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几乎每年都要措辞严厉地“挂牌督办”一批在环境方面严重违法乱纪的企业。这些企业多半都是知名企业或者纳税大户,因此,消息发出之时,就是公众引领翘盼之日,大家都在想,这一次,又能够督办出什么结果呢?
这不,2010年的“挂牌督办”又开始了,7月6日,环境保护部在其部门网站上挂出显赫的首批挂牌督办新闻,督促全国各地的几十家造纸企业尽快完成节能减排的承诺,以最好的成绩迎接“十二五”规划的到来。
被挂上牌子以示“国家级督办”的企业,涉及了好多个省份,涉及很多城市,如果你不是当地的市民,估计你可能连这个企业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都难以置信。因此,尽管等着看好戏的媒体蜂拥而至,但是,很多人仍旧非常陌生,更多的人也不会对此有什么反应。
更困难的是挂牌督办可能也无法让企业生起些敬意。该生产的还在生产,该排放的还在排放,该销售的还在销售,该回款的还在回款,该上税的还在上税,该被地方势力保护的还在被地方势力保护。如果环境保护部门的挂牌督办,换来的是又一次公众的冷漠和企业的敷衍,那么,我们也许就该反思一下,是不是挂牌督办的措施,还有可改进之处了?
可改进之处显然是有的。在笔者看来,至少有几处可以改进,以让挂牌督办更有效果。
首先是把牌子做得更多一些,做得更大一些。要挂在当地城市环保部门的门前,以督促环保部门的职工履行神圣的使命;要挂在当地政府的门前,以提醒当地政府可持续发展是更可贵的真理;要挂在企业的门前,以提示来往的路人,他目光所及的这家企业,正因为环境不达标而遭受社会的“质疑”;要挂在企业下游购买链条的订货单上,让他们三思而后再行购买;要挂在各种大中小型商场的门口,告诉消费者,试着改变一下手中人民币的流向,让不环保的产品得不到市场的支持。
其次是把信息及时知会当地的民间环保组织。现在全国各地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致力于保护当地环境的民间环保组织,他们的任务是集聚当地公众的力量,帮助环保部门一起监督违法企业的环境改良进程。要做到这一点,最简易的办法就是信息公开,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委托当地民间环保组织作为社会第三方,随时对违法企业的日常排放进行检测和监督。民间环保组织需要做的事情也简单,就是以公正之心、以透明之法,帮助企业把真实的整改情况如实地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有了前两点,第三点也就顺理成章了——环境保护部可以就此成立一个挂牌督办消息通报室,定期汇总全国各地被挂牌督办企业的表现,高频率、高密度地向媒体和社会公布挂牌督办的成绩单;并针对企业的各色表现,随时发布针对时况状态的“应急预案”。在全民皆媒体,所有消息都在网上快速传播的时代,制作专门的实情通报网页,确定专门的新闻发言人,方便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了解到这些 “挂牌督办”项目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成绩缺点,应当是比较得民心、促公益的做法。
说一千道一万,只需要负责“挂牌督办”的机关转变一下工作作风,改等待公众来围观,为送到公众手中“引诱”其添加关注;改抱怨公众素质低不关注家乡环境,为“送督办下乡村入街道”,让公众在轻易之间就能够自主关注。在当下,要想做好一件对生态有益的事,唯一的办法就是形成公民共识。而要实现全民共识,唯一的办法就是改过去封闭办公、狭隘传播、滞后告知的状况,开门办公、主动送达、提前告示。
挂牌督办,就要把“牌子”挂在公众容易获取信息之处,就要挂得公正无私,挂得一目了然,挂得持续通透。信息越透明,社会的环保能量聚焦得越快;信息越透明,企业的环保决心坚定得越早;信息越透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可能性越高。这一点,无论对于明着的挂牌督办,还是对于暗中进行环保督查;无论对于环保组织参与环境良治,还是对于当地公众参与 “不购买污染产品运动”,都有极佳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