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何妨让“加薪潮”变为“迁移潮”?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0年07月05日04:09
  2010年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一年。这一年,不仅2004年以来出现的“用工荒”明显升级,还爆发了一系列的劳资对立事件,一些企业最终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工资,并带动了更大企业增加工资。各地政府也普遍调高了指导性的最低工资,这些现象被媒体渲染成“加薪潮”,也有人就此预言,外企将被迫迁出中国,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或将不保。

  就我的观察而言,中国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的确已经开始进入上升通道,涨工资将是大势所趋;不过,这将是个相当缓慢的过程,工资水平不会在短期内普遍出现急剧上升。用工成本的抬升会对企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但也会给企业转型留下调整时间。问题是,到底应该怎样看待工资上升?其影响到底会有多大?

  首先,应该强调的是,工资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是合理的市场化现象。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已经结束。农村赋闲劳动力已经很少,企业要想获取新的劳动力,只能增加工资。鉴于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工资上涨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观察近20年来的工资变化,我们应该为工资上升幅度之小而感到惊讶。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而工资水平一直没有明显提高。这是中国竞争力优势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工资上升只是在缩小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幅度。理论上说,只要工资上升幅度小于劳动生产率增加幅度,工资上升就不会对企业的盈利造成严重影响。企业之所以对涨工资反应很激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是个新鲜事儿,没有太多的心理准备。要知道,在国外很多地区,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经营情况较好时,工人要求加工资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中国近期出现的加薪要求,反映的是市场正常要求。

  其次,工资的正常上涨不会终结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既然工资温和上涨是正常合理的现象,那就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看待加薪潮。随着工资上涨,那些利润微薄的企业将首先面临更大的压力。当工资上涨到一定水平,有些企业将被迫迁移或者关门。这看起来是一个不怎么令人愉快的景象,但却是经济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中国沿海地区加工制造业的繁荣正是得益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产业转移。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些产业就不再适合本地区的经济环境,就需要向相对更先进的产业转型。而工资的上升正是这中间的推动力之一。土地和房价是另一个迫使产业转型的机制。地价和房价的上升总体上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上海的内环,没有人会主张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并且,不发展加工贸易没有人觉得是不合理的,因为那里的服务经济能够带来更大的附加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中国的企业因工资上升而转产和迁移,正说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有很多企业会逐步迁移,但这是个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过程。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力成本变贵并不必然带来产业或企业的成功转型,中国制造应该逐步改变靠低成本打天下的模式。经济学家最初认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随后强调资本要素的作用;到倡导企业家精神和管理的作用;再到强调科技和人才的生产力。从这些生产要素来看,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是相对次要的因素。有些国家的劳动力比中国更便宜,但却不是世界工厂。有些劳动力贵的地方,也未必制造业就不发达。

  劳动力贵了之后,企业可以向产业价值链两端延伸,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通过改善管理和生产工艺,抵消劳动力成本增加的负面影响。从很多方面看,中国企业的成本还是相对较低的,在管理、研发、技术等方面与国际一流企业更存在明显差距。工资上涨后,中国企业仍然有较大的学习模仿空间,后发优势依然没有丧失。这也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还有很大的迂回空间。从历史上看,只有一国的工资水平上升到较高水平,该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才可能真正动摇。英国如此,日本也是如此。但有一个条件是,必须通过改善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不断保持劳动生产的提升速度快于工资的增加速度。(作者傅勇,经济学博士,宏观经济观察研究人士)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曹凡)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