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图谋加速圈地 保险公司扎堆增资或发次债防风险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0年07月08日07:26
  编者按 保费的爆发性增长带给保险业的是喜忧参半。上周,《证券日报》保险周刊就目前市场状况下险资面临的投资收益上的压力,分析了行业高速发展中存在的隐忧。本周,我们通过今年以来众多保险公司扎堆增资或发行次级债,从另一个侧面透视全行业高速扩张的内在冲动,及其在 这种冲动驱使下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风险积累。

  上半年21家保险公司增资超110亿元,7家保费收入翻番

  7月5日,保监会批复,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6.3亿元人民币,增资0.8亿元;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10亿元人民币,增资2亿元。至此,天平车险和国华人寿成为今年以来我国境内第20家和第21家进行增资的保险公司,也使今年保险公司的增资总额超过110亿元。

  与此同时,还有4家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的计划获得保监会批复,总发行额最多将达到118亿元。

  与去年保险公司融资主要集中于下半年不同,今年保险公司的融资热情仿佛在酷夏来临之前就已经燃起。

  融资:112亿增资

  118亿次级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5日,今年以来,保监会正式批复了包括阳光财险、人保寿险、信泰人寿、恒安标准人寿、太平洋保险集团等共计21家境内各类保险公司的增资,增资总额达到112.03亿元人民币。

  其中,增资额最大的是3月份人保寿险33.85亿元的增资,增资后,人保寿险资本金由54.17亿元增至88.02亿元。最袖珍的增资则数昆仑健康险的0.6亿元增资。信泰人寿则在半年内增资两次,增资总额0.92亿元。

  这些公司中不仅包括了中资保险公司和合资保险公司,还有国外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包括现代财产保险(中国)、日本兴亚财产保险(中国)、法国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3家,分别增资1亿元人民币、1亿元人民币和0.1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0.93亿元),增资总额近3亿元人民币。

  中资保险公司中,阳光财险增资3亿,国元农业保险5.85亿元,太平人寿14亿元,人保寿险33.85亿元,昆仑健康险0.6亿元,和谐健康保险7亿元,生命人寿6.01亿,信泰人寿0.92亿元,太平洋保险集团11亿元,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3.8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3.3亿元人民币),天平车险0.8亿元,国华人寿2亿元等12家。这些公司共计增资88.33亿元,占全部保险公司增资总额的78.84%。

  合资保险公司包括恒安标准人寿、联泰大都会人寿、中宏人寿、海康人寿、中新大东方、金盛人寿等6家,增资额共计20.8亿元。其中,增资最多的是中新大东方年初7亿元的增资,最少的是恒安标准人寿1.5亿元。

  除此之外,计划增资的保险公司亦不在少数。

  今年2月底,渤海保险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批准了9亿元的增资计划,不久泰达股份公告称,拟向渤海保险增资4亿元。近日,上市公司西水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参与天安保险股份增资,认购8.689亿股,认购总价款为8.689亿元。

  看来这些保险公司实施增资计划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而今年以来,已经获得批复发行次级债的保险公司包括生命人寿、平安财险、阳光保险集团和中国财险四家保险公司。其中,按照保监会的批复,生命人寿募集规模不超过15亿元,平安财险募集规模不超过25亿元,阳光保险集团募集规模不超过18亿元,中国财险则已于7月1日成功向合格投资者发行了总额为60亿元次级定期债务。

  扩张:7家保费翻番

  9家加速圈地

  保险公司密集融资的原因,源起当前保险公司间愈演愈烈的保费争夺战。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国柱对《证券日报》保险周刊记者表示,一方面,保费的过快增长将给保险公司带来偿付能力的缺口,促使保险公司增资;另一方面增加了资本金,保险公司才能去攻城略地、拓展业务,以赚取更多的保费,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

  根据近日保监会公布的保费数据,今年1-5月份,全国实现原保费收入6737.06亿元,同比增长36.09%。其中,人身险的保费呈现爆炸式增长,近10家保险公司人身险的保费增速突破100%。

  而上述进行融资的保险公司,更是这爆炸式增长过程中的佼佼者,共有7家公司前5个月的保费同比翻番。

  其中,增幅最大的昆仑健康保险,今年1-5月保费收入为4289.78万元,而去年同期仅为512.23万元,增幅达737.47%之多。今年1-5月保费收入翻番的还有中新大东方同比增长243.89%,联泰大都会同比增长144.20%,天平车险同比增长136.50%,信泰人寿增长126.64%,生命人寿115.35%,国华人寿增长100.76%。另外,阳光财险、人保人寿、太平人寿等的保费收入增长幅度也都较高。

  从市场排名上看,这些保险公司发展势头也可略见一斑。

  阳光保险集团下的阳光人寿和阳光财险就很有代表性。去年的5月底,阳光人寿保费收入排名中资寿险公司19位,年底上升到14位,而到了今年5月底,其保费收入仅次于国寿、平安寿险、新华、泰康、太保寿险、人保寿险和太平寿险这几家老牌寿险公司,已经位列中资寿险公司第8位。阳光财险则由去年年底中资财险公司的第9位上升到今年5月底的第7位。另外,生命人寿、中新大东方、中宏人寿、天平车险等保险公司在同类保险公司中的排名较去年同期均有上升。

  而伴随爆发式增长而来的必然是偿付能力的缺口。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有8家。

  对此,据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保监会曾在3月底要求各保险公司提供各自的偿付能力报告和资本补充规划。监管重压之下,保险公司密集增资自在预料之中。

  除此之外,这些保险公司在地域扩张上的行为,或许是解释他们加紧融资的另一原因。

  这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生命人寿,半年内获批筹建广东、陕西、江西3家分公司。此外,阳光人寿获批筹建山西、福建分公司;中宏人寿则有1家分公司和1家支公司获批开业,外加筹建1家分公司;中新大东方重庆分公司涪陵中心支公司获批开业,陕西分公司获批筹建;联泰大都会人寿四川分公司江苏分公司、苏州支公司开业获批开业;海康人寿湖北分公司获批开业。另外,国华人寿、人保人寿、天平汽车则均有一家分公司获批筹建;法国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则变更了业务范围。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曹凡)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