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银发市场”渐旺 老年消费尚需理性引导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7月06日16:19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渐加快,许多商家将目光投向老年人群体。业内人士建议加强对老年消费的引导,做大做强“银发市场”。

  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 “银发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在日益加深,而与之配套的消费市场远没有形成,中老年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有待进一步开发。”吉林省老龄办常务副主任陈双喜说。

  77岁的长春市民李玉琴偶尔会出门买点衣物鞋帽。“专门针对我们中老年人的市场太少了,不太挑剔的话还能买到,我一般就是去超市买衣服和鞋,儿女也在大商场里给我买一些。”

  辽宁沈阳的柳洪杰从事服装生意近十年。她认为从目前市场情况看,针对老年人的商品相对匮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就说服装吧,现在中老年人能买到合适衣服的地方太少了,商场里、市场里卖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的东西。从销售者的角度,大部分人认为老年人消费观念比较落后,惯于节俭,购买力不强。”柳洪杰说。

  然而在中国,被商家忽视的“银发族”群体日益庞大。根据统计数据,目前中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约为年均800万人。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并呈现出加快增长趋势。上海、江苏等东部发达地区老龄化程度已经接近20%,并在向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最高水平(23%至25%)靠近。

  被诱导 易受骗 老年人消费问题多

  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受到虚假广告、无良推销人员的欺骗,从而造成钱财和健康损害的事例屡见不鲜。

  长春市民刘某是一位70多岁的孤身男性,患有脑血栓等多种老年病,每月退休金仅千元左右,经一熟人介绍花数千元购买了由某药厂生产的中成药,服用后没有疗效,与厂家联系要求退货,厂家不予理睬,便投诉到吉林省消协。经了解,刘某的药品属于正规药厂生产的准字号药,系推销员上门送货,收货时刘某没有索要发票等售后凭证,因当前的医药经销渠道很复杂,货物的出处厂家也说不明白,因此不愿承担退货责任。

  “以上这种案例是我们受理老年人医疗消费投诉咨询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吉林省消费者协会副研究员宗守运对记者说:“如果说消费者是弱势群体,老年人就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老年人容易受虚假广告的诱导,做出错误选择,消费的主要内容是各种保健品和医疗器械。这些厂家通过铺天盖地的媒体广告或者雇佣销售人员租用场地向老年人兜售产品,采用免费试用或现场发放小礼品等方式积聚人气,无限吹嘘保健品和医疗器械的功能,诱导老年人上当受骗。

  银发一族消费观念和习惯尚需引导

  业内人士分析,某种程度上,老年人宁可迷信医药广告,在不法商家上门推销时心甘情愿地掏出大把金钱,对于或许真可以改善生活质量、保障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产品,有时却舍不得买,因此这一群体的消费观念有待进一步引导。

  宗守运提醒广大老年人,不要偏听偏信夸大其词的小广告、小广播,对于各类广告宣传中的保健品和器械,一定要慎重选择。一些广告时段中所谓的专家介绍,患者体验等宣传方式,大多数都是骗局,不要被他们忽悠。

  “因为我国现有的广告法规定,保健品和器械不准宣传疗效,准字号治疗性药品和器械是不得擅自做广告宣传的。因此建议老年人在进行较高消费的时候擦亮双眼,最好能与儿女事先沟通,最大限度避免上当受骗。”宗守运说。(姚湜、刘毅非)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