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创造全球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历史纪录的农行,目前已进入上市倒计时。据悉,农行最快将在本月拿到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的批文,有望于7月中旬登陆A股和H股。只是令农行胸闷的是,今年以来,A股市场熊市阴影日渐浓厚,港股近来也士气不振,这均给农行上市带来
了不确定性。
虽是四大国有银行中的一位超级病号,农行也有自己的改革图景,其股改路径与其他3家国有商业银行也基本一致,即在对农行进行全面外部审计、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推进财务重组,设立股份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然后择机上市。
不过,在全球化的竞争框架下,决定农行能否脱胎换骨的最终筹码未必在于农行获得外力支持以及IPO金额的大小,而在于农行能否通过上述改革提升内生性竞争优势。诚然,在既定条件下,上市普遍被认为是最优安排,但若认为通过改制上市,就能刮骨疗疾,就会过于乐观。其他3家国有控股银行先行改革的经验表明:银行改革的关键在于是否建立起一套防止新增不良资产的有效机制。如果银行这一机制未作根本性改造,就匆忙上市,那就等于打通了银行与股市的风险通道,银行与股市的风险就会相互传递,加大整个经济的制度风险。
事实上,透过
建行、
中行和
工行上市以来的治理绩效表现,人们期待中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现代商业银行尽管雏形初现,但问题依然很多。业已上市的诸家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的暂时繁荣,并未掩盖它们实际竞争力的虚弱。农行要想在短短几年内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其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对农行上市,千万不能只盯着可能创纪录的融资规模。既然上市只是农行迈向一流商业银行的必经驿站,那么农行及其监管者应当思考,如何为农行拿出一份能够真正增强竞争优势的菜单,让农行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其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指标达到国际知名银行的水准。
应该肯定的是,中国迄今为止在银行业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国银行业要达到国际一流商业银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更广泛的角度看,中国银行业需要花时间建立起一种真正的信贷文化,即贷款决策应建立在借款人的信用可靠性以及对贷款风险的分析评估上,而不能仅靠银行与贷款人的关系或政府的相关政策。因此,从尊重市场规律、催生世界级商业银行的高度出发,就必须给予银行应有的商业空间,使其真正获得竞争优势。
因此,这次农行上市是否会创造新的融资规模纪录对其未来发展并不具有关键作用,如果农行能因上市而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适应市场化,那么它不仅会在监管制度下继续履行作为国家主要商业银行的社会职能,还可以成为汇丰、德意志银行等国际顶级商业银行所敬畏的对手和伙伴。(章玉贵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曹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