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第四次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本周末即将在加拿大的多伦多拉开帷幕。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应运而生的华盛顿峰会到初显威力的伦敦峰会,从成功转型的匹兹堡峰会再到此次峰会机制化后的首次亮相,多伦多峰会担负着艰巨任务。无论是各国政要还是普通百姓,人们心中都有着太多的问题,希望在本次峰会上得到解答。比如,欧债危机的挑战是否会威胁到匹兹堡峰会确立的强劲、可持续和均衡增长框架?日趋具体也越发激烈的金融监管讨论将把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带向何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能否如期推进?为此,本报记者21日独家专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
G20角色变迁修正会议期待 中国汇改表态助推合作气氛相 比于前三次峰会,眼下人们翘首以待的是在去年9月匹兹堡峰会上正式将G20峰会确立为长久机制后的首次峰会。陈凤英认为,G20峰会的角色已转变为机制化的平台,其使命也已由原来的危机应对型转变为危机后的增长保障型。这种角色与使命的转变使得G20峰会日益成为事实上的“经济联合国”,也决定了从今以后人们对于G20的期待更应该是方向上的指引和政治意愿的协调,而不再是具体刺激措施或规则的出台。“后危机时代的G20峰会应该具备这样的特征,即会前讨论激烈,会中求同存异,会后表达共识。”陈凤英说。
据加拿大财长詹姆斯·弗莱厄蒂介绍,本次峰会将围绕呵护全球经济可持续复苏、达成金融监管改革全球共识、推进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以及增加贸易和减少贸易保护主义等四大议题展开,基本上延续了前几次峰会的讨论框架。从本月上旬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在首尔会议上的讨论结果来看,各方在前三个议题的大方向上保持共识,但在具体举措上存在复杂分歧,预计本次峰会中仍将交锋不断。而作为金融危机伴生物的贸易保护问题,预计各国仍将不甘落后,大表决心,但成效难期。此外,中国方面几天前特别表达了对发展问题的关注,陈凤英认为,各方在此领域存在共同利益,预计达成共识不存障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表示,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这一消息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包括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美财长盖特纳等在内的财金高官均给予较高评价。外媒也称中方于G20峰会前做出汇改表态是在为峰会铺平道路,同时亦有助于营造有利于各方达成共识的良好氛围。
复苏前景判断料将一致 宏观经济政策有守有攻 可以说,在今年初欧债危机爆发以前的三次G20峰会上,各方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上始终没有太大分歧,伦敦峰会以攻为主,匹兹堡峰会提出要筹划退出。然而,欧债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虽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情况却复杂许多,也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陈凤英认为,多伦多峰会上G20成员国对于全球经济形势的判断大体应该可达成共识,即不能排除“二次衰退”的风险,但是可能性极小。“毕竟本轮复苏是由新兴经济体带动的,而新兴经济体复苏尚未出现趋势性改变的可能。”陈凤英表示。
然而,在前景判断上的共识并不代表各方立场和步伐的一致。欧债危机将财政可持续性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特别是对于处在风暴中心的欧洲来说,紧缩银根、收缩开支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不二选择。然而,欧洲可能采取的事实上的提前退出却与美国的主张大相径庭。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不久即高调打出的出口牌需要在全球范围内维持宽松的政策环境,因此预计美方在本次峰会上会呼吁各国继续刺激经济的政策以保护复苏。陈凤英认为,欧美目前面临的问题和主要矛盾不同,弥合分歧的难度也很大。预计峰会最后的共识应会同时强调保障全球复苏和财政可持续性,在具体经济决策上不强求一致。“不过,具体政策上的不一致并不会改变G20确立的各方协调宏观经济政策的努力方向,匹兹堡峰会确立的强劲、可持续和均衡增长框架不会因此受到威胁。”她说。
金融监管将持续推进 银行税难题破解不易 金融监管仍将是本次峰会讨论的重点。正如美国历次峰会积极呼吁刺激经济一样,欧洲的重要使命仍然是敦促各方推进金融监管改革。回顾以往三次峰会,各方在金融监管方面取得的进展可以说成绩斐然。华盛顿峰会主要是提出问题;伦敦峰会更进一步,不仅首次提出要监管主要的对冲基金,更成立了金融稳定委员会,为推动金融监管改革做好了机构准备;匹兹堡峰会则让人们看到更为具体的计划,甚至拟订了从场外衍生品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到国际会计标准,再到银行资本充足要求等一系列监管改革时间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监管讨论的焦点日趋突出。比如,匹兹堡峰会上的焦点话题就是高管薪酬,最终因各方分歧峰会未能统一具体方案,只是就六个原则达成共识;而从首尔财长和央行行长会的结果来看,本次峰会的焦点将是银行税问题。目前欧洲是推行全球银行税的积极推进者,美国将立场精准定位在支持征收所谓“金融稳定税”,而加拿大、日本及多数发展中国家则持反对态度。陈凤英认为,银行税的讨论在本次峰会上仍将继续,但要达成成果可能需要等到今年晚些时候的首尔峰会。
IMF份额调整箭在弦上 美欧分歧成关注焦点
相对于宏观经济刺激与金融监管,G20峰会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方面取得的进展可以用坚实匀速来形容。华盛顿峰会提出金融稳定论坛需吸收更多新兴经济体;伦敦峰会成功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完成总额达1.1万亿美元的增资;匹兹堡峰会更取得突破性进展,承诺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IMF的份额提高至少5%以上,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增加至少3%。在今年4月份的IMF与世行春季年会上,世行已通过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13个百分点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并实现了584亿美元的普遍增资。
相比之下,IMF改革仍存障碍,而目前距其在2011年1月前完成份额改革的期限仅剩半年多时间。陈凤英认为,欧美能否调和分歧再次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欧洲方面对于放弃份额已有意认同,但前提条件是改变当前美国享有的一票否决权为绝对多数原则。这一要求显然直击美国要害,双方弥合分歧的难度可想而知。“不管怎样,欧美互相克制对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好事,将更多的份额和投票权向后者倾斜,改变欧美一统天下的格局,这本身就是重塑国际金融体系的进步。”陈凤英表示。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