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农村金融机构如何从“三农”走向市场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0年06月28日08:39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王易 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新增成员,农村商业银行改制自2006年到如今已基本完成,其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不准确,另一方面是股权分散,自身公司治理不足,行政干预普遍。

  “早一点,农村的金融机构无疑例外都要进城”在近日召开的由社会科学院主的办“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如是说。

  农村商业银行自诞生就被赋予了支持“三农”事业的重要使命,而国家却没有及时相应地出台有关农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一方面,中国大多数农村都处于贫穷落后地区,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发展金融服务面临着,存款少,风险高,回报低以及担保难等问题。

  而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农村商业银行只能在县域一下设立跨区域机构设置,政策的限制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在与其他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社科院研究员胡彬在报告中指出,这种不合理的政策安排是农村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最大困扰。

  他还说,明确划分城乡金融机构界限,各司其职的政策已经慢慢不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和民营企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系。

  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主任安青松也说,过去我们总是在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和股份制经济是同步发展的,因此,只有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才能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契合。他还指出,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上市能够有效解决其资本补充难的问题,同时有利于管理的规范,赋予股东发言权,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在商业化的模式下前进。

  “三农”的使命意味着农村金融机构必然有着政策性的特点,然而现阶段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不规范,股东没有实质的话语权,这样的金融机构只是政策的附属品,没有生命力。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商业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仅靠农村金融机构的商业性,是无法解决"三农"问题的,社科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冯兴元说:“把服务三农如果强加一个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话,就要有一个特殊的政策带领。”

  李扬在讲话中强调了地方政府的重要角色。他说,地方政府必须创造好的发展条件,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再创造一个公平、公开、透明有效地监管机制。

  银监会副会长蒋定之也指出,要把商业化经营和职能服务能够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众多的声音中,来自世界银行的学者王君的思考则显得格外冷静。王君认为,一定要划清商业可持续发展范围的边界,在这个范围内由市场主导,财政优惠或补贴政策无需介入,补贴和优惠应当用到商业可持续发展的范围外。此外,他还强调了“金融普惠”的概念,金融普惠就是有真实需求的个人和企业,能够以合理的价格,方便,及时和有尊严地获取全面的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而不是以优惠的价格提供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刘玉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