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问责机制健全了审计风暴才可能有风暴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7月05日14:25
  据《新闻周刊》报道“中央部门接受和使用虚假发票列支问题比较普遍,虚假套现金额为1.42亿元;14个部门本级和33个所属单位瞒报各项收入和资产等5.91亿元;一些金融机构违规操作涉及金额共计203.01亿元”,现任深圳某资产管理公司CEO的吴君亮通过对近十年来审计报告的分析比较,感到很困惑:国家审计署此次公布中央部门执行预算的违规、违法问题,在过去十年的审计报告中同样存在。

  审计风暴已经刮了好几年,开始,人们对待风暴有着较高的期待,在一次次的风暴之后,人们的关注度随之风暴逐步开始下降。是风暴成为常态之后的关注度下降?非也;是风暴之后责任人得到追究人们习以为常?非也。也许开始人们对审计风暴的期望太高,但随着一次次掀起的风暴,问题有了,责任人也明确了。然而,自2003年国家审计署掀起“审计风暴”以来,审计长李金华和现在刘家义在报告中都多次点名多家中央部委,甚至这次附有详细的审计结果公告,还首次披露了因审计而查处的大要案。然而,实际情况呢,一些中央部委仍然是屡犯屡审、屡审屡犯,审计发现的问题依然存在,虚报冒领。尤其在此次审计报告中,有关中央部门接受和使用虚假发票列支、虚假套现更加突出,尤为引人关注。

  为何风暴刮得如此强劲,人们对风暴却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冷漠。我想,主要还是对于审计风暴之后的追究是否到位的疑虑,人们没有看到应该有的结果。总是风暴,风暴一来人们惊慌失措,然后该如何还是如何,“未庄”还是“未庄”,在一片人心晃动之后,又归于平静。谁也没见狼把孩子叼走,于是,大家都不以为然,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我们要反腐倡廉,必须首先要从上层做起,只有上层做了表率,那么这种自上而下的抓反腐倡廉也许就容易得多。总理多次强调,收入分配的不公会影响到政权的巩固,然而作为中央的一些部门却总理的告诫于不顾,想尽办法套现,找机会发钱。

  在“审计署抽查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29363张可疑发票中,有5170张为虚假发票,列支金额为1.42亿元。其中,8个部门本级和34个所属单位在无真实经济业务背景的情况下,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9784.14万元,主要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补贴等;12个部门本级和37个所属单位对票据审核把关不严,接受虚假发票报账4456.66万元。”有的还“违反财经制度规定”,“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和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多申领财政资金或瞒报收入和资产、违规收费及未按规定征缴非税收入等”。

  除了“假发票”事件外,用刘家义的话说,中央部门瞒报各项收入资产近6亿元,挤占财政资金发津贴近11亿元。上述事实与目前城乡居民的收入相比,实在令人难以相信,这会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对于政府的信任。这些所谓发票管理不严,已经不仅仅是违背规章制度,可以这么说,这已经是严重的犯罪!

  出现这些现象真的把关不严?我想不是,说穿了,还是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在作怪。与之关联的单位和领导,谁都想通过套现、假发票、虚报冒领、挪用中分得一杯羹。从全国查处的案件来看,在许多地区和部门或多或少存在这种现象,用假发票套取上级专项资金,用假发票进行虚报冒领。难道说上级部门不知道?很简单,调查了解一下就知道了,为何出现这种雕虫小技不能识别,无非是上下勾结,各得其所而已,只是大家都不肯明说罢了。

  在审计中不能发现这些现象?也不是,只有有些地方领导的授意,要求只要能从上级或其它途径弄来钱,什么手段者无所谓,于上于下于己都有利益。

  要使风暴真正成为风暴,使不正之风能得到遏制,也为了不让这些部门故伎重演,重拾人民群众对于审计风暴的信心,不让普通百姓从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中丧失对政府的信任。只有严肃法纪,让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者以违法论处;强化责任追究,让有令不行,对于把关不严或滥发钱物者,追究其领导责任;健全制度,绝不能让专项资金被私自挪用;加大制度执行力,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不要等到审计时才发现问题;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加大惩处力度,绝不能让部分人因一己之私损失党和政府的利益和形象,甚至加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我想只要健全了审计问责制,审计风暴也一定不会成为“狼来了”的童话。(管荣保)

  【本文选自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