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储朝晖:高考进入“被选择”时代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储朝晖
2010年06月09日15:27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旧的单一模式的高考作为中国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使命已经完成。在公平的原则下,以多元自主为评价标准,服务于所有人成长发展的多样化、去行政化的专业测试,应该是社会所急需的新的高考

  尽管媒体还有不少关于高考的报道,但2010年高考与以往相比,显然被人们淡化了不少。2010年全国考生人数比2009年减少65万人至957万人,北京等省市还出现了连续三年的减少;同时招生人数却比上年增加27万,达657万人,北京的录取率达到84.6%,全国平均录取率达到69%,比上年提高7%。与那条曾被多年使用的高考标语“站出来让祖国挑选”相对照,高考由长期的“选择别人”沦为“被选择”的趋势,初露端倪。

  人们在选择高考,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地已有整个班的学生选择直接考国外高校而躲开中国的高考,事实上,2009年已经有大约20余万人做出这样的选择,还有数量更多的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主动放弃高考,他们认为,高考既决定不了自己命运,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而这样的选择无疑是理性的。高考成为“被选择”的另一个证据就是,北京首次实行高考加会考模式后,就有4015名学生不参加文综和理综考试,在别人还在考试的时间里,他们可以选择玩去了!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理性对待高考,湖北广水的男考生和鄂州的女考生,选择在高考前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属于这样的例子。事实上,江苏某重点中学连年发生考生在考前自杀事件。出现这样的悲剧首先应归因于家长的盲目、教师的误导和社会的渲染,为什么考前自杀的大都是重点中学成绩尚不错的学生?因为他们将人生窄化为上清华北大的华山路一条,以致他们不能像那些成绩中间走的考生那样看到人生的路原来是如此宽阔,不能像他们那样站着选择高考,而只能趴下被高考网罗。

  考生与社会对高考淡漠,自然与高考的社会功能降低直接相关,当10个人中就有8个能通过的时候,那些如临大敌的高考现场就显得有些滑稽。这种滑稽源自高考没有依据自身的社会功能自我变革,没有意识到现今录取率达到70%的高考与录取率不到4%的高考是绝然不同了,以致依然动用比当年大得多的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高考;没有意识到当初高考通过就能让一个农民上了大学成为国家干部,而如今的大学生毕业后还要与农民工一样去自己找工作,而且还有各式各样的就业考试在等待着他们,还是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或需要蜗居,或许成为“飘族”,于是,考分仅仅相当于排队时手中拿到的序号。

  当分数仅仅是进入某所学校的符号时,面对如此巨大人群的单一的高考,成为人健康成长发展的陷阱。它与人对自然社会的态度没有关系,它与对某门学问的探究兴趣没有关系,它与潜能不同的人的爱好与特长没有关系,它与社会对人的需求没有关系,它将原本个性差异巨大的人都变成不断的排队者,除了排队便一无所能,一无所事。如此下去,人力资源强国将遥遥无期,因此,在高考成为被选择对象的时候,对高考自身的改革便显得刻不容缓。

  试图对高考进行选择的还有各高校,因为通过高考根本无法保证招收到自己想要的生源,所以有影响力的学校就尽量争取招生自主权,这种要求无疑有其合理性。理论上说,全国高校都应有自主招生权力,高考本身仅是客观的专业性测定,而不应具有对学生和学校的强制性,因此高考成为“被选择”,事实上是高考回归了其本源。

  然而,社会上依然有一股力量不愿看到高考回归本源,他们想利用它作为聚宝盆,或想利用它作为权力的遥控器,从而限制考生、家长、社会、学校对高考的选择权利,增加老百姓的教育成本,阻碍人的健全成长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现实已经表明,旧的单一模式的高考作为中国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使命已经完成。在公平的原则下,以多元自主为评价标准,服务于所有人成长发展的多样化、去行政化的专业测试,应该是社会所急需的新的高考。

  社会所需要的“新高考”的最本质特征,是尊重考生的自主成长发展需要,尊重学校的自主选择权,因此它不再是现在类似“人民公社”的高考,而是好比“超市”的高考;不再是现在类似“大食堂”的高考,而是像如今各具特色的“餐馆”的高考。高考的结果仅是个方面参考的依据之一,让学生和学校都能在其中自主选择,满足不同人、不同学校和社会不同方面的需求。

  面对社会大趋势,高考要主动适应并服务于“被选择”的社会定位,要主动放弃对行政力量的借助,确立起自身专业性的自立基础,这才是高考自身长久的自主之路。

  多年来,高考的功能存在被动放大的现象,它的选择权力已经越界到本应属于高校教师的权力范围。高校应扩大学业不合格的学生的淘汰率,才能使高考的权力边界得到合理的规范,才能保证人生与社会资源不致浪费,才能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不致继续下滑。从这一角度说,高考也无疑需要接受被选择。

  越来越多的人站着而非趴下看高考,本身是社会的进步;将高考当作人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选项而非必经关口,也是社会的进步。唯有如此,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钻出“应试”的圈套,学自己最喜爱学的,做自己最喜爱做的,成为自己最喜爱成为的人。

  (作者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室主任)

  储朝晖的其他专栏文章:

  储朝晖:教育行政化是教改的最大阻碍

  储朝晖:加强校园安保并非长久之计

  储朝晖:孩子需要的不是玩具是自主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编辑:时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