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新大陆增发股东浮盈41% 大鳄郑海若李绍君显身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7月06日00:10
  在A股市场破发、破净、破增此起彼伏之际,新大陆(000997.SZ)无疑成了一道特立独行的风景。

  根据新大陆7月5日公布的定向增发情况报告书,其本次定向增发价格为7.5元/股,相对于发行底价即7.2元溢价4.17%,与发行申购日6月7日及其前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的比率 分别为54.95%与58%。

  即使按照连续下跌后的7月5日收盘价10.58元计算,参与本次定向增发的投资者,实现的账面浮盈也已达到41%。

  “新大陆此次定向增发的10名发行对象中,只有一家基金公司,从中可见正牌机构对新大陆的物联网概念并不感兴趣,并且认购方的最高申报价都未触及申购日股价及前20个交易日均价,亦可反映出公司的估值偏高及未来成长性问题。”一位私募人士认为。

  公告表明,新大陆此次定向增发共向36家机构发出了认购邀请,但最终只有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认购400万股。尽管机构缺席,但新大陆此次定向增发新增股东中,资本大鳄郑海若、牛散李绍君却赫然在列。

  “新大陆此前的物联网概念第一股行情,基本上都是游资在作祟,因此,郑海若、李绍君此番认购潜伏更显意味深长。”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郑海若重现

  新大陆定向增发情况报告书显示,富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认购数量为1000万股,居此次定向增发第一位,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6%,成为新大陆第三大股东。

  根据新大陆公开资料,富邦资产于1997年12月12日在北京朝阳区成立,注册资本20000万元,法人代表是郑海若。

  此番现身新大陆,或可表明富邦资产已从轰动一时的“云铜股票案”中全身而退。

  此前计划参与云南铜业2007年增发的富邦资产,因当时资金周转困难,富邦系重要成员郑汝昌出面和时任云南铜业副总经理、总会计师、董秘的陈少飞合谋,利用云南铜业开具的10亿元商业和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贴现,并将大部分资金用于参与定向增发和炒股,施展空手套白狼。

  可是,“云铜股票案”一审判决后仅半年时间,郑海若就重现江湖,认购中泰化学(002092.SZ)5500万股,占其发行后总股本的7.15%,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而在2月26日上市的华泰证券(601688.SH),富邦资产也名列第12大股东位置。另外在去年12月1日创业板IPO申请被否的赛轮股份,郑海若持有700万股,系去年6月25日以4.4元/股的价格增资入股。

  此外,云南城投(600239.SH)一季报显示,郑海若拥有1740.5万股,以7.57%的占比位列第一大流通股东。历史上,郑海若及富邦资产还曾参与中体产业(600158.SH)、北辰实业(601588.SH)、隆平高科(000998.SZ)、普洛股份(000739.SZ)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

  但时至今日,郑海若及其掌控的富邦资产的身份背景依然是个待解谜团,各种传言更是莫衷一是。

  有据可循的是,中泰化学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表明,郑海若于1967年12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西里17楼1102室。

  而从近年上市公司披露的资料来看,富邦资产的法人代表就先后出现了张志东、郑文之、郑海若等名字。

  “从出手可以看出,郑海若管理的资产规模相当庞大,并且投资回报很高。”前述私募人士说,“以云南铜业为例,根据其持股成本和减持区间均价计算,获取的利润近3亿元。”

  该人士表示,郑海若为股东的上市公司,均有游资凶悍炒作的表现,这可能与其背景和人脉关系有关,而其在“云铜股票案”尚未完全终结之际就已掀风起浪,足可见郑海若及富邦资产背后的强大力量。

  除了郑海若掌控的富邦资产,新大陆此番定向增发的新股东中,还有被称之为最牛散户之一的李绍君。

  李绍君此次认购600万股,以占比1.18%成为新大陆第八大股东。此前,李绍君在*ST博盈(000760.SZ)一战成名,2008年11月26日,其以1068.18768万元竞得*ST博盈原第一大股东所持的6358260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套现赚取了超过5倍的收益。

  通过查询历史资料发现,李绍君的牛散名头绝非空穴来风,华立药业(000607.SZ)、罗顿发展(600209.SH)、昌久生化(600228.SH)、三峡新材(600293.SH)的前十大股东中,都曾出现过李绍君,且盈利水平颇高。

  此番进军新大陆,李绍君是仅有的两名自然人之一,而新大陆此次非公开发行,新增股份5786.66万股,募资总额为4.33亿元,主要投向于动物溯源系统产品开发及销售网络、新一代高速公路综合业务系统、行业设备专用芯片开发及产业化和海外市场销售平台建设等4个项目。 增发价悬疑

  但新大陆此次定向增发价格大幅低于现时二级市场股价,已受到市场质疑,有投资者认为,此举虽可保证增发募资到账,但如此行径存在迎合增发对象和圈钱嫌疑,不对等的价格更是损害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

  而更有甚者的是,新大陆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分别于2009年8月5日和25日经公司董事会与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但自2009年10月以来,其多名董监事均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出售所持股份495986股,最高卖出价为16.15元,最低为13.52元,均为物联网概念爆发后的高位套现。

  而早在2007年12月10日,新大陆股东大会就曾审议通过非公开增发议案,拟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募资上限为37000万元,其中控股股东新大陆集团拟以现金认购300万-750万股,是次拟增发价为12.56元/股。

  但增发方案变更后,不仅新大陆集团不再参与增发认购,其持股数亦从2007年底的21097.24万股,减至目前的19509.97万股,新大陆集团控股子公司新大陆生物所持股份数量也从2149.51万股,减持到625.85万股。

  “大股东和高管减持和此次增发价难以提高,可以说明盈利前景和估值问题。”前述私募人士认为,“业界认为物联网投入应用至少还要5年,而物联网概念目前还比较抽象,具体规划和涵盖哪些行业还不十分清楚。” (来源:张望)
(责任编辑:刘玉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