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出所料,重组再度搁浅之后,
*ST金化(600722.SH)股价应声下跌。
由于连续三个交易日触及跌幅限制,6月2日开盘后,ST金化停牌一小时,并公告称,除3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外,公司并无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然而,质疑*ST金化公布的重组暂停的
理由之后(详见本报6月1日13版《二次重组折戟语焉不详,*ST金化命悬立案调查》),本报记者再次接到核心消息人士爆料称,*ST金化重组失败背后实则另有乾坤,而这些原因均被公司方面密而不报。
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之下,*ST金化的重组前景将如何演进?
谁在隐瞒重大信息?
本报指出*ST金化公布的重组失败理由并不属实后,公司并未就此澄清,也未给予正面回应。
6月1日晚间,记者通过采访接近*ST金化重组方人士了解到,公司重组再度搁浅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注入资产中不可以包含现金等流动资金资产。”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透露。
*ST金化2008年公布的重组预案显示,重组资产包中的确包含一笔金额为4亿元的流动资产,而这部分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流动资产,这些流动资产将被用来支持金牛化工恢复生产和偿还债务。但这种资产组合形式并不被管理层所允许。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关于协商定价的分歧。”前述消息人士透露,
冀中能源(000937.SZ)想要通过协商定价的方式,确定增发价的要求遭到管理层否决。
*ST金化此前的重组预案显示,公司向冀中能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价格,按照董事会决议公告前20个交易日的交易均价定为6.91元/股,对比资产评估值,*ST金化需向冀中能源定向发行2亿股。
但情况在2008年10月13日发生了变化。当日,证监会公布《关于破产重整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发行定价的补充规定》征求意见稿。
上述文件规定,上市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经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中,涉及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拟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其发行股份价格可由相关各方协商确定。
重新制定重组方案时,冀中能源显然不会放过这一重大利好。而在专业人士看来,冀中能源争取这一优惠也是无可厚非。
“虽然他们拿下*ST金化的价格只有7000多万元,但如果考虑到这家公司超过31亿元的负债,谁也不敢贸然接盘。”上海一家券商投行部负责人坦言。
在此情况下,冀中能源无疑会利用该规则尽量降低重组成本。但据前述消息人士透露,*ST金化破产重整在上述规定出台之前就已完成,很可能导致冀中能源的这一申请不被证监会认可。
“其实,这两个问题都很容易解决,根本没必要再等3个月。”上述投行人士对此表示不解。
立案调查尚未结案、注入资产不能包含流动资产、能否协商定价……究竟哪一个才是妨碍公司重组进程的真实原因?
答案似乎越来越迷离。然而,唯一知道谜底的人始终不愿接受记者采访。
5月31日,获知记者的采访意图后,*ST金化董秘邱玲的手机就再也没被拨通过。
重组前景如何?
本指望公司在迎来新任大股东后,公司基本面有所起色,但遭此挫折后,经过长达两年的漫长等待后,这家公司的投资者正逐渐失去耐心。
*ST金化(原ST沧化)破产重整过程中入主的冀中能源,或许也没想到重组之路会如此漫长。
2007年12月21日,冀中能源仅以7000万元拿下*ST金化1.28亿股,同时还以10万元拿下沧化集团持有的深圳贵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90%股权,后者持有ST金化5000万股。
完成上述拍卖后,冀中能源一举持有*ST金化1.72亿股,占总股本的40.85%,获得控股权。
完成股权变更和过户手续之后,冀中能源马不停蹄踏上对ST金化的重组征程。2008年6月3日,*ST金化开始停牌筹划重组事宜。
一个月后的7月2日,冀中能源如约复牌并公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但此次重组计划最终因资产评估和盈利预测问题而失败。
重组搁置对于千疮百孔*ST金化无异于雪上加霜。2008年,ST金化亏损近15亿元,成为当年千余家上市公司中的“亏损冠军”。
同样的巨亏已经不是第一次。2006年,公司亏损高达15.48亿元,净资产为-9.68亿元,无奈的债权人只得向法院提请ST沧化破产还债,ST沧化“荣幸”的成为上市公司破产第一例。
然而,破产重整和实力派大股东的入主,仍未能阻止ST金化亏损的脚步。
2009年年报显示,*ST金化实现营收10.32亿元,营业利润为-8505万元,尽管有着高达6440万元的营业外收支净额,但还是未能摆脱亏损泥潭,当年公司净利润为-2341万元。 连续两年亏损后,公司被逼到退市的悬崖边,今年3月31日开始,被执行退市风险警示并披星戴帽。
2010年,*ST金化窘况并未改善,一季度再度亏损近3000万元。
而公司所在的PVC行业并不乐观的前景更是给其保壳蒙上一层阴影。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理事长李军介绍,国内PVC行业2009年的行业盈利能力已跌至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ST金化-15.53亿元的净资产也让投资者为之担心不已。近乎崩溃的偿债能力威胁着公司的正常生产。
尽管如此,前述投行人士对其重组进程毫不担心。他告诉记者,公司实际控制人是河北省最具实力的国资企业冀中能源集团,冀中能源的重组实力毋庸置疑。
令该投行人士疑惑的是,如果此次重组失败确系上述原因,根本没必要再等3个月,只需对方案进行修改,重新走一遍程序即可。
如此说来,这次折戟更似一场苦肉计,而其背后究竟又是谁在设局?连续放量跌停的走势之下,从小股民手中流出的筹码被谁收集去?*ST金化重组之路如何延伸?本报将持续跟踪。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