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河南省鹤壁市政府网站挂出一纸招聘通知,证实富士康正将生产线从深圳等南方沿海城市迁往较为不发达的华中和华北。通知称,“富士康科技集团拟在我省投资建厂,企业规模30万人。近期需要10万名员工到富士康培训。”
是扩大规模还是战略大转移?上述一纸招聘并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从近年富士康的相关动作来看,基本上可以判断二者兼而有之,即,一方面扩大规模,一方面实施战略迁移。人们或会把富士康如此举动,与前段发生的“十二连跳”联系在一起,其实二者关联不大——实施迁移是富士康既定的战略,而“十二连跳”的作用,不过是让富士康加快了这种步伐。
有分析说富士康内迁,看中的是内地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像河南这个人口最多的省份,就是最大的劳动力输出地。这样的分析当然有一定道理,但也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之嫌,就以河南为例,劳动力资源固然丰富,但廉价却未必,在如今这样一个劳动力流动相当活跃、方便的时代,劳动力的价格没有地方价。事实上也如此,据报道富士康此次大规模北迁河南,拟定员工待遇不输深圳。
观察富士康内迁需要另换角度。值得关注的一点,或是内地已非十年、二十几年前的内地,以前人们动辄就说“沿海开放城市”,对应的是内陆不开放的城市与地区,但如今再说“沿海城市”、“内陆城市”,这样的意味已经大为减少或者了无陈迹,因为当下内陆城市的开放程度,至少在政策上并不输于沿海。像富士康此次内迁,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可以享受到比在深圳更高的税收优惠。对于内陆地区,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辅之以高铁与民航,交通已不是他们的劣势,而相对沿海城市更为低廉的工厂用地,则是内陆地区别无仅有的优势。
相信会有更多企业包括全球知名企业,会选择到中国内陆地区选址办厂。一个可以预知的结果是,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做出这样的选择,将对沿海城市的用工市场造成严重冲击——不仅企业用工源源不断、川流不息的情景将成往事,就是现有的工人也将出现回流。要说这一冲击有什么正面意义,那就是将真正迫使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发展模式;至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于中国就业的重要性,将继续在中国内陆地区得到发挥。
或可对富士康内迁抱有更多的乐观期待——如果企业内迁蔚为风气,内陆地区的劳动力不需要流乡外出打工,那么年年数千万民工挤车回家过年的景象就将不再重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现象必将大为减少,现行户籍制度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千夫所指;东西部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内陆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另一个支撑点。即使对于避免“十二连跳”这样的悲剧,富士康式的内迁也别有意义——当工人工作的场所就在自己住家的附近,可以经常回家看看时,那么工作的机械与枯燥所导致的心绪的烦扰,或可被亲情一一抚平。
(责任编辑: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