这里面有一条很容易被隐略的脉络,那就是江湖中医其实已经胆怯,“生事”的范围已经大为压缩——从“敢给”患者吃芒硝到“只敢给”患者吃绿豆。实际上,江湖游医汉方的变化,从另外一个角度,象征着中医尴尬的处境和势力收缩的现实。

  中医收缩同“科学划界”相关,张公耀2006年的《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将争论推上浪尖。按照科学命题的定义,理论或者实践必须满足可检验性原则,而且检验结果是相同条件下是重复的,并且过程的表达是准确的,理论符合自洽原则。而中医,的确不符合科学这一标准。当然,不符合科学标准并不意味着中医没有生存权,科学并不是独裁一切的权力。当然,很多中医的爱好者将中医看作是“超科学”或者是“未科学”,那是一种语言上的打扮和矫饰,无足轻重。但如果中医死活要贴上“科学”的金字招牌,那么方舟子对中医斥为“伪科学”才能成立,如果中医表示“它不是科学,而是一种有意义的治疗实践”,那么这是它的正当权利,没有人能够夺去。

  问题就在于,无论是中医阵营还是批判中医阵营都喜欢“踩过界”。从现实看,中医其实已经在收缩,过去它曾主动声称可以治疗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但是现在这种声音已经微弱了很多。现在消费者的主要“看大病”模式都是先看西医,西医感到棘手无法解决,然后再去中医那里试试运气。因为治不好,也算不上中医的错误。但有点时候,微弱的奇迹概率突然降临,于是中医揽取了功劳,这个机制有点像几个世纪前人们发现了“磁吸效应”,将磁铁看作“神奇治疗器”,变成治疗绝症的最后招数,间或有些治愈率。有趣的是,正是中医这种“收缩”,变成了“最后的磁铁”,却守住了最后的民众心理领域。

  中医在难病绝症上的“退却和收缩”,而将生存和发展的策略放在调理和保健领域,而中医那种以综合、演绎、整体观为特点的学说,也更像是一种开阔人生的哲学、调养身体的窍门和保持良好习惯的箴言,于是中医更强调其预防保健功能,而不是手到病除。其后果之一是带来语言学上的转换,即这个时候中医所说的治病,等同于预防疾病。张悟本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书里面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但是他“踩过界”,他在电视里面宣传的是“绿豆能够治愈已经产生的病”,而不是绿豆预防疾病。要知道,后者的意义丰富得多,模糊得多,而且检验性也差得多。实际上,《本草纲目》等中医古典书籍也有类似的说法。张悟本的过度惹火夸大其辞的表演,让张逆着中医正确的收缩路线又扩张出去了。

  最令人惊诧的还不是张悟本,而是那些指责民众“集体无意识的跟风行为”的分析人士,以及张悟本的言论和书籍导致中国的绿豆等农产品价格飙升造成通胀的部分专家。无论那些认为民众需要训导和规制的人觉得民众是如何不理智、精神有病,但民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埋单”,即使他们有所谓的理性不及,但是他们的成本收益是对称的,他们所创造出的短暂狂热和泡沫也是“对称”的,这不像各级地方政府所创造的房地产泡沫,这个过程的成本收益是高度不对称的。

  其实,农产品价格飙升,不是因天灾干旱和张悟本,而是相关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以及一些资金炒作。天量货币投放和低利率不仅是一种刺激经济方式,也是一种存量资源分配的方式,它让资源(无论是资本还是劳动)倾斜于钢铁、石化、房地产等强势行业,而农业等弱势行业则份额越来越少,忍受农资生产资料的涨价、农机和运输的燃油价格涨价、劳动力数量下降等等。这不仅猛烈创造出一些产品的“需求”,也能缓慢地“压抑”一些产品的供给。如果我们用奥地利学派的结构主义观点来理解农产品价格上涨,就不会找错方向。
(责任编辑:田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