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荒”加剧成基金业绩最大挑战 国内基金业发展已经到了第12个年头。然而,随着基金经理“跳槽”节奏的加快,超过600多只公募基金中,仅有不到500名基金经理进行打理。这就意味着,其中有部分基金一个经理要负责掌管两只甚至更多的基金产品。
面对“人才荒”的不断蔓延,基金经理“一拖多”的模式以及新基金经理年轻化倾向,都为基金业绩稳定性带来极大挑战。在此情况下,基金投资者的利益如何得到保护,基金公司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服务于更广大的投资者等诸多问题,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资料照片 现象 基金经理离职潮达到高峰 在5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四家基金公司旗下的6只基金同时公布基金经理更换的消息。
当日,银河基金公司和景顺长城基金公司旗下均有两只基金更换基金经理。其中,徐小勇接替尚鹏岳担任银河银丰封闭基金基金经理,张矛接替位健担任银河银富货币基金经理;同时管理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和景顺长城新兴成长两项基金的基金经理李志嘉提出辞职,聘任余广和邓春鸣分别为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
此外,天治基金公布了天治优选基金经理谢京离任,中邮基金旗下中邮核心优选基金经理王海涛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职。
基金经理更换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此前的一个月中基金经理离职的人数达到17位,这一离职高峰仅是近两年基金业人员频繁更换的一个缩影。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到目前的5个多月时间里,已有90只基金更换基金经理,变动之频繁几乎可以超过历年高峰。2009年一整年仅有130只基金更换基金经理,而2008年的熊市同期也未达到这一水平。一时间广大投资者纷纷猜测基金公司是不是进入了人员频动时期。
虽然我国在2009年颁布的《基金经理注册登记制度》中对基金经理频繁变更有所约束,但似乎并没起到多大的作用,基金经理离职人数仍然一年高过一年。该制度第九条规定,无特殊情况管理基金未满1年主动离职,且离职时间未满1年、短期内频繁变换任职单位的人员,不得注册为基金经理。
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监对记者表示,“这一制度没有起到太大成效,主要是因为其仅对公募基金经理频繁跳槽做出限制,而现在多数公募基金经理离职去向是转向私募,并不受此影响。”据其透露,有部分基金公司为规避监管,甚至在基金经理离职后一段时间才进行公告,延长在职时间。
自1998年基金开元、基金金泰发行以来,我国公募基金已经走过12个年头。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的不断发展,老人逐渐淡出新人不断输入。如今,基金开元、基金金泰的基金经理杜峻、徐智麟早已不再担任基金经理,在2000年以前就开始任职的24位基金经理大部分也已经离去,仅有王亚伟、林彤彤、尚志民等少数几位依然坚守在基金经理的岗位上。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整个公募基金业已有383位基金经理成过去时,目前在任的基金经理担任平均年限为2.58年,而已离任的基金经理平均在职时间为2.89年,略高于目前在职的基金经理。
影响 频繁变动拷问基金业绩 然而,选择在5月纷纷离职,不少业内人士猜测可能和部分基金公司近期刚刚发完年终奖有关。
一家上海合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很多基金公司并不会在年初就发放前一年的奖金,一般需要通过董事会审定业绩后才发放,这一拖就到3、4月份,有的甚至拖到7、8月份,更有基金公司采取策略在发完新基金后才发放年终奖,以防基金经理离职。
同时,业绩因素应该是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变动另一主要原因。“5月以来股市的连续下挫也加大了公募基金的业绩压力,部分基金公司不仅实行年度业绩考核,同时还实行时间单位各有不同的短期业绩考核,而业绩考核不能满足公司要求便无奈选择走人。”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表示。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杨文斌指出:“公募基金经理的频繁更换成为近年来的一个趋势,离职后的去向大体分为三类。”杨文斌说,部分成熟的、业务能力强的公募基金经理因公司的内部调动转而负责专户理财、社保基金等业务,广发的朱平、易方达的肖坚就是此类;另有一部分则去了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相对而言业绩排名压力较小;当然大部分还是投奔私募基金,或自己创立私募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累计有43位原公募投研总监或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占166位私募基金经理的25.90%。从前几年的博时基金肖华、华夏基金石波、嘉实基金王贵文、赵军、上投摩根吕俊,到去年的交银施罗德李旭利、郑拓,再到今年的华夏基金孙建冬,这些基金经理,大部分都曾是所在基金公司投资管理的核心人物或明星基金经理,而现在许多都已独立起家,成为雄霸一方的私募基金老总。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不论从业绩考核、排名压力还是从个人收入、监管条件来看,私募基金都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为公募基金的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由于私募一般有高达20%的业绩提成,且注重基金经理个人风格的发挥,私募对公募基金经理吸引力巨大。
“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往往不能接受公募基金的"清规戒律",到最后多半奔向私募或自己创业,这在国外也是这一趋势。”杨文斌对记者表示。而且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基金业的格局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私募基金的发展势头明显快过公募基金,在监管相对宽松的情况下,有一定资质的基金经理都会转战私募。
伴随新基金发行提速,目前市场全部基金数目已突破600只,而据公开数据统计,目前基金经理总人数不到500人。基金经理的稀缺性导致市场上出现许多一位基金经理兼顾多只基金管理工作的现状,这也严厉拷问着中国基金业人才储备机制。
从增聘或接任的基金经理情况来看,大多数基金经理都是在短时间担任基金助理、投资助理后迅速提升为基金经理,经验方面比较缺乏,有过任职经验的基金经理显得十分稀缺。备受关注的中邮核心优选便是启用任期不足一年的基金经理助理王丽萍接替王海涛担任基金经理,单独掌管上百亿规模的资产,效果让人担心。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考察了管理偏股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业绩,截止到2010年一季度,近一年排名前10的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为4.92年,而排名后10的基金,其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为1.99年,新老基金经理业绩差异明显。
办法 公募基金人才“短板”亟须整治 对于基金业人才的流失问题,也成了整个公募基金业都感到“头疼”的事情,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服务于更广大的投资者成为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谢卫递交了一份有关基金行业的提案——《关于探索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提案》。他提出,人力资本在该产业中占据了核心地位,这也决定了它与其他资本或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同,对人才的重视也要反映到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中来。
对此,华泰柏瑞基金公司总经理陈国杰也表示赞同。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股权激励确实是相对较好的工具,其实,这一方法在国外的基金行业也相当普遍,例如拥有股权的员工要到3至4年后才能行使,以确保员工对公司和投资人的承诺是长期的。”
美国久负盛名的大型基金公司Fidelity的股权结构中,家族持股49%,员工持股51%,而Invesco景顺集团中也有40%的股权为员工持有。“从海外基金管理行业实施股权激励的结果也能看到,股权激励的存在,能进一步鼓励基金公司的员工用长线的眼光来开展各项工作。这一点无论对投资人、对员工本人、对基金公司来说,都是多赢的。”陈国杰说。
谢卫建议,基金公司在开展股权激励时可新老并重:一方面可以考虑允许具备条件的基金从业人员等专业人士参与新基金公司的发起和设立;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成立的老基金公司,可以通过股权激励鼓励员工持股。
杨文斌指出,将来私募进入《基金法》可能有助于平衡两者关系。目前私募基金在组织形式上已受到监管,比如信托制受到信托法约束、有限合伙制受有限合伙法约束,但其在从业资格上并不受任何监管。“利益输送”“老鼠仓”等行为应该是整个基金业都杜绝的现象,如果私募基金公司不受监管,对基金经理没有审核限制,将来规模壮大后极有可能爆发较大问题。以香港地区为例,目前不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都必须拿到“第9类牌照”,但进行公募业务的资格要求相对更高。内地也可借鉴这一方法对私募基金进行约束,在某些方面适度宽松,如在申请后可允许私募基金经理投资股市,但每次操作前必须申报等。
随着新《基金法》即将出台,私募基金监管法规增加入册几乎可以肯定,届时新的法规有何限制成为基金业关注的焦点。“未来私募基金加强监管是必然趋势,这和国外对冲基金的发展路径相一致。”一位基金经理说。
(责任编辑:侯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