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中国建设社保体系为经济转型提供动力

来源:金融时报
2010年06月21日14:27
  新华网长春6月21日电(记者 王军 马扬 刘景洋)陈超已经在沈阳远大企业集团工作3年了。作为一名数控加工中心岗位的普通工人,他除了每个月可以从企业领取3000多元的工资外,远大集团还要为他缴纳四五百元的各类保障基金。

  陈超的收入水平在远大集团并不高,但却相 当于沈阳技术工人的平均水平,公司为他提供的较为完善的福利保障措施让他可以放心地工作和生活。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甚至住房公积金,公司都按时缴纳,我基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陈超说。

  上述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就是中国通称的“五险一金”,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由企业承担,个人不需要缴纳。“五险”是中国法定必须缴纳的,而“一金”却不是法定的。

  陈超将他的每月收入一部分存在银行,三分之一用于消费。“主要是社会交往、吃饭、穿衣花钱较多,但是仍然可以攒下一部分钱,买房的时候首付就差不多了。”陈超说。

  工人陈超的收入分配与消费看似普通不过,但在经济学家的眼中却是中国经济转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要从过分依赖出口拉动型向适度的内需型转变,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步骤。”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木西教授说。

  实际上,金融危机前,中国已经开始有步骤地实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金融危机的冲击使这一进程在加快。

  2010年,在外界看来是中国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年,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上海等地陆续调高工资标准,调整幅度在10%以上,预计今年还有20个省份计划调整工资标准。

  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最低工资规定》要求,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实际上,许多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频率都快于这一要求。

  “初次收入分配的调整可以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与消费能力,再次收入分配体系的合理与完善也同样重要。”林木西说。

  医疗保障是最受中国老百姓欢迎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从2007年起,中国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它将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范围的学生、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截至2009年底,参加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超过4亿。

  收入水平低、分布范围广的9亿中国农民更迫切需要这一保障制度的建立。

  从2003年起,中国开始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至2009年底已将8.33亿农民纳入这一保障制度中。农民只要交几十元钱甚至甚至更少的钱,就可以得到数千元甚至数万元的医疗保障。它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从而在制度上使医疗保障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中国农村起步。中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农保试点,这将进一步解决农民最担忧的养老问题。中国政府计划将于2020年前全部实现所有农民都享有新农保,这意味着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从城市到乡村,中国政府正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为国内消费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动力。”林木西说。
(责任编辑:何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