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说,“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一定程度上依仗对中国出口的增加”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极大地冲击了日本经济,2009经济增长为-5.0%,创1965年以来的最低纪录。但是由于日本政府采取的政策支持,使得出口增加、内需也已见起色等,日本经济正
在缓慢恢复之中。
日本经济2009年3月见底,目前虽然形势仍很严峻,但是从出口和内需方面看,均呈好转趋势。
日本的出口增加,是因为金融危机时,各国均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致使世界经济没有继续恶化。特别是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使日本的出口得以增加,并刺激日本的生产增长。
内需恢复,是因日本出口的增加带动了内需逐渐恢复,设备投资自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增长超过前季度,今年第一季度为正增长。消费综合指数今年一季度也比前季度有所增长。完全失业率3月份虽然达5%,略高于1—2月的4.9%水平,这是由于很多人在寻找新的就业岗位,并非经济形势恶化。
来自亚洲的旅游者急剧增加,也是日本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今年日本北海道的札幌冰雪节,来自日本国内和外国的观光客人数达243万,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多数是来自亚洲的旅行者,今年2月份到日本的外国人数比上年同期增加62.9%,3月份增加24.9%,均为两位数的增长。另据日本气象厅预测,受尼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将是冷夏,所以,来自国外的观光客和国内的旅游者都将增加,有利于日本消费的增加。
关于希腊的财政危机已经影响到世界金融市场和全球的经济走向问题,有日本学者认为,欧元区建立时,对于各成员国的财政政策等并未统一约束,是制度上的缺欠。目前的问题的本质不是对希腊是否进行救济,而在于财政的中央集权体制等能否确立并得到完全实施。也有的学者分析说,因某些欧盟国家财政已经有很大的赤字,这次为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又一致采取紧急的扩大财政支出的政策,使这些财政赤字国家陷入危机边缘。所以财政均衡这一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无从谈起。这次危机日本有很多可借鉴之处,日本政府的债务余额已高达GDP的2倍,远远超过希腊的债务略高于其GDP的水平。虽然有人认为这是日本“藏富于民”,但是人们多认为,日本政府的债务过多,一旦发生问题,将措手不及。例如这次日本发生的口蹄疫问题便是错过时机,给日本造成的影响是惨痛的。日本已经到了认真进行重建财务的时候了,而解决如此庞大的政府债务问题绝不是轻而易举的,政府必须提出明确的财务再建措施,并确实得到贯彻执行,否则政府将失信于民。 日本经济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密切的中日经贸合作。2007年中国已取代美国连续三年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日本则降为欧盟和美国之后的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新世纪以来的9年中,中国对外贸易以年均近20%的速度增长,中日贸易也以年均两位数增长。根据日本方面的统计,2001—2009年的9年中,日本对中国贸易年均增长12.4%,远高于同一期间日本对外贸易年均增长4.1%、更高于对美贸易年均增长-3.0%水平。所以新世纪以来,日本与中国的贸易占其对外贸易的比重由2001年的11.8%升至2009年的20.5%,上升了8.7个百分点,而日本与美国的贸易所占比重则由2001年的24.5%下降到2009年的13.5%,下降了11个百分点。表明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
金融危机以来,中日两国贸易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之上,特别是向中国的出口,对日本经济恢复发挥了明显作用。根据日本财务省发表的统计,2009年在日本对外出口下降25.1%、其中对美国出口下降31.2%的形势下,对中国出口只下降11.6%,中国占日本出口中的比重也由2008年的16%上升到2009年的18.9%。而日本对美国出口比重却由2008年的17.6%,下降到2009年的16.1%。根据中国的《海关统计》,今年1—4月份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增长高达52.8%,高于对日出口增长(19.5%)33.3个百分点。因此,日本媒体说,“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一定程度上依仗对中国出口的增加”。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低廉高素质的劳动力成本和稳定安全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到中国投资设立企业。2009年,在金融危机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比上年大幅减少47.2%的情况下,对中国投资只减少3.1%,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的重要的直接投资国家。根据中国的统计,截止到2010年4月底,日本企业对中国实际投资额达709.6亿美元,其中50%是新世纪以来的投资,日本是迄今为止对中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4月份的预测,今明两年日本经济将恢复2%左右的增长,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10%的增长,两国的经济恢复和增长不仅为双方的贸易合作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两国企业的相互投资提供了商机。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今年3月发表的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调查显示,从今后3年日本企业对外新投资、扩大海外投资规模以及增加销售、生产、研发机能等方面看,中国所占比重最高,表明日本企业将积极与中国开展合作。对华投资增长的原因,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认为,中国实施的4万亿元刺激经济对策,用于中国内陆地区的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购买汽车和家电实施减税并提供补助等扩大消费的措施,可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日本企业认为这是最好的商机。今后日本在增加对中国沿海地区投资的同时,将扩大对内陆地区省市的合作力度。 事实上,日本的跨国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已开始行动:
——日本各大汽车公司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它们的研究认为,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达1360万辆,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预计2010年的销量将继续增加,主要是低价节能型车。根据这一特点,日产汽车公司也计划2010年在中国生产和销售这类新型车,除在中国国内销售外,并准备向160个国家出口。本田汽车公司已推迟了建在日本埼玉县新汽车厂的开工时间,而要增加2003年设立在武汉的东风本田第一汽车厂的产量,同时今年1月又在武汉新建东风本田第二汽车厂,计划2012年将在中国的汽车生产能力提高到71万辆,已接近2009年本田公司在日本国内年产汽车84万辆的水平。
——日本机电企业和家电公司也要积极开拓中国市场。目前在调研市场同时,也在总结开拓市场的经验,日本一家电公司2005年在北京设立一个研究机构“中国生活研究中心”,采用当地的研究人员对中国的生活方式、白色家电的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并成功开发出适合小厨房用的电冰箱、光除菌洗衣机等深受消费者喜欢的商品,据说这类家电产品也有希望向东南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地区出口。
——日本各大钢铁公司准备进一步加大在中国内陆地区投资建厂步伐。它们调查认为,今年中国粗钢产量将是日本的5倍,达6亿吨。目前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人均年钢铁消费已超过500公斤,而内陆地区尚不足其二分之一,差距很大表明发展潜力广阔。随着中国汽车生产和销售的增加,特别是日资的本田、日产等已决定在中国扩大汽车产量,而中国目前生产汽车所需的钢材品种明显不足,所以新日铁公司今年1月收购了江苏省无锡市的汽车用钢管厂,决定提高其生产能力。神户制钢也将对四川的攀成伊红石油钢管厂出资。因为考虑到中国内陆地区的物流成本问题,日本不可能向那里提供钢材,而需在内陆地区建立生产企业,还可向中国其他地区供应。所以日本提出,对中国投资战略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沿海地区,也要向内陆地区扩展。
——日本的日用品生产企业也将增加在中国的投资。一家大的婴幼儿用品公司2002年4月在上海建立了当地法人企业,其战略是,分两步走,先开拓沿海地区市场,再进入内陆地区。到今年1月末,在全中国经营该公司产品的店铺已增加到7300个。公司的广告负责人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日本售价1000日元的高级婴幼儿用品,在中国内陆地区也很畅销”。公司在中国的儿童用品商店或百货店等设立专营柜台500多个,并派出专业销货员,直接面对顾客推销,效果非常好。
——日本银行业同日本其他行业比较,在开拓中国市场方面动作明显滞后,更落后于欧美国家银行业。日本一家证券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中,但是金融市场的发展尚很不成熟,欧美国家的金融机构发现这一差距,于是在向中国主要银行出资、协作方面走在了前面。日本主要金融行业虽然也曾在战略上把中国作为开发重点,但是近两年,对当地法人企业等的融资每年只增长5%,而且贷出的又多是日资企业和欧美当地的法人企业。目前日本金融部门表示,今后要加大合作步伐。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企业对日本的了解,对日本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到今年4月底,对日非金融类投资只有7.5亿美元。但是近来收购日本企业的动向引人注目,如
上海电气公司收购日本秋田印刷公司、中国三九集团收购富山县的东亚制药公司、2006年6月中国
苏宁电器收购日本一家大型家电公司25%的股份等。
今年5月底6月初,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已在韩国举行,会议就中日韩建立自由贸易区(FTA)进行共同研究达成协议,相信中日韩FTA建立后,中日经贸合作将进入新时期。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