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跟地方融资平台“切割”不容易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0年06月20日14:08

  文钊

  日前,国务院发文要求各地全面清理地方融资平台,目的之一是实现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的切割,让地方政府跟这些融资平台公司划清界限,制止违规担保行为,让融资平台债务内部化,说白了就是你欠的债跟我没关系,地方政府要撇清自己,从而将商业的归于商业,政府的归于政府。

  话虽如此,地方政府要跟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撇清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实上,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是一种唇齿相依,血脉相连的关系,很多融资平台离开政府扶持是没有生存能力的,更多地方政府,没有融资平台也是没有办法完成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推高GDP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客观地看,如果一家融资平台公司有稳定的经营性收入,持续偿债能力不错,而且能够完全商业化运作,出现风险是不会危及地方政府信用的。但是大部分融资平台公司,尤其是县市一级的融资平台,本来就是靠政府包装和注资连拉带拽地才像个公司样,如果地方政府真的撒手不管,这些公司几乎一个月都不能生存下去。

  这一类的公司,自身没有稳定的经营性收入,本来就是拿几个当地的亏损公司拼凑起来的。政府通过注入土地和房产等方式做大了资产,继而贷款、发债,成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输血通道。而在贷款和发债过程中,政府靠土地收入作为补贴,帮助这些公司实现了财务报表意义上的持续盈利,同样,为了确保借贷和发债成功,政府又靠土地质押等方式,为这些平台公司提供了担保。如果认真查阅最近一系列发债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可以说套路基本差不多。

  地方融资平台得以腾挪融资,靠的就是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赖以腾挪的工具只有手里的土地。在这里有一个假设,即是土地可以持续升值,地方政府有能力从土地和房地产获得持续收益,从而不断粉饰融资平台的财务报表,如果地方政府不再提供担保,不再以土地资产注入这些公司,不再以土地收益作为补贴为这些公司提供看得见的 “利润”,单纯从商业角度看,恐怕没有哪家银行会同意借贷给这些公司,也没有哪家机构有兴趣购买这些公司发行的债券。

  问题是,地方政府之所以如此兴师动众,不辞劳苦,帮着融资平台打点,一路扫清障碍,就是因为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依赖成瘾的输血器。

  地方融资平台大规模勃兴,不过是2008年末的事情。中央政府出台四万亿元投资计划,但是要地方政府配套的资金占了大头,各地政府还出台了总计可能超过20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这些资金大部分要靠地方政府想办法。在地方财政因经济下滑持续缩水的情况下,最后的完美设计就是地方融资平台。这也难怪为什么各地争先恐后兴办融资平台,甚至不惜将各种烂公司打包做成新的融资平台,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拿到钱。

  国务院文件要求那些为公益性项目融资,自身没有稳定经营收入的公司,今后不得再融资,项目后续资金要财政或者社会资本解决,这对很多项目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正是因为财政没有钱,社会资本因为市场准入和项目收益等问题又不愿意进入,才有了通过融资平台套取银行信贷,发债套取机构资金的事情。很多公益性项目是中长期项目,信贷资金前期如果已经介入,后续地方财政真的撤火不管了,前期资金的安全也没有了保障。这对银行来说也有莫大的风险。

  地方融资平台暗藏凶险,却很难有一种方式可以速战速决,化风险为乌有。如果真的采取抽刀断水的方式,希望化解可能的风险,则可能使风险加速暴露,甚至一泻千里。符合商业原则的项目,自然可以继续获得融资,问题的焦点集中于那些所谓为公益性项目提供融资,自身也没有稳定收益的融资平台。就此我们以为,可以在确定清理目标后采取渐进的方式,使其去行政化,直至关闭,这样应该更为妥当。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