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本轮A股大幅调整,大盘蓝筹股已具备了很强的估值优势,这是构筑A股市场下跌有较强支撑的重要判断理由之一。不过,在这种估值优势背后,也存在着三大压力,这使得大盘蓝筹股的估值优势难以转换为支撑A股市场转暖的市场优势。
压力之一:尽管目前大盘蓝筹股的经
营业绩普遍良好,但它们的现金分红比例实在太低,导致投资者不愿长期、耐心持有大盘蓝筹股。
例如,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和
中国石油位居2009年度国内最赚钱的上市公司前列。如果以目前国内人民币存款一年期利率2.25%测算,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石油的现金分红与股价相比为0.34%、0.404%和0.13%。银行股的现金分红整体上算是高的,但基本上也是仅比一年期存款利率高一点点,相比之下,其他大盘蓝筹股的现金分红比例要逊色多了。如果根据今年4月份CPI同比增长2.8%测算,大盘蓝筹股的现金分红比例显得更低了。
当然,也有个别上市公司会偶尔慷慨现金分红,但事后发现,它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再融资成功。因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上市公司仍缺乏理性的现金分红理念。
面对大盘蓝筹股如此微薄的现金分红,A股投资者自然不会把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作为投资的最重要理由。因此,尽管目前大盘蓝筹股的业绩增长较快、市盈率与市净率也比较低,但在当前弱势市道中它们也是无法回避持续下跌的市场风险。结果是,尽管当前大盘蓝筹股已具备估值优势,但仍然难以成为投资者抗拒市场波动风险的投资替代品。
压力之二:目前大盘蓝筹股普遍存在着再融资压力,这是导致它们的估值优势难以转化为市场优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不妨以目前国有上市银行的再融资计划来说明这个问题。从目前来看,中国银行正在发行不超过400亿元人民币A股可转债,并传闻还将发行H股融资70亿美元,“A+H股”的两项再融资估计为900亿元人民币;
交通银行已表决通过了“A+H”的配股方案,募集资金不超过750亿元;工商银行也表决通过了“H股增发+A股可转债”的再融资方案,H股增发上限为不超过已发H股的20%,A股可转债不超过250亿元人民币,两项再融资上限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建设银行或仿照“A+H股”再融资模式,估计再融资规模也不会低。据此推算,国有上市银行的再融资规模将可能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其实,除了银行股外,其他大盘蓝筹股也普遍存在着再融资的计划或冲动。如果市道好的话,这些再融资压力不会成为问题,但在当前预期流动性收缩及市道偏弱的市场环境下,大盘蓝筹股主动或被动的强烈扩张欲望,无疑加大了它们的再融资压力,抵消了投资者对大盘蓝筹股估值优势的追捧与热情,至少在短期内他们将对已具备估值优势的这部分大盘蓝筹股“敬而远之”。
压力之三:当前大盘蓝筹股的解禁股释放压力仍然较大,这有可能导致投资者需要重新评估目前大盘蓝筹股的既有估值优势,这种不确定性也使得投资者陷入对大盘蓝筹股的估值之困。
确实,目前大盘蓝筹股的解禁股释放压力是明显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大盘蓝筹股的大股东都是国有大股东,预期它们也不会轻易抛售解禁股,因为许多大盘蓝筹股所处的行业都是国民经济的关键行业。但是,解禁股仍被视为“笼中之虎”,市场时时会担忧大盘蓝筹股潜在的解禁股释放压力。
这是因为,如果不存在庞大的解禁股释放压力,按目前大部分大盘蓝筹股的估值优势,它们早已进入了投资的安全边际,市场波动趋势不会改变它们的投资价值。但是,如果按照大盘蓝筹股潜在的解禁股释放压力测算,特别是以目前市场的资金与筹码平衡来看,不排除大盘蓝筹股的当前估值水平还可能会有所下降。这种估值之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对大盘蓝筹股估值优势的传统看法。
由此可见,当前大盘蓝筹股的估值优势背后存在着上述三大压力,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大盘蓝筹股短期内已失去投资的吸引力,也导致了A股市场难以转暖。
(责任编辑:何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