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 全球主权债务危机 > 全球主权债务危机最新报道

欧债危机有限冲击 光伏出口战略微调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6月10日00:05
  中国的光伏界大佬们此刻都集聚于德国慕尼黑,参加6月9日开幕的“2010年太阳能光伏展”——这个被誉为“世界光伏第一展”的展会是无数光伏厂商心目中向往朝圣的麦加。

  欧债危机冲击中国光伏出口的忧虑中,中国光伏生产商们的热情并未减退。

  “汇兑损失已经不是我现在关心的内容,寻找新的客户、开发未来一年的订单才是重中之重。”中盛光电董事长王兴华告诉本报记者,中盛光电虽然在此轮因为欧元贬值中衍生出10%左右的汇兑损失,但销售额却同比急增70%-80%。所以,“成长足以抵消利润方面的减损”。

  “欧元对人民币贬值已超过20%,但如果你看这些企业的销售额,同比增长都超过百分之三四十,像尚德,营收增长86.3%,利润增长也是双位数。”王兴华认为,总体利润才是一个考核“硬指标”。更何况,“经历一季度的汇兑损失后,现在许多企业做了许多汇率锁定、结构性金融衍生品等财务对冲,风险大为降低”。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也对本报记者表示,金融危机下光伏市场仍有双位数的成长,欧债危机并不会让光伏市场成长停滞。“或有波动,但总体向好,企业利润仍可保证”。

  在已经披露的2010年一季度数据中,无锡尚德欧元汇兑损失2450万美元、英利集团损失2477万美元、天合光能损失2751万美元、阿特斯也有1800万美元的损失,全部光伏出口企业加起来的汇兑损失已超过1亿美元。

  化解危机

  “汇率变化是一种国与国的行为,企业很难改变。”王兴华举例,目前企业减低汇兑风险主要有三招:锁定汇率、与投行做结构性金融品;加大在美元区的销售;部分订单则随行就市,依据汇率市场变化,随时调整产品价格。“就是一个组合拳,多渠道分担风险”。

  赛维LDK总裁办主任姚峰对此深有体会。“第一季度因为欧债危机大家估计不足,汇兑损失上伤兵减员,但光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所以调整很快,而这部分主要由企业的CFO(首席财务官负责)。”他进一步指出,许多企业的CFO都具体汇率风险规避的知识,而之前没有注重这一块的企业也在此次汇兑损失之后迅速补全。

  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安装量为6.6G瓦,比上年增长20%,其中欧洲市场约占79%,而欧元区更为此中重头——德国的安装量占据到全球的58%,而欧洲市场占据中国光伏企业出口份额的80%以上。

  “有鉴于此,出口到欧洲的光伏产品均以欧元为结算单位。”王兴华分析,中国企业销往欧洲的均是电站建造商,后者的利润主要依靠政府补贴获得,故此欧洲企业不愿以其它货币方式给卖家结算,“因为政府不会拿美元来补贴电站投资商”,未来欧洲仍是中国光伏企业的出口重脉。

  据了解,在出口中,阿特斯、尚德等大型光伏生产企业,通常都会定期向大客户报送一个价格,并保证在一定时间内按这个价格向这些客户供货。长单一般占据订购单40%以上的比例。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光伏安装国,德国本来提出一个降低16%的补贴预案,但在上周五被议会否决了,说明即使在欧债危机下,大家仍坚持发展清洁能源的决心。”王兴华说,目前国内好的光伏企业们,订单一般签到了年底。“订单没有排到第三季度的都不是好企业”。

  因此,王兴华预测第三季度欧元区光伏安装量增长仍会火爆,考虑到欧元大幅度下跌的空间并不是很大,多数企业且已有对应之策,“在第三季度企业的利润可能会更加可观”。

  “从另一侧面来看,欧元贬值对上游企业却是个利好。”在姚峰看来,多晶硅企业相当部分硅料需要进口、光伏行业许多关键设备亦需从欧洲进口,可以“省却较大数额的外汇支出”。

  战略稍调

  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公司预测,2010年全球光伏系统装机容量将增长68%,达到8.6GW,中国、美国和意大利预计将占2010年增量市场的50%。

  “我更看好美国市场。”王兴华肯定地表示。作为国际领先的光伏发电系统供应商,中盛光电去年美国市场的订单比例10%左右,但6-12月份的订单已占据全部订单的30%以上。

  中盛光电2009年产能为150兆瓦,2010年产能将达到600兆瓦。“扩能这么大,事实上除了为欧洲供应外,就是为美国等新兴国家预留。”王兴华认为,今年国内市场能够达到翻番已是乐观猜测。

  目前,中国光伏产品仍有95%以上需要仰仗国际市场。

  由于美国政府对新能源的高度重视,太阳能企业纷纷由欧洲转战美国。据有关数据显示,今年美国光伏的装机容量有望翻一番。另外,亚洲和澳洲的太阳能市场也正在兴起。 天合光能副总裁朱虞承认,该公司不会过多地依靠单一国家的市场,目前天合光能销往德国的产品在公司市场总份额中所占的比例不超过30%,而美国市场所占的份额已经达到8%-10%。

  “去年美国地区的销售额占英利全球销售额不到5%,而今年上半年将达到5%~7%,下半年将达到10%~15%。”英利公司投资者关系部总监苗青对于美国市场的成长潜力颇为乐观,去年英利对美的发货量大约是不到26兆瓦,而今年对美国发货量可能会有100兆瓦左右,一年内提高了3倍。

  姚峰说,除了美国,澳洲、捷克、波兰等国家的增速仍令人瞩目,“企业出口多元化,结算方式也是间接实现多元化,汇率方面的风险更可降到更低”。
(责任编辑:侯力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