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夏粮收购时节,本刊记者分赴江苏、江西、吉林等地夏粮收购市场实地采访。在前一轮
农产品炒作和近期南方洪涝成灾的大背景下,这些地方夏粮收购渠道的商家对夏粮涨价的预期强烈,助推夏粮收购价不断上涨。
“今年粮价4天涨了2角钱” 6月29日,本刊记者在富平
县到贤镇个体粮食经销企业“张攀粮庄”看到,不断有粮食经纪人开着三轮车把从农民手中收购来的小麦运到粮庄。老板张树荣一边忙着过磅、验质、测水分,一边向记者介绍今年的收购情况。
张树荣说:“今年我的粮庄小麦开秤价格每公斤最低1.8元,最高涨到2.04元,这样的涨幅确实少见。”小麦后市价格还会上涨,估计收购价每公斤要涨到2.14元~2.16元。他说:“现在如果降价,就收不来麦子。前几天每天能收上来10万公斤小麦,29日收购价比前一天降了2分,就只收了2万公斤小麦。”
富平县粮食局副局长张农田说,2009年,富平县境内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收储企业收购的小麦价格平均为每公斤1.868元。今年开秤价格为每公斤l.83元~l.9元,但开秤后“一天一个价”,仅4天时间每公斤就突破了2元。6月28日,小麦收购价上涨到每公斤2.04元。
同样的情况在江苏也出现了。
6月25日上午,江苏盐城市个体经纪人顾红新对记者说:“今天不少收购点的挂牌价已经达到每斤1.04元,我们有点不敢收了。”虽然他现在是为外地储备库和面粉厂进行“订单收购”,并没有风险,但是他能够承受的最高价格是每斤1.02元,而去年的价格是每斤0.86元。
“现在小麦价格是一天一个价,每天涨一分钱,这是我从事粮食收购工作多年来第一次遇见。”江苏射阳县兴桥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李纯浒说,6月24日,他们粮库被迫开出每斤0.98元的收购价。
收购进度慢惜售抢购成风 在一些收购主体竞相抬高价格后,国有粮库收购进展缓慢。截至6月25日,射阳县兴桥粮库的直接收购量只有4000吨,是去年的1/10。射阳县合兴粮管所主任田海明介绍,今年他们的收购量只有1800吨。排除今年粮食收获期推迟因素,只有去年同期的45%左右。
据农发行江苏分行介绍,目前,农发行已在江苏省发放夏粮收购贷款60亿元,已收购夏粮40亿斤,仅为去年收购量的一半左右。其中已收购小麦38亿斤,平均价格为每斤0.95元,出现了“有钱少粮、农民惜售、进展缓慢”的现象。
本刊记者在江苏徐州新沂市王店粮库看到,前来卖粮的经纪人很少。粮库主任訾民忠说,6月23日当地白麦价格为每斤0.95元,而粮库以这一价格收粮已经面临较大风险。目前,当地国有购销企业收购小麦5万多吨,为去年同期的1/3。
富平县是陕西省有名的“粮仓”,粮食播种面积在130万亩以上。据富平县农业局种植业股股长赵俊耀介绍,今年全县小麦收获面积73.3万亩,虽然遭遇低温天气,但仍属丰年,平均亩产319.75公斤,总产量2.34亿公斤,总产较上年增产7.1%。 富平县城关粮站是改制后保留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仓容5400万公斤。站长冯智民反映,今年,小麦收购价不太稳定,上涨过快过猛,现在企业收粮有点“拿不准”。“我们分析后市价格不容乐观,但一些粮庄和粮食经纪人普遍"看涨"后市,认为后市每公斤会涨到2.1元~2.14元。”
西北地区大型面粉加工企业、陕富面粉公司经理郭进安认为,今年小麦收购价格上涨得“不正常”,加工企业对“后市”价格不乐观。
记者在到贤镇新移村农民王玉林家里看到,他家房内堆满了小麦。王玉林家一共种了36亩田,今年小麦产量约1.4万公斤。他说,刚开秤收购时卖了2000公斤小麦,每公斤只卖了1.96元。“现在价格不稳定,想等等看再说。”
冯智民说:“农民卖跌不卖涨,出现惜售心理。6月28日,我们站收了17.5万公斤小麦,6月29日估计不足10万公斤。”
麦价高涨的三个原因 据本刊记者调查,造成今年小麦价格高涨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社会普遍预期小麦市场后期看涨。徐州市沛县白小麦市场收购价格达到每斤0.96元,为当地历史最高价。沛县栖山镇粮管所主任甄在培反映,当地小麦价格“疯涨”,国家的托市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给国有粮管所收储带来较大压力。目前,他所在的粮管所只收储了仓储量的20%左右,而去年在收获刚结束时,这一数字已经达到50%以上。
沛县粮食局副局长朱守东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收购主体和当地农民看好后市,收购主体有储备小麦的动机,农民有惜售心理。
二是收购市场主体猛然增多。在江苏徐州、盐城、扬州等地,各类收购主体积极参与收购,部分地区出现“抢购”现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以外的收购主体小麦收购量比去年多出三四成,主要委托当地经纪人进行收购。记者采访到的几位农村经纪人均称自己收购的粮食已经有了下家。有的经纪人开始短期囤粮,以从中赚取更多差价。
三是小麦收购时间推迟,质量下降。受天气状况影响,今年小麦的入库品质不尽如人意。主要是赤霉病、发芽粒不同程度发生,部分小麦色泽灰暗,水分失控,给粮食的安全储存和日后购销经营造成较大影响。射阳县粮食购销总公司副总经理夏兆建认为,“不问质量地抢购小麦”现象在当地比较明显,在国企、外企以及南方省市在粮区代购点的共同作用下,小麦收购价被不断抬高。(孙彬 陈刚 张军 梁爱平)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