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民间游资追逐暴利路线图:从炒作房地产到农产品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7月08日10:02
  前段时间,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价格暴涨,严重影响民生,最终国家出重拳调控方趋于平息。在农产品炒作事件中再次浮出水面的民间游资,已成为当前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其无序流动、追逐暴富机会的特点值得管理者深思。(《半月谈内部版》2010年第7期)

  从股市 到绿豆,游资的追逐暴利路线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民间也积聚了大量的资本,其中尤以江苏、浙江、广东、山西等地较为突出。这些逐利的民间资本四处寻找暴富的机会,从房地产到股市再到煤炭,到处可以看到它们炒作的痕迹。这些民间资本随意性大、流动性强、隐秘性高,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却对所涉及的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令人谈之色变。

  面对隐秘和快速流动的游资,世界各国都很难做到准确统计和严格监管。浙江温州市政府曾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仅温州一地,流动的民间资本就达6000亿元,并以每年14%的速度快速增长。而据山西省相关部门测算,随着此次煤炭资源的整合,流出的资金达3000亿元。炒股、炒楼、炒煤等是这些庞大资本传统的逐利通道。

  然而,金融危机后,股市低迷;房地产市场因为调控处于“混沌期”,各方观望情绪浓重;而山西煤炭行业整合重组又有大量民间资本撤出。从这几个主要“战场”撤出的大批游资急需寻找新的利润来源。

  此时,恰逢大蒜、绿豆等农产品受到不利天气影响而减产,需求却持续旺盛。大蒜、绿豆属于产地集中、产量有限的小品种农产品,炒作所需资金较少,而且国家暂无相关储备进行调控,于是成为民间游资炒作的对象。除此之外,辣椒、普洱茶、黄金、玉器等产品也出现了游资热炒的迹象,价格短时间内大幅提升。

  逐利是资本的天性,游资狼奔豕突本无可厚非。但由于目前我国经济环境不够成熟,投资渠道有限,大部分民间资本成为投机资本,毫无节制的投机性甚至让其中一部分资本站到了国民利益的对立面,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负面效应必须加以抑制。当前,国家政策亟待对民间资本进行引导,为民间资本创造既能盈利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条件,否则将造成社会资源的配置错位,不仅将增加经济的运行成本,也会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观念掣肘,股权投资艰难前行

  将游资引入实体投资领域,是一个两全齐美的做法,既能使游散资金找到利润通道,也可以帮助大量缺乏资金的企业、特别是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获得发展的机会。股权投资是国际通行的连接资本和实体领域的金融通道,因此也一直被寄予厚望,这样的尝试早就开始,但进展却并不顺利。

  早在2007年8月,温州就设立了首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东海创投,然而高调成立不到一年,便因内部股东纷争而夭折。今年以来,天津、浙江等地也相继设立股权投资企业,但引资入企的成效还不明显。

  民间资本不愿将资金投入实体经济,股权投资之路前行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民间投资人对现代管理制度和理念缺乏认同。有专家认为,民间投资人很多发家于民营小企业,他们已形成了自己的投资惯性,习惯于自己控制企业,对委托专业人士操作、自己承担风险的运作方式并不认同。山西省委统战部研究室主任张云虎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说,相比委托投资和合作投资,山西的企业家们更愿意自己寻找项目,他们相信自己投资的眼光和运作能力,同时认为这样将在最大限度上避免纠纷。事实上,这恰恰也是东海创投尝试失败的主要原因。

  第二,游资的浮躁情绪蔓延。创业投资的周期通常比较长,风险也比较大;而民间游资近些年来无论是对楼市还是股市的炒作,都讲究快进快出、迅速盈利。长期沉溺于短平快的操作方式培养了当前民间游资的浮躁情绪,很难再沉下心来,投入对企业的考察和培养,更难以忍受漫长的回报周期。

  第三,民间资本往往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虽然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但专业金融知识的匮乏使民营企业家缺乏对股权投资企业的掌控能力,因而大大降低了他们对股权投资的热情,相反对传统投机仍然十分眷恋。

  尽管种种原因导致民间资本的实业投资之路举步维艰,但从长期看,必须改革民间资本当下混乱的炒作模式。股权投资仍然是一种很好的手段,短期的尝试受阻,并不意味着改革推进应该终止。

  “新36条”能否带来民间资本真正的春天

  民间资本疯狂抱团炒作的另一原因是投资渠道的匮乏:可投资的金融产品不多,而实体领域、特别是有巨额利润吸引力的垄断行业又往往关卡重重,无法放开手来投资。为解决这个问题,引导民间资本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国务院近期发布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被业内称为“新36条”的投资指引,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诸多高利润的垄断行业,它能否给民间资本指出一条通往春天的大道呢?

  “石油谁不想做,银行谁不想开?政策是给了,操作起来仍然太难。”一位浙江商人在谈及对“新36条”的看法时如此表示。张云虎说,很多山西企业家把“新36条”的颁布视为政府为民间资本打开了一扇“玻璃门”,看得见却摸不着。他认为,如果包括融资、行政审批等配套措施不到位,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仍然存在方方面面的差别待遇,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

  在过去的实践中,虽然航空、煤炭、钢铁、房地产等多个行业都放开了对民间资本的准入限制,但在竞争中,普遍存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待遇不对等的情况,国家政策往往向国有垄断企业倾斜,民营企业叫苦不迭。山西省工商联副主席郎宝山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国家鼓励民间资本转变发展方式、参与公用事业等领域建设的政策,山西的企业家们是非常拥护和支持的,但也呼吁一定要出台相关的有可操作性的细则。民营企业在实际进入这些行业时还存在困难,特别是在资源配置方面,如土地审批环节,部分政府机构表现出“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低效率办事作风,严重制约着民间资本的转型发展。还有些民营企业担心的是政策的持续性,一旦政策改变将血本无归。

  一些专家建议,面对民间资本的担忧,政府应致力于梳理政策,积极引导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搭建起相互融通的渠道。政府应着力扶持股权投资行业发展,进一步推进国有垄断行业改革,同时加强政策的稳定性,理顺体制,规范执行,坚持将游散的资本引入实体投资。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市场秩序,保障经济安全,将经济积累真正化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记者 南婷 董时珊) (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