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财经面对面 > 公司追踪

中粮于旭波:打造全产业链没有捷径 需要5-10年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祝慧
2010年06月12日17:47

  “我们得快点,我等会就得赶飞机去江苏东台督促我们的一个生猪养殖项目。”6月11日下午,在接受搜狐财经等媒体专访时,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刚一坐下来就如此说。

  他所说的生猪养殖项目,是中粮集团去年5月在江苏东台投资的40亿元的生猪产业化项目。

  从2009年

3月提出全产业链战略开始,中粮集团全线都在忙碌。一方面,并购活动不断,收编方便面“五谷道场”、参股蒙牛乳业、收购万威客;另一方面,中粮也在巨资打造生产加工基地:在天津开工建设600万吨加工能力的粮油综合基地、总投资额3.14亿元的中国首个临港型大米加工厂……

  “中粮希望未来把业务集合成一个整体的业务,需要大家一起来合作打造一个安全的产业链。严格打造我们的产业链,没有什么捷径。”于旭波说。

  显然,中粮的目标是要兼顾自身和整个生态链竞争的需要。“从田间到餐桌”,中粮集团越来越大,这个产值上千亿元的企业在不断向市场靠拢,适应市场,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选择。

  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大趋势

  搜狐财经:今年以来的一系列农产品价格上涨,有没给中粮带来一定困扰?您对于农产品价格上涨怎么看?

  于旭波:对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从油脂油料来讲,我国农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大,我们的对外依赖度比较大,所以,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市场总体供求关系的变化。

  第二,农产品价格上涨也一定程度反映了政府的政策取向。从国家来看,保护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也是希望能够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能够达到的一个转移支付。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大的方向。

  从企业来讲的话,产品价格肯定是要反映产量的变化。从中粮产品来看,品牌类的业务比重还是很小的,从我们销售额来看的话,还不到10%,更多的产品还是一些贸易、加工类的,在这个产品系列里面,原材料的价格是能占到成本的80%以上,所以基本上来讲,农产品的价格都反映在成本里面。

  从企业自身的规律来看,它一定是希望能够把上面的价格反映到下面去,但是会受制于一些因素,比如说去年玉米的价格,一定程度上来讲受到糖价的支撑,因为它是做一个甜味剂的原料,当糖价比较低的时候,它就转化不出去。还好去年、今年的糖价比较高,所以玉米的产品应该说还是能够比较顺利地转化出去。像米面油这些产品,上游的模式和渠道的客户、品牌的客户之间价格模式还不太一样,可能上游的模式一定程度上还得关注到下游客户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像米面油这些基础产品,还得关注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我觉得中粮在这里面一方面受制于上游,因为大政策希望农产品价格提高。

  对农民来讲,我们是农民的客户,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价格挑起来,同时在下游的品牌中,还要将食品价格上升消化一部分,不能百分之百地把价格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去,渠道的客户也需要我们能够稳步地转移,不管是工业食品的用户还是消费渠道,它都需要在一定时间之内,因为它不可能一天就把价格提起来,所以这有一个过程。

  对我们来讲,成本管理也是我们很大的一个工作,有期货市场,我们会结合得紧一点,有些价格会通过期货市场把价格波动的风险转移出去,如果没有期货这块,企业可能就要自身消化了。

  我们觉得这两年从国家大的形势来看,价格的上涨是一个大的趋势,国家政策也很清楚。玉米的价格、菜籽的价格、大豆的价格、大米的价格,这些国家都在提,而且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我们下面的客户都有这个共识,这样我们谈起价格来会稍微好一点,因为大家觉得这是大形势,所有人都得做贡献。

  通过规模经营保证食品安全和价格

  搜狐财经:现在有些城市出现了“天价蔬菜”,比如十几块钱的黄瓜、几十块钱的猪肉,您对此怎么看?中粮是否会推出这样的高端产品?

  于旭波:是这样的,中粮的使命是奉献营养健康的食品。要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产品,确实成本比较高,因为大家觉得买不到,不知道哪个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是好东西,所以有时候消费者是逼得没办法,愿意花很高的价钱去买一个安全和放心。

  中粮集团恰恰不是这么看的,中粮集团希望能够真正通过自己产业链的建设,能够最通过我们产业体系的布局来保证整个食品安全。

  中粮现在提出来要在全国布局十五到二十个集约化米面油的加工基地,也会布局全国的生猪屠宰、家禽养殖的屠宰、加工基地,去年我们也买了万威客,中粮在肉食方面也在打造平台,也希望从源头开始保证食品安全。

  虽然我们这样做时间要的长一些,但是我们放心。我们是通过一个规模化的经营,把成本维持在一个有竞争力的水平之上,而不是通过价格,更多地是树立一个品牌。

  中粮的做法是,把中粮的一些产业布局、把中粮一些产品更多地向消费者推广,让消费者真正建立信心。现在消费者的基本评价标准是贵的就应该是好的,但往往有些情况下,贵是一个营销的手段,它也不见得很好,但是也有可能它很好,但是它的量很小。

  中粮可能不是这么定位的,我们是一个全产业链的安排,是一个全程可追溯的体系。另外,我们在布局、规模上还要满足消费者基本的需要,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去谈营养和健康,他们是一个产业链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安全性一定是第一位的。

  中粮至少需要5-10年完成全产业链建设

  搜狐财经:去年底的时候,中粮收购了万威客,不知道中粮计划什么时候进入肉类产业第一布局?

  于旭波:我今天晚上出差去江苏东台,在那里我们有个生猪养殖项目开始往里投小猪了,这个项目已经建设完了。中粮在天津宝坻、江苏东台、武汉三个基地,但这个基地现在进展不如我想像的那么快,主要是因为中粮要做什么事得要经得起推敲。

  推敲是什么?你对周边的环境和居民会不会带来影响?对周边的环境要做到清洁,特别是动物有很多的垃圾。中粮跟中国节能有限公司一起合作,把动物的粪便处理好变成沼气,服务于我们整个的产业链。

  我们更多地希望上游养殖基地的建设能够为未来的中粮肉食发展提供一个比较好的资源,因为生产环节是控制在自己手上的,至少自己这一块能追溯到。

  我想未来的生产还是在一定的时间段,比如说三到五年,把这个体系真正建设好。现在希望在养殖方面投资的人也不少,但是中粮希望能够建设一个管理体系,从子猪到饲料,到养殖方法,整个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这样的话能够服务于农民、服务于上游的供应链条,能够真正把它做好。

  未来中粮应该更多侧重于下游的屠宰、加工、销售,这方面应该是中粮未来的一个大的定位。

  现在在中国,双汇、雨润都是做得很好的企业,还有国外的一些品牌,他们都做得不错的。但是这个行业里面空间非常大,还是属于一个比较粗放的阶段,我觉得作为央企,我们应该有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把肉食这个产业从源头开始,整个把它管理好,发展起来。

  大家往往会问到时间的问题,我觉得这个事没有五到十年的努力,中粮也不可能把这个产业链建设得很好,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像我这个岁数应该会看到它成功的一天。

  搜狐财经:中粮下一步还会不会再收购几个肉类方面的品牌?

  于旭波:我觉得是这样的,第一,如果肉是中粮的战略,那存在这样的机会,至少中粮自身有这样的想法;第二,要看它在中粮这个产业链里面发挥哪一段的作用,是屠宰还是布局?是品牌还是团队?还是在品种研发这个阶段?这主要是看它在这个产业链上的哪一段上,是不是能为中粮的产业发展带来支持,能够加快我们整个的产业进程。

  是否继续并购取决于中粮大的定位

  搜狐财经:自从去年提出这个全产业链的概念之后,中粮集团并购活动不断,收编方便面“五谷道场”、参股蒙牛乳业、收购万威客,那在今年,中粮还会不会后续的收购动作?

  于旭波:我不能否定你这个说法,但是坦率地讲我也不知道未来有机会跟哪个企业合作,我觉得还是刚才我说到的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就是中粮一个大的定位。

  国资委有领导在中粮调研,给中粮提了一个很大的题目,就是中粮作为一个央企,怎么思考自己未来的产业定位。怎么定位?如何定位能够发挥一个央企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中粮今天的定位实际上是一个蛮大的定位,我们把它定位在一个全产业链的粮油食品企业里面。

  可能在中粮里面你既会看到贸易,又会看到加工米面油品牌的业务,也会看到肉蛋奶,比如蒙牛这样的业务,它实际上都是从源头开始,它的跨度很大,没有一个产业链的支撑,这样的品牌业务是很难做成功的。特别是肉奶这些业务,必须是产业链的严格管理,因为它在食品加工业里面是比较容易出事情的业务。

  我觉得中粮一个最大的定位,就是满足老百姓和消费者基本的食品安全需要的产品,当然我们会在这个基础上研发更多美味、方便的产品,还得有竞争力,因为大家都提高门槛了。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中粮还是会严格地去打造我们的产业链,没有什么捷径。

  中国需要几家成规模的食品企业良性竞争

  搜狐财经:打造全产业链的确是可以保证食品的安全,但如果我们是从上游到下游都做到是自己控制的话,会否给大家造成垄断的错觉?

  于旭波:我觉得会的,一定会。但是中国市场太大了,在中国这么大市场里面,一定应该有十到二十家非常成规模的企业,以前我可能讲过说五、六家,五到十家,我觉得这个市场是足够大的,可能我们要十到二十个家是完全可能存在的。每一个企业真正守住自己的那一个区域或者那一个单品,真正把它从上游到下游做好,那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了。

  可能在整个大的业务里面,中粮还是要有选择,今天有的业务必须做好,另外从未来大的发展空间里面,我们可能还是要定位在基本的消费品里面。因为中粮今天收购的业务也都是中粮现在需要发展的业务。像蒙牛过去没有,蒙牛这个业务也不是说中粮想有就有的,所以应该说是缘份能使大家有机会走到一起来。

  正如宁高宁董事所说,蒙牛能给中粮的,要多于中粮能给蒙牛的,这个团队在品牌、营销、渠道各个方面还是很强的,对于中粮集团发展全产业链有非常大的借鉴。中粮也有中粮的体系,中粮实际上很多产品和蒙牛上下游都是协同的。我想可能未来在这个领域里面会更多地去寻找协同,不能靠自己。

  全产业链的打造一定不是靠某一个环节,或者说任何一个单一的企业,它一定好一个生态链把大家连到一起来。最后中粮生产这个产品,可能上游有二十个供应商,因为分布在全国不同的区域,但是他们都是按照一个标准来生产的,所以我们有一个整体的体系。

  兼顾自身和整个生态链竞争的需要

  搜狐财经:您谈到中粮也会有自己的选择,现在其实中粮是全网撒开,很多产业都涉及,但是有些业务并不是业内数一数二的,对此,不知道中粮是何想法?

  于旭波:中粮今天的全产业链实际上是把中粮自身作为一个整体,就是把中粮作为一个整体性的企业来打造。当然,客观上来讲,今天我们还是分得开,比如说上游的贸易是一块,加工是一块,下游的品牌业务是一块,都聚集在不同的经营中心里面。

  实际上,中粮全产业链的定位是高度整合之下的一个很细的分工,大家分管管不同的环节,有人管生产、有人管加工、有人管流通。

  当然这里面可能管的程度不同。中粮今天可能在贸易加工方面比较强势,因为有过去多年的积累,品牌方面也有这个基础,比如说像长城酒,他们是从源头开始的,比如说像蒙牛是从源头开始,应该说有基础的。

  但是和中粮大的全产业链的目标相比,每个环节上都有做得不够的地方,中粮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为什么大家提出来一个全产业链,就是因为过去大家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是分割的,利益是分割的。

  全产业链要求中粮所有的业务必须把自己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这就是高境界的定位。大家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要兼顾自身和整个生态链竞争的需要。

  中粮全产业链是打造一个整体性的企业,另外,全产业链从一个长远的体系里面来看,也是对我们商业模式的提升。中粮希望未来把业务集合成一个整体的业务。觉得对整个行业来讲,产业链大家还是蛮认同的,特别是消费者非常认同。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8213。

(责任编辑:祝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